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登记表及清单
- • [公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展区直送作品通知
- • [公告]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展初评结果
- • [公告]中国西部大地情作品展初评结果
- • [公告]首届全国花鸟画作品展征稿
- • [展览]女画家潘玉良百幅遗作在辽宁展出
- • [展览]第一届黄胄艺术收藏大展将在炎黄艺...
- • [展览]首届艺苑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在京举...
- • [展览]百余件意大利绘画珍品长沙展出
- • [展览]巅峰之作——毕加索的沃拉尔版画
家住聊城开发区久和社区的李学坤,二十年前喜欢上了收藏,这些年从文物市场淘来各类票证、字画、烟标、旧书报、连环画等,堆满了三间车库。如今,收藏越来越难,储存更是麻烦,他梦想着能建一个博物馆,给这些“宝贝”安个家。
收藏不易:宁可淋湿也要护好报纸
10日,走进李学坤家中,各种报纸、字画、酒瓶装饰的房间,显得别有一番情调,浓浓的文化味儿扑面而来。“啥文化味儿啊?家里来客人,都说我家怪怪的。”李学坤说,这些年他迷恋收藏,亲朋好友都不理解,说他“不务正业”,是个“疯子”。
每次家里有孩子来,他都提心吊胆,生怕孩子弄坏了他的瓶瓶罐罐,把字画也挂的高高的。“一旦给弄坏了,虽然嘴上说没事,但是真心疼啊。”
李学坤收藏报纸,喜欢在重大节点收藏号外、特刊,老报纸有民国时期的大众日报、文革时期的人民日报等。
2008年,齐鲁晚报出版汶川大地震号外,提前得到消息的李学坤,托在邮局工作的朋友买100份,当时他在高唐干工程,朋友说特刊太少买不到了,情急之 下,他放下手头的活就回到聊城,多方收集,最终仅找到七八份。2010年,齐鲁晚报发行世博会3D号外,李学坤专程跑到济南,拉回了几百份。
有很多次,为了收集“有价值”的报纸,李学坤跑遍城区各个报摊。“赶上下雨天,我就打着伞去收报纸,把报纸藏进怀里,宁可自己淋湿,也要保护好报纸。”李学坤说。
留存不易:互换可以,但舍不得卖
凡是纸质藏品,李学坤均有涉猎,并且“中毒很深”。在李学坤家的三个车库里,堆满了这些年来他收藏的“宝贝”,“没具体统计过,估算得有个10多吨吧。”
这些年来,李学坤跑遍了聊城、济南、北京等地的文化市场。很多东西,可遇不可求。一旦淘回来“宝贝”,李学坤都要放在床头十来天,“有时半夜起来看一 看,别提心里多美了。”他说,现在要是谁家里有个老物件,先上网查价格,其实很多东西挂在网上,三五年也卖不出去,那个价格靠不住。十年前买东西花的钱 数,现在后面得加两个零,甚至更多。
搞收藏,也是一个以藏会友的过程。李学坤结识了全国各地的藏友,经常相约一起外出“淘宝”,还经常 互换一些藏品。“互换可以,但舍不得卖,跟割肉似的,一旦卖了很快就会后悔。”有一次,李学坤买到了1949年建国当月的人民日报合订本,花了800元, 被一个藏友盯上了,非要买走,他忍痛割爱,卖了1200元。“现在想想很后悔,花多少钱也买不回来了。”
筹资更难:花光家底,经常借钱
李学坤头脑活泛,有超前意识,这些年几乎什么都干过:送煤球、给造纸厂运垃圾、办涂料厂、开旅馆、搞快餐车、干装修,现在又开始给工地送砂石料。“总之,什么挣钱干什么,而且都是在别人还没开始干的时候,等很多人都涌入一个行业,我就转行干其他的。”
挣来的钱,绝大多数都投到收藏上了。为了收藏,这些年到底花了多少钱,李学坤也没有统计,十万八万的总是有的。
很多时候,遇见好东西,赶上了缺钱,李学坤就找朋友借钱。也有让朋友帮忙买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就在他那放着,等有钱了再买回来。
“起初家人很反对我搞这些,但后来时间长了,也就不反对了,反对也没有用,我就喜欢这个东西,没办法。”李学坤说,这些年,他没给家人创造好的物质条件,对家人是有愧疚的,也特别感激家人对他的支持。
李学坤说,他想办个博物馆,但目前来看希望渺茫,实在不行就捐给国家。
民间藏品 何处能安家
纸品收藏,最大的问题就是怕水怕火怕老鼠。李学坤的藏品,一直堆放在三间车库里,虽说是地上车库,但高出地面没多少,每到夏天下大雨,李学坤都提心吊胆,夜不能寐,一夜起来好几次,到车库查看情况,生怕车库进水,藏品泡汤。
最近这几年,外出搞收藏少了,李学坤想集中精力,把这二十来年的藏品整理好,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价值,最好是政府能提供个场所,办个博物馆,免费向市民游 客开放。李学坤甚至想好了博物馆怎么布展:一楼展出一些字画,搞个笔会啥的,二楼弄成资料馆,供市民参观、查询。为此,李学坤给有关部门递交过申请,有关 领导也做了批示,但至今没有结果。
无独有偶,前不久笔者结识了东昌府木版年画社社长徐秀贞,她几十年如一日收藏木版年画,为了储存,她专门拿出自家的一套房子,家里满满当当全是年画。她也想过办个小型博物馆,把这些宝贝呈献给世人,辗转找到有关部门递交了申请,但至今没有下文。
在唯GDP论英雄的当下,李学坤、徐秀贞们的这些东西,在大多数人眼中,可能用处不大也不值钱,更难以创造现实价值。但是,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现在很多地方不惜一切代价搞旅游开发,大建快上搞仿古建筑,缺少了文化底蕴,再华丽的建筑,也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还不如利用好这些潜藏在民间的“宝贝”。(王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