彩色金字塔 笔会六十年吴冠中为笔会珍藏版设计藏书票
藏书票比邮票早300年左右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中期的德国,比邮票早300年左右。最早的藏书票是德国勃兰登堡家族使用的“天使”藏书票,又有人说是“刺猬”藏书票,其实它们都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藏书票初期是作为藏书标记使用的,内容大都是贵族家族徽志图案。后来,藏书票传到法国、英国以至整个欧洲,19世纪初又传到美洲和亚洲,内容和题材有了新的变化。
18世纪前后,欧、亚、美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藏书票协会或俱乐部,书票交流和收藏成为时尚, 1953年收藏家国际性会议首次召开。之后每隔两年会议就要召开一次,同时举办展览,使藏书票在国际范围内有了广泛交流的机会。后来又有人提议成立正式的国际性组织,便有了1966年7月28日“国际藏书票联盟”的诞生。
中国藏书票已有百年历史
藏书票传入我国大约是在20世纪初。它们是由一些传教士、西方学者和中国出国人员、外交官带入中国的。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私人使用的藏书票,是“关祖章藏书”票。书票制作时间最迟应在1910年。关祖章曾留学美国,后在当时交通部任职,受西方文化影响,他喜欢并使用藏书票。
发现同一时期的藏书票还有图书馆使用的藏书票——北洋大学堂图书馆的藏书票,上面标有日期:1910年8月23日,可以证明该票的使用日期应早于该时间,最早可能追溯到1896年,应该是比关祖章的藏书票还要早。
1933年前后,鲁迅先生也很关心藏书票,曾托日本友人从日本购买,并向国人介绍藏书票。著名作家叶灵凤、诗人郁达夫等也开始注意和推介藏书票。版画家李桦、赖少其等制作了第一批藏书票,中国画家叶浅予、林风眠、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等文化名人皆精心制作了风格各异的藏书票。1934年,李桦创办了“现代版画研究会”,其会刊《现代版画》第九期就是一本藏书票特辑,这是我国第一个手工拓印本藏书票集。
由此可见,中国的藏书票已有百年历史了。
画家原作藏书票更具升值潜力
藏书票自诞生之日起,便被称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上蝴蝶”“微型艺术”。
国际上流行的藏书票主要有三种:
第一类是画家一幅一幅绘制而成的,即“手绘藏书票”,这类藏书票并不多见。
第二类是由版画家制作的,可称为“版画藏书票”,此类最多。版种则可分为凸、凹、平、漏四种。
第三类藏书票是可以大量印制的复制品,有一种叫法是“通用藏书票”或“复制藏书票”。这类书票因为不是专用,所以不标明票主,但在票面上留有一定的空白,作为书主签名的地方。有的还像邮票一样,打上齿孔,背面有胶,只要买来随手撕下一张,贴在书的扉页上,可以签名或盖章。
在藏书票的收藏中,如果能够拥有“手绘藏书票”,无疑非常具有升值潜力。2011年3月26日,在上海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上,吴冠中2006年为文汇报副刊《笔会》创刊60周年所手绘“笔会六十年珍藏版”的藏书票原稿,虽只有12厘米×10厘米,还是画在打印纸上的,但还是挡不住竞拍者的齐刷刷举牌,最终以15万元落槌。
当然,这种藏书票并不具有普遍性。目前收藏市场上,一些经典画作陆续登上了藏书票,是值得藏家关注的。
2013年3月,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表示在国外收集了一批数量可观的藏书票,准备在国内各地建立专馆。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消息将有望促使藏书票这颗珍珠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