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学寨
天津美术网讯 明清以来,中国印石随着书画艺术的进步与发展逐步进入文化殿堂,一直是文人墨客、王公贵族喜爱、把玩的至宝。
寿山、青田、昌化、巴林四大名石作为中国印石的代表,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篆刻”的载体,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印石以其独有的材料天然性、资源稀缺性和篆刻艺术性等特点,日益成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新贵和热点。
“四大印石”自然资源越来越少,有的印石品种已经枯竭或接近枯竭;藏家和爱好者不断增多,投资者进入印石市场,拍卖不计成本;日本、韩国等国买家也加入竞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四大印石”价格飚升。
嘉兴历来多印人,吴藕汀在他所著《近三百年嘉兴印画人名录》中所录的印人就有近两千之巨。在近现代更是有李叔同、朱其石、钱君匋等治印大家,当代也有鲍复兴、傅其伦等多位西泠印社社员,可以说嘉兴人对印石的需求自古有之,未曾间断。但真正收藏印石的人却并不多。胡学寨是其中之一。
迷上印石无法自拔
1997年,刚刚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胡学寨迷上了印石,从此无法自拔。
最初,胡学寨单纯喜欢印石古朴的身姿、莹润的质地,但随着对印石认识的加深,他似乎进入了另外一个五彩的世界,吸引他不断地追逐。当导游的那点工资,除了最基本的生活费,他全部用来买了印章。有些印章胡学寨至今还珍藏在家中,时常会拿出来把玩:“比如这枚刻于清道光二十年的寿山水晶冻印章,极为通透,是水晶冻中的极品。1999年时我花了两个月的工资1500元购得,现在的价格在两万元以上。再比如这枚清中晚期的寿山坑头晶,2000年时我花了1000元购得,现在市场价在1.5万元以上。”
说起这些印石,胡学寨如数家珍,钮是什么,是素章还是有款,哪里有裂,有没有边款等等,这些他都记得很清楚。正是出于对印石极致的喜爱,2005年他做出了一个让家人朋友都无法理解的疯狂举动:辞掉工作,卖掉房子,专职做印石收藏。
“其实2005年左右已经不是入市的最佳时间了。”胡学寨说,印石价格走入上涨通道,1999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前,除了田黄、鸡血石等印石中的顶级石种价格较高之外,其余大部分石种都很便宜,“一块封门青的料,几百元就够了”。而那之后,印石的价格一路走高,眼看着自己的那点工资,几个月加起来也没法买一方称心的印石,胡学寨也是颇为心焦。
1997年,朵云轩拍卖了6方清田黄鸡血印石,成交价仅为3.3万元。5年后,朵云轩的一方青田石白芙蓉狮钮印石,成交价就升到了2.1万元。2006年,香港的一场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明17世纪田黄石雕瑞狮镇纸”以4167.92万元成交,创下了寿山石世界拍卖纪录。这件田黄镇纸出于17世纪福建省漳浦县雕刻大师杨玉璇之手,是杨玉璇“玉璇”款的狮形镇纸中最大的一件作品,石质温润细腻、雕刻玲珑细致,堪称难得一遇的精品。其他品种的寿山石印也屡屡拍出高价,一枚清康熙御用红白寿山石雕子母狮钮宝玺,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了726.4万港币。在今年春拍中,朵云轩推出的中国四大名石专场,成交率超过了95%。为了抑制印石价格上涨过快的趋势,此次拍卖全部从2000元起拍,其中一方青田封门蓝素方章的成交价就达到了3.33万元。
胡学寨说,田黄被称为印石中的“皇帝”,也被称为“万石之王”,其稀缺性导致了价格历来居高不下。田黄有史以来全部的开采量加起来是所有印石中产量最小的,而且永远都不会再增加了。所有有关田黄的收藏、买卖、交易、馈赠都只能在这范围内进行。2005年,胡学寨曾花1.5万元买入3方田黄印石,成色一般,后来转手给了别人。“如果留到今天,价格会在二三十万元。”
昌化鸡血石被称为印石“皇后”,鸡血石也是近两年市场上价格上升最快的半宝石种类之一。在收藏界,最重要的就是出身。昌化鸡血石矿也有老坑、新坑之分。老坑的鸡血石质地、血色要比新坑的好,是目前市场上最昂贵的鸡血石品种,价格一般是新坑的2到3倍。而昌化新坑的鸡血石又要比其他地区的鸡血石价格昂贵。普通规格等级的鸡血石印章单价已达到了5万元以上,而“大红袍”的价格更是被炒到了几百万元。
青田石历来被篆刻家情有独钟,有“印石之祖”之称,近年来在藏市和拍卖市场崭露锋芒,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稳步增长。在真正的篆刻家眼里,青田石只有田黄可与之相媲美,老坑青田石质地坚密细致,刻印章是最好的上手材料,也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之石种。“西泠八家”的作品近70%为青田石印材,近代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均钟爱青田石。如今一块3.5厘米宽、10厘米高的极品青田封门冻价格也可以达到200万至300万元,至于极品灯光冻,更是有价无市。
