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收藏
上海、香港、台湾 收藏重镇的更替代表着时代的变动
香港“敏求精舍”能够成形,并在60、70年代茁壮,除有上海藏家的来港外,能量的聚集多少还是来自于香港蓬勃的经济力,不过,就在80年代末期,香港藏家受制于97大限,不敢大肆收藏、除了变得谨慎外,藏家纷纷老化、逝世也是个问题,总之香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不太买东西了,以致对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实力,便被台湾所取代。
80年代,台湾藏家开始在香港、纽约、甚至中国大陆大量买进中国文物,其中,最有名的便属于鸿禧、永大两个财团,鸿禧目前已有“鸿禧美术馆”;而永大也打算在完成收藏后,开始建馆,新兴的台湾藏家实力,颇令中国文物收藏界为之一惊。
而台湾除这2个财团外,便是拥有多家财团负责人背景、仿“敏求精舍”所组织的新收藏团体“清翫雅集”。“清翫”2012年在台北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光看会员都还是4、50岁、收藏正处高度兴趣状态、展出藏品又件件精彩,便知道中国文物收藏重镇又有了更异,台北无疑成了这一波更异的新据点。
从上海、香港、到台北,没有想到在本世纪末,中国文物的收藏居然轮到台北当道,这或许是当初浸淫文物收藏的人所料想不到的。
香港“敏求精舍”老成员逐渐凋零
民国时代,上海是中国艺术品主要的收藏重镇,当时名收藏家有吴湖帆、庞元济、张珩、朱靖侯、钱镜塘,这些收藏家因没有能离开大陆,当铁幕大门一关,只有透过香港熟人把收藏一一拿出来卖,而香港便成了中国艺术品收藏界另一个据点,以致借着上海和香港的关系,胡惠春、仇焱之这些人几乎影响了近40年的香港艺术收藏走向,不过,胡氏逝世后,香港延续民国初年来的上海收藏余风,从此划下句点。
95年5月,香港有两位著名收藏家先后病逝,一位是「暂得居」主人胡惠春先生,另一位是茶具博物馆创办者罗桂祥博士,享年均为80余岁,他们两位,都曾担任过香港著名收藏团体「敏求精舍」的主席。
胡惠春,英文译名J.M.HU,在国际中国艺术品收藏界极负盛名。胡惠春家族发迹于民国初年的上海,1945年,他曾担任故宫博物院陶瓷专门委员;50年,任上海文管会委员,以后便由上海转到香港来发展。60年代,「敏求精舍」成立时,胡氏是最重要的发起人,以后并担任主席职位长达8届之久,他和另一位也已过逝的著名藏家仇焱之,均为连接上海与香港二处收藏重镇更替的关键人物。
另一位“敏求精舍”重要成员罗桂祥也已病逝。罗桂祥,原籍潮州,曾任2届「敏求精舍」主席,以经营维他奶饮料起家,70年代,苏富比登陆香港时,罗氏已是重要买家,其收藏除捐给香港茶具博物馆的宜兴古壸外,还拥有一些精彩瓷器,如英国大卫德爵士旧藏的一件清雍正斗彩松竹梅纹酒壸,和一套完整的清康熙五彩十二月令花神杯。在陶瓷收藏中,罗氏对中国历代茶具情有独钟,自60年代起便开始收藏茶具,他所捐赠给香港茶具博物馆所展示的宜兴紫砂壸,可说是此类专题最完整的,罗氏逝世,为香港留下重要的文化财。
“敏求精舍”成员,除胡惠春、罗桂祥2位主干外,还有收藏明式家具闻名的叶义;收藏古书画的黄保曦,不过这2位也早已逝世;现还健在的成员有经营利荣酒店,号“北山堂”的广东人利荣森;来自上海,做暖水壸的范甲;以收藏鼻烟壶为主的皮肤科名医邓仲安;“听帆楼”后人叶承耀,不过,这些藏家都已上了年龄,有许多人早已不再买东西了。
从60年代便有组织的「敏求精舍」,成员对于收藏经营30、40年后,已露出后继乏力的疲态,成员除不买进东西外,也已相继卖出藏品。
以胡惠春而言,他的藏品,在1985年6月便交给苏富比,在纽约举办专题拍卖,该场拍卖共计79件明清瓷器,其中1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原藏1对,这次拍卖只拿出1件)以110万美金落槌,创下当时中国瓷器拍卖最高价的记录;事隔7年,胡氏再将余下另一件藏品再交苏富比拍卖,结果拍到260万美金,再创中国瓷器的高价。胡氏除透过拍卖卖出藏品外,1989年更将101件自晋迄清的历代瓷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并为其出版专书,胡氏以「暂得楼」为堂号,最后真实践了「暂时拥有」收藏最高的真谛。1984年11月,就在另一位「敏求」会员叶义医生去世后的不久,苏富比也在香港举办他的藏品拍卖,这些藏品包括早期明朝瓷器、青铜器、竹雕、犀角,其中还有1件宋朝画册,这件宋朝画册,最后被被台湾收藏家、也是「清翫雅集」首届会长蔡一鸣买走。艺术收藏就是这样,所谓“物换星移”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香港“求知雅集”方兴未艾
“求知雅集”起于80年代初,1981年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过收藏展,成员相对于“敏求精舍”要来得年轻。
1979年12月,香港又新组了一个收藏团体,名叫「求知雅集」,成员有已逝瓷器收藏家葛士翘、与大千先生熟识的燕笙波、也是「敏求精舍」成员罗桂祥。至于目前还健在的有,收藏书画、瓷器著名的杨永德、常活跃于拍卖场的名骨董商张宗宪、瓷器收藏家曲桂流、收藏书画的梁义、收藏照像机的陈烘;而「敏求精舍」的邓仲安则担任该组织的副会长。1981年底,「求知雅集」成员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了一个收藏展,内容包罗万象,打破了所有人对香港收藏家的认知。
天民楼陶瓷收藏,是香港葛士翘先生几十年心血的结晶。主要收藏明清官窑瓷器,青花瓷器又是收藏的重点。天民楼收藏典型元青花器达二十件以上,这是世界范围内,私人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其中不乏佳器,如带盖缠枝牡丹纹梅瓶,玉壶春瓶,青花花卉纹双耳三足炉、青花缠枝花卉纹荷叶小盖罐,青花匝等。天民楼收藏的永、宣青花精品,其质量之精和数量之多、都是十分惊人的。天民楼所藏成化藏文杯和弘治双龙戏珠盘,都是这时期的典型器。天民楼所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青花瓷,数量众多,精品倍见。其中以嘉靖青花婴戏纹盖罐;嘉靖青花福寿康宁纹大碗;万历青花梵文莲瓣形盘特别值得注意。
“求知雅集”和“敏求精舍”的不同,在于它成员相对年轻。“敏求”成员,大部份都是从大陆转来的藏家,在大陆时期便已开始收藏,基本上,延续着大陆收藏的古风,尤其是上海余风在香港挥之不去;而「求知」则可以说是香港土生土长的收藏组织,它的成员来自于各个阶层,有企业家、有医生、有地产投资者。另外,与「敏求」收藏风格比较,「求知」对于成员收藏的定义也较广,如梁义的照像机、杨永德的近代画收藏( 齐白石专题收藏)都是过去「敏求」成员中所没有的专题。以致有人形容「求知」才是真正具备香港风格的收藏家团体,因为他们活泼、有弹性的收藏嗜好,像极了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