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收藏 奇石收藏
有人说,奇石在未被发现时是一块石头,被发现后就是一件艺术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奇石收藏经历了个人爱好、收藏、投资等一系列商业开发后,凭借一块块奇石,石农、石商、炒家都赚得盆满钵满,给产业链各方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奇石没有统一的价格定论和衡量标准。“只要符合买家的心理预期,怎么卖都可以。”由于价格体系混乱,使得市场进入困境之中。石农开始觉醒,不再满足低价出售采捞的石头;炒家亦不愿高价拿货;作为中间商的石商两头受制,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收藏者在混乱的价格体系中茫然失措,在虚假的膨胀中急进跟风。
王先生认为,奇石目前还不是普世公认的价值标的物,只对玩石人这个小圈子是有价值的,而目前市场上,原石精品已经很少,打磨出来的奇石遍布市场,因此收藏石头更应该理性,否则会被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奇石市场升温行情起落不定
上周末,家住浑南的林先生开车来到鲁园古玩市场,一下子买了三四块灵璧石。“我从来没玩过石头。前几日听朋友说,这种石头不仅可以摆在家里当装饰品,收藏起来还能升值,于是就来这选几块。”林先生说。
卖林先生石头的赵女士介绍,数年前,她偶然花几十块钱买回来的一块石头,转手就卖了好几千块,如此高的利润空间,勾起了她玩石头的热情,从那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不过,近年来,赵女士越来越困惑:“市场上玩石头的人越来越多,生意反而越来越差了,利润比以前小了很多。”
“现在赚的就够成本费用,一个月三五千元,偶尔也能多赚一点,但和以前是没法比。”赵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
赵女士卖的是灵璧石、松花石、寿山石,多是几年前拿下的货,由于行情不明朗,已很久没从石农手里拿货了。按理说,石源是决定石头成本和价格的关键环节,而他们正处在采购链条中价格相对低的环节,但他们依然担心自己“买石头走眼,买得贵”。
“现在赚钱的店铺很少,拿货价格高,所以卖不出去,成交量也小了。”赵女士称,“整个市场都有些萧条了。”至于生意出现如此大反差,赵女士摸不着头绪,“可能是开店的越来越多,把整个市场给均分了吧!”
价格体系混乱天成价自高
在奇石市场,有一句话叫“黄金有价石无价”。同一块石头,石农价、石商价、藏家价各不相同,此外还有市场价、友情价、钟情价、捡漏价和大头价等。
奇石收藏爱好者赵先生表示,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种类的价格,主要是由于其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奇石是大自然的产物,除了必要的表面清理之外,不可做有目的性的人为加工,否则就称不上“奇石”,经过人为处理的石头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天然性是奇石非常重要的属性,外形纯天然,人工未动过的更受人们喜爱,赏玩收藏价值更大。”赵先生说,“除浑然天成之外,稀有性也是影响奇石价格的因素。在质、形、色、纹方面,一个石头一个样,独一无二的精品就愈发珍贵。”
赵先生称,奇石怎么定价,要看个人喜欢的程度,还要看个人的眼光,最重要的是看石头本身的价值。只要符合买家的心理预期,价格就是合理的。
除却个人喜好的影响,奇石的价格与其是否是流行石种也有关系。“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石种有灵璧石、戈壁石、太湖石、大化石等,它们的市场认可度比较高,收藏这几类石种的玩家很多,其相应的市场价格也比较高。”
真伪鱼目混珠投资存在风险
奇石的投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奇石的天然属性,其形成靠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非人为的雕琢处理。而随着近年来奇石收藏的火热,一些商人为了牟利,对石头“动起了手脚”,奇石市场不乏伪石、假形石鱼目混珠,这对于奇石的收藏投资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刚接触这个领域的新手而言,需要掌握辨识真伪的知识和本领,慎重选择。
以灵璧石为例,只有自然、原生态的才有价值,但现在有很多是造出来的。从事观赏石收藏的马先生介绍,他认识的一位朋友收藏了不少灵璧石,每块石头外观看上去都很美,但有不少是假的,经过了人工的修饰,已经破坏了其原生的面貌,失去了收藏价值。
马先生介绍,造假者往往在平淡无奇的或有缺陷的石块上,用现代加工工具,采用劈、斩、抠、挖、填、挫等手段对其进行人工处理。而造伪者则通过雕、磨、烂、摸压、增褪色、注胶等一系列的手法来制造观赏石,并最终形成规模生产,创造利润。“若是人工制作的工艺品价值就差远了,投错了资,可就赔大了。”马先生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