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著名书法家姜钧杰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 辛守廷谈藏砚:黄石砚南京博物院院长回应:不知要建故宫南京分院一事著名书法家姜钧杰:一幅字大家看法不同是审美差异宋庄艺术家的另类生存:艺术之下 生存之上著名书法家姜钧杰:一幅作品要用眼睛和心去体味里卡多•平:把中国艺术带回墨西哥著名书法家姜钧杰:书法是一个很好的修炼的方式著名书法家姜钧杰:书法是要表达思想感情的超越时空的艺术:中国艺术上线谷歌文化学院著名书法家姜钧杰:楷书别写成美术字,要寻求变化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公布 共80处著名书法家姜钧杰:从30岁起学书法,现在渐入佳境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挂牌成立14个人14种可能:李睦无形工作室群展首次亮相杰夫·昆斯人生第一件数码艺术作品“甲虫小姐” 蒋勋:艺术的不朽或许只是小部分精英的特权国内版画市场待挖掘 专家称版画收藏有潜力可挖杂项藏家张耀庭:偏门老秤收藏 收藏要有预见性江山国色舞神龙 清和田玉璧权贵象征气度不凡著名书法家姜钧杰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封俊虎走进《中国正能量》解读学术观点著名画家温洪琪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本·源 天津当代摄影、绘画艺术展”在智慧山艺术中心开展高清图:王树秋魏碑书法展正能量 孙伯翔亲莅现场助推爱徒高清图:画家陈之海、徐伯全、杨晓君中国画新作在津展出著名画家孙富泉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津门知名画家到天津美术网瓷艺基地创作青花高清图:津门知名画家走进天津美术网瓷艺基地进行青花创作著名女画家田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天津著名水彩画家宋家褆写生稿欣赏高清图:“画韵书香”天津人美建社60周年职工书画展开幕著名画家姚广厚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青年画家杨海涛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著名画家赵毅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首页 >> 我收我藏 >> 正文

扇骨收藏近年来日见活跃 一把扇骨72道工序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08-22 12:02

  20岁那年,张赫挺花200元入藏第一把湘妃竹扇骨;如今,他藏有五六十把扇骨,数量不多,品质却高,因而在上海扇骨收藏圈占有一席之地。

  在圈内,张赫挺大概是最年轻的了,却被国内顶尖制扇名家视为忘年好友。“80后”毛头小伙是怎样叩开大师心门的?或许就是他的一次次登门求教,让前辈们感受到了一个年轻人对传统扇文化的热爱。

  一把湘妃竹扇骨,让他一见倾心

  走进“匡时山房”,顿感清凉:不仅因为它处于云洲古玩城二楼转角幽静处,布置雅致,更因一室的“怀袖雅物”——文人折扇。

  这里是张赫挺的天地:不在意客人多少,他常自己静静地整理、把玩;若遇喜欢扇子、却不太懂的客人,他便耐心讲解,一副小老师的认真模样——不求买卖,但求多一个爱扇人。

  张赫挺爱上扇骨收藏是在20岁那年。一天,他逛城隍庙古玩市场,见到一把竹制扇骨,大骨上均匀铺洒着红褐色的斑痕,迹似泪珠,形如烟霞,疏密得宜,韵味隽永,让他一见倾心。彼时的张赫挺虽年轻,却已是资深藏家——藏史始于小学二年级,先是集邮,后是集币,再是印章,只是不曾涉及扇骨收藏。但手中所触、眼中所见,令他如此不舍,终以200元的价格收进。

  “这是把红湘妃竹扇骨,后来知道它的工艺很一般。”如今,这把扇骨自然已被张赫挺淘汰,不在他珍藏的五六十把精品扇骨之列,但他始终记得,是它领自己入了门。

  在上海,爱好收藏扇骨的人也有,但像张赫挺这样,爱到仅工作一年即辞去令人艳羡的事业单位的工作,而去开一家小店专营扇骨的,极少。一般人都是在经营瓷器、书画、玉器等收藏大类时,顺带做些扇骨生意。专营扇骨是赚不到大钱的,但张赫挺愿意他的小店保持一份寂寞与纯粹,因为这样,“进门的人才都是爱扇的人。”

  从独爱天然之趣,到读懂朴素之美

  爱她,便要懂她。

  除了逛市场、与藏友交流藏品与经验,张赫挺还大量阅读有关书籍。随着了解的深入,扇骨与他,不再只是物与人的关系。

  扇主要分团扇与折扇,张赫挺独爱折扇——虽然折扇是在明代中晚期才从朝鲜传入我国的,不若团扇纯正、古老,但折扇似乎更契合中国文人的审美观,一经传入,便成文人最爱的随身物。