相比寿山石、昌化石和青田石,巴林石规模化的开采时间晚,然而其价格直追前者,动辄几万元、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一方的巴林鸡血石章料已是常事。比如有一块1500克的二等巴林鸡血石,1996年市场交易价为6000元,2003年转手为12万元,去年再次易主价格已经超过百万。
顽石变身文房至宝
一方印石,从矿工于矿洞中将原石挖出,再切成料石,再经过雕刻,最后成为素章,短则需要两三个月,长则要几年时间,可谓不易。
最开始,胡学寨和所有未入门的印石爱好者一样,认为印石的原料应该和挖煤一样,一大块一大块地从山里面挖出来,然后再切成小块出售。而等他真正到了原产地,才发现场景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
在青田,他看到了完全由矿工们手工开凿的矿洞,高约2.5米,宽约2米,矿工们在进洞之前,先焚香祭拜山神,然后进去,在有矿脉的地方埋好雷管,用炸药将周围的石头炸松,大约会产生二十推车的矿渣。这些矿渣还不能马上运出洞外,由于洞内外压力、温差、湿度等变化可能导致原石开裂,需等待一个月方能由人工用推车将这些矿渣推出洞外,从中寻找原石。运气好里面会有一至两块原石,运气差时一块都没有。找到有矿脉的原石后,再用工具一点点将外面厚厚的花岗岩切除,最终拿出深埋在石头里面的料石。这时,就会有商人等候在现场,出价购买这些料石。
“曾经有几个日本印石商人,他们也以为挖印石就跟挖煤一样,还特地到寿山去考察。可见一方印石的出世是颇为艰难和神秘的。在古代没有炸药,挖起来就更难,是工人用火烧,再用冷水浇,以热胀冷缩的原理来使花岗岩断裂,最终获取料石。”胡学寨说,到此时只完成了制作一方印石的一半工作,剩下的一半要由雕刻师傅来完成。
2006年,胡学寨在嘉兴古玩市场花1000元,买到了一方青田石老封门冻七星鼐钮腰圆型印章,从那时起,他对刻钮也有了极高的兴趣。“这方章后来被一个朋友以3000元买走,但它对我刻钮的影响是很深刻的,如今七星鼐钮已经成为我最拿手的样式之一。所以有时我还会再借回来,细细揣摩它的神韵。”
料石因其产出不易,所有雕刻印石的人都对它抱有敬畏之心,雕刻之前需按照传统沐浴、焚香、净手。“为了雕三方章,我已经如此准备了七天。”而胡学寨为了学习雕印,2008年拜了寿山石雕刻名家丁梅卿、吴略为师,2009年专门到中国美院进修。
“5年下来,也只能略窥堂奥。”胡学寨说,刻钮只是印石制作的入门级功夫,这个本事师父是可以教的,学起来也相对容易,而制印最难,也是最见本领的,是“薄意”。薄意是从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的,它比浅浮雕还要“浅”,印石中常以它来遮盖一些裂痕等瑕疵。但由于薄意雕刻刀法流利,刻画细致,影影绰绰,备受金石画家欣赏和推崇,素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行内的人说,学薄意最少要10年,刀工3年,国画3年,构思4年才有小成。”
直到这时,一方印石才脱胎换骨,完成了从顽石到文房至宝的华丽转变。
收藏印石需谨慎
青田、田黄、鸡血、巴林等名贵珍稀印石由二级市场进入一级市场,各种以次充好,甚至以假乱真的印石也是层出不穷。这时,如何收藏到一方称心如意又货真价实的印石,就逐渐变得困难起来。
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来找胡学寨,请他辨别手中印章的优劣真伪。胡学寨建议,从收藏目的上来说,初入门收藏爱好者应从基础做起,先购买低档品,认识印石的肌理等天然特性,辨识真品与赝品的细微差别。待具备一定的眼力后,再尝试购买稍高档的印石,从中获得收藏的乐趣。如果第一步就购买高档精品,可能侥幸成功,但下一步就可能落入陷阱。如果是投资行为,应有长期投资计划,需将购进的印石收藏几年。不能幻想今天买进,明天出手就赚钱。艺术品投资是一个长期行为,投资者必须购买真品、精品,才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考验。投资以获利为目的,可以花钱走捷径,聘请鉴定顾问把眼或委托经纪人购物。
而在辨别技巧上,初级收藏者在收藏印石时要学会“三看”:一看料,有温、细、润、结、凝、腻等特性;二看雕工,浮雕、圆雕、透雕要生动传神;三看品种。造假的手段也日渐高明,比如造伪者采用拼接、染色、贴皮、树脂成型、石粉合成等手段制假印石。选用若干小块田黄石,修饰后粘合拼接大块,再刻意雕琢,并仔细掩饰粘合痕迹,冒充完整的田黄石作品;用薄鸡血石片贴在普通印石外冒充天然鸡血石,也有用昌化田黄石冒充寿山田黄石等等,这就需要有专业技巧。
市面上的印石有素坯件和雕刻件两种,如何选择也是一门学问。胡学寨告诉记者,同一款印石,如果雕工精美,价格往往能达到素坯的两倍,如果雕工粗糙收藏价值反而不如素坯件。同时不要盲目相信雕刻件,因为有时雕刻件会用来掩盖一些瑕疵,而素坯件的石质反而一目了然,便于判断。(朱梁峰 袁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