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第二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 [公告]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展初评结果
- • [公告]中国西部大地情作品展初评结果
- • [公告]首届全国花鸟画作品展征稿
- • [公告]中国美协关于发展会员的严正声明
- • [展览]第一届黄胄艺术收藏大展将在炎黄艺...
- • [展览]首届艺苑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在京举...
- • [展览]百余件意大利绘画珍品长沙展出
- • [展览]巅峰之作——毕加索的沃拉尔版画
- • [展览]尘影无华—赵东中国画个展
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票据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却承载着一代人特殊的记忆与情感。在东马路邮局,正在举行一场个人票据收藏展。展品的收藏者李学志告诉记者,他希望用这数百张票证展现出那段特殊的时代,让人们更加珍惜如今幸福的生活。
老票证记录着一个时代
走进展厅,一面面展架上展出的都是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各种票证。指着一张半斤的粮票,李学志感慨地说:“过去光有钱不行,无票可是寸步难行!”李学志记得,出差办事前必须到单位开证明,把地方粮票换成全国粮票。“对于粮票,80后、90后都没经历过,可对于50后和60后来说,粮票代表着有饭吃,它的价值比冰箱、彩电更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上世纪80年代末期,人们的生活开始明显变化,随着粮油供应和副食品的增多,粮票渐渐从“紧缺”转变成“盈余”,于是用粮票换大米、换鸡蛋的人也多起来。尽管当年用粮票直接换东西仍是“私下行为”,但人们却忘不了当年街边“换鸡蛋”的吆喝声,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粮票换鸡蛋才逐渐消失。
做展览让人忆古惜今
李学志今年57岁,是个老邮政人,收藏票证是他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展出的只是部分收藏,大概有几百张吧。”据李学志介绍。他的藏品中,有布票、肉票、油票,戏票、电影票、理发票,公交票、船票、无轨电车票,电费证、水费证、副食品证……甚至还有每碗1角的老豆腐饭票。
“这些收藏有年头了,但这样展出是头一回,咱也算是赶一次时髦,致青春了!”记者看到,来参观的市民以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为主,很多人都是一边参观,一边念叨着“就是这个,年轻时我们都用过”。也有几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对于展出的这些票证,这些年轻人多是第一次看到。“看电视剧时会提到粮票、油票之类的,但我没经历过那个时代。刚才听了李先生介绍,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真是太幸福了!” 作者:王月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