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鸟笼,据说在清乾隆帝时即已达鼎盛时期。当时,清宫造办处组织全国的能工巧匠专门为宫中制作鸟笼,其艺术品质达到了很高水平。京城内的文人、士大夫纷纷仿效,养鸟玩笼之风也愈演愈烈。如今,不但养鸟、玩鸟的人多了,收藏鸟笼的人也越来越多。因为鸟笼的选材、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每张鸟笼的制作都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一些名家制作的鸟笼更是极难仿制。收藏鸟笼,看起来是玩,但实际上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积累和传承。
鸟笼对于爱鸟之人来说是掌中之宝,可谓讲究至极。鸟笼看似简单,其实里边的家伙什儿全着呢,而且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讲究。单从用料来讲,连笼子的挂钩也是精致的工艺品。同时,鸟喝水的小瓷瓶也做工精细。除了挂钩、喝水瓷瓶,鸟笼里边都有一根横杠,行话称为栖木,就是供鸟栖息的地方。这栖木用处可大了,一是可以供鸟栖息,二是鸟可以用它来磨嘴,同时鸟站在栖木上,鸟粪落在笼子底,不会脏了羽毛。此外,鸟食罐也是鸟笼里必不可少的物件,讲究的养鸟人得用上好的景德镇细瓷的鸟食罐。还有一个现象,想必很多人都注意过,那就是养鸟的人总会在鸟笼外头罩个蓝布罩子,它可以防风遮光,还可以防止鸟受到惊吓。比如说,百灵鸟怕红色,一见红色就惊,万一一看见有穿红衣服的人走过来,人家本主就把笼子罩一放,省得有麻烦。
鸟笼是观赏鸟进行活动与栖息的主要环境,因此对鸟笼的形状、结构及工艺有所要求,使之既适合鸟的活动,又细致美观。鸟笼可选用竹、木或金属丝之类的材料制作,形状有长方形、圆形、方形、扁形、半圆形、房式、腰鼓形等。我国的鸟笼素以选材考究、做工精细,既适用又美观而著称。为适应不同鸟的生活习性,观赏笼按鸟的种类大致分为食谷类和食虫类两类。食谷类鸟笼有金丝雀笼、黄雀笼、文鸟笼、百灵笼、绣眼笼等;食虫类鸟笼有画眉笼、点颏笼、八哥笼等。此外,还有适合饲养鹦鹉的虎皮鹦鹉笼和各种栖架等。选择鸟笼时,笼的大小和形状应与所饲养鸟的种类和大小相适应,即以适于所饲养鸟的生活和方便管理为原则。一般体形较大的鸟选用高大但条较密的笼,以免损坏尾羽。百灵鸟等虽然体形较小,但有高飞鸣唱的习性,最好用特制的高笼。一般小鸟用条较密的小笼即可。鹦鹉、交嘴雀等体型较大;嘴型特殊的鸟,要用金属笼或鸟架饲养。
养鸟可以说是老北京人的一大爱好,有的甚至喜欢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因为自己养的鸟学了一句脏口就活活气死的也不是没有。老舍先生《茶馆》里描写的松二爷,无儿无女,又没力气,只会写写算算,在那样的乱世,可以说他那只黄鸟就是他活下去的希望,直到最后大清国倒台,皇上被赶出宫,旗人断了钱粮,松二爷落魄了,但还是不能委屈了自己那只黄鸟,松二爷有句经典台词想必大家都还记得:“我饿着不能叫鸟饿着。”虽说松二爷只是老舍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但是艺术是源于生活的。
近年来,随着收藏与传统文化的热潮,鸟笼的收藏价值也大大提升,一张制作精良、选材考究的鸟笼往往成交价值不菲。人们欣赏的不单单是鸟笼的工艺性,还有融入其中的那种难舍难分的京味儿。
如今,北京新土豪的定义就是“提笼挂鸟、佛里佛气”,在公园里、胡同间,随处可见年轻的朋友参与到遛鸟的队伍中。在文玩这行当,“爷”是个尊称,但是千万别真把自己当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