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张培力作品
随着当代艺术市场的逐渐回暖,当代艺术品收藏日渐成为一个时尚的话题,藏家们用“高端、大气、上档次”来形容当代艺术收藏。当代艺术也凭着其多样的创作形式,天价的拍卖结果吸引着大众的目光。就目前市场格局而言,当代艺术中的架上绘画艺术占较大份额,而对于一些新形式的创作形式,如新媒体艺术大多数藏家都持有观望态度。这也使得新媒体艺术成为当代艺术收藏中的“潜力股”。不仅是因为新媒体艺术是收藏新兴门类,更重要的在于其巨大的升值空间。
国内收藏新媒体艺术藏家不过10人
新媒体艺术是个难以准确定义的艺术形式,一个“新”字突出了它的时间性。时代每发展到一个阶段,“新媒体”预示着更多可能性,也带给人们更多欣赏和思考空间。新媒体三个字是从英文“NewMedia”直译过来,笼统的解释即为“一种新的创作媒介”。新媒体艺术是有别于传统绘画形式的新材料,新媒介的创作。比如:装置艺术、视频艺术以及多媒体艺术和行为艺术。
目前新媒体艺术作品还很少出现在拍卖场,基本都在画廊和博览会中进行销售。从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观察,一方面,由于新媒体艺术作品不易呈现和保存,另一方面,新媒体艺术在近二三十年才在国内出现,加之由于国内整个教育体系缺少当代艺术的教育和普及,国内一些藏家对新媒体艺术知之甚少。
国内大规模收藏新媒体艺术藏家不过10人。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针对这样的新媒体艺术收藏现状谈了看法:“艺术机构的管理者、学者、研究者,还有艺术家,构成了一个关于新媒体讨论的新结构。但其中缺少一个角色,那就是新媒体艺术的大收藏家。机构当然也有收藏,但我这个‘大’指的是个人收藏家。”
“墙内开花墙外香”
相对于中国的新媒体艺术作品收藏的冷清,在欧美国家,新媒体艺术的收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不少收藏家已经在进行有体系、有规模的收藏。新媒体艺术渐成继架上绘画之后,收藏界的后起之秀。就如同上世纪80年代的当代艺术收藏一样,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就市场的拍卖纪录而言,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艺术家蔡国强利用火药创作的《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最终以人民币74,247,500元成交。同时,北京嘉德秋季拍卖会上,肖鲁1989年参与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的装置作品《对话》,以150万元(人民币)起拍,最后成交价格为231万元。《对话》成为嘉德2006年秋季“中国当代艺术20年”专场的重头戏。
国内新媒体艺术藏家卢杰致力于新媒体艺术的收藏与推广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他对新的艺术形式的追求一直都没有改变。卢杰自己成立艺术空间也在销售新媒体艺术作品,而大部分的藏家都来自于欧美。卢杰认为:“并非国内没有市场,只是关注的人不多。”
如何收藏新媒体艺术
当一位藏家决定购买一件新媒体作品,是否与艺术有了一种异乎寻常的亲近关系?这种亲近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归属感。对于新媒体的收藏,国际上有一套固定的标准。比如影像作品的版权问题:如何才能证明藏家收藏的“这张光盘”是有价值的原作呢?光盘可以无限量拷贝,如果很多人都有的话,那么买这件作品还有什么意义?
以“当代影像之父”张培力为例,作品有3个拷贝,拿去参加展览,都必须有画廊的书面许可才行。同时,作品的完整性很重要。藏家收藏拥有的不仅仅是这张光盘,还有它技术方面的要求,如用多少声道、什么条件的投影仪、电视的颜色、型号等。此外,最重要的是,藏家还必须拥有艺术家的亲笔签名和保证书,否则,他无法宣称拥有这件艺术作品。
对于装置艺术的收藏,专业的艺术家都会为他们的藏家准备一份完整的作品说明手册、专业的效果图、详细的用料清单、作品的工作状况和工作极限等。并随时准备好在作品需要调整的时候,与藏家交流经验和想法。这就确保了装置收藏的可能性。
新媒体艺术市场板块从起步阶段就行走在一条规范的道路上,对于投资人来讲未来要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就会减少。随着国内各大当代艺术双年展及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媒体艺术的成熟和发展。更重要的一点,国内拥有一批获得国际艺术收藏市场认可的优秀新媒体艺术家,如蔡国强、汪建伟、杨福东、耿建立等。一旦海外收藏家收藏形成了成熟的市场,那时作品的市场价值就“今非昔比”。所以,现在投资收藏新媒体艺术是一个良好的时机和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