  扇骨材质大致可分竹、木、牙、角四类。木可以是紫檀、鸡翅、楠木;牙则是象牙;角则为玳瑁、犀牛角等名贵兽骨。但如此奢华,却非张赫挺所爱,他独爱竹扇骨。“竹的韧性最适合制作扇骨。”

  最初,竹扇骨中的“湘妃”最撩动他的心。或是因着竹上那“花点匀密,纹如兔毫”的斑点,或是为了那流转千年的伤心故事:“虞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当然,娥皇、女英血泪染竹只是神话传说,竹上斑点其实是特定品种的竹,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在其笋初发时受真菌侵蚀而产生质变,日后便形成了花纹。这斑斑花纹,随变生趣,十分稀罕,早在明代,便有“四两黄金一把湘妃扇”的说法。

  湘妃竹系九嶷山特产。九嶷山区原有一个斑竹林带,分布于宁远、道县、江华、蓝山等四县毗邻山区,东西长约二百里,南北宽近百里。近世以来,因保护不力,斑竹林带如今只剩四百余亩。且因为环境的改变,难见“湘妃”身影。

  渐渐地,“梅鹿”、“凤眼”等其他斑竹种类也开始进入张赫挺的收藏范围,“刚开始收藏时,年轻气盛,非最珍稀的‘湘妃’不收,慢慢地,人变得平和了,懂得欣赏不同味道的美。”

  又慢慢地,张赫挺受一些优秀制扇师的影响,开始品咂出“玉竹”的朴素之美。所谓“玉竹”,是指经水磨打光等一系列加工程序后,呈青白色的毛竹。“‘玉竹’的素美更‘走心’,更能表现工艺的精到。”

  包容、归真,是张赫挺收藏扇骨的额外收获。

  小小一把扇骨,大大小小72道工序

  小小一把扇骨,大大小小72道工序,一丝一毫的差池,都会破坏那种说不清道不明、只觉一切都是“刚刚好”的美。

  寻觅这份“刚刚好”,便是扇骨收藏的魅力所在。“材质加工艺,结果不是加法,而是乘法。”

  张赫挺敬重制扇名家王健,因为“王老一年只做10来把扇骨,几乎不做传统样式了,每款必有创新之处”;他也特别喜欢制扇大师董德红的作品,因为“董老师经常会为了做好一把扇骨而冥思苦想,反复造型,反复修改,反复比照老扇子实物,做做停停,推倒重来,不计工本。他曾花两年时间制作一把‘包袱头’折扇。”

  见多了精品,眼里便容不得一粒沙。“不好的东西,总会表现出它的不好来。”说着,张赫挺把两把同样式的“玉竹”扇骨并放在一起,“一把2000元,一把20000元,差距就在那股韵味。”

  苛求细节如此,遑论类似“油炸骨”这样的低级作伪了。所谓“油炸骨”,即把新扇骨放入油中炸,伪造包浆。“这样做出来的‘包浆’是不自然的。”

  张赫挺特别提醒,当下假冒“湘妃”的赝品特别多。“从清末开始,就有人在普通竹子上手绘红色纹晕,或用火烫出斑痕,充当‘红湘妃’牟利。”现在又有一种来自缅甸、俗称“草湘妃”的竹子,竹上也有红褐色斑点,以之制成扇骨,和真“湘妃”非常接近。“仔细比较会发现,‘草湘妃’色彩偏暗,光泽偏沉,斑纹不够灵动,没有真‘湘妃’那么鲜艳、油润。”

  但网上流传的一些辨别方法也有谬误。“比如说用手摸,纹晕有浮凸感的为‘湘妃’真品,凹陷的则是人工烙烫。其实真‘湘妃’恰恰是凹进去的,‘梅鹿’才是凸出的,而人工新烫的凹凸并不明显。”

  网上还说湘妃竹生长较慢,竹管较细,劈成两爿后,用于制作折扇的大骨刚好合宜,所以用湘妃竹制成的大骨,内侧大都有浅浅的自然弧形,赝品则无。“不能这么绝对,五六年前曾出现过一批较粗的湘妃竹,做成的扇骨排口在3厘米以上,看不到明显的弧度。”

  对张赫挺而言,收藏便是如此,爱得深,自会有一路钻研下去的动力。(顾学文)


    扇骨收藏知识一点通

    张赫挺

  折扇收藏分成扇、扇面、扇骨三种,其中扇骨收藏近年来日见活跃。

  扇骨材质分竹、木、牙、角,古人将竹扇骨视为“怀袖雅物”,而紫檀、象牙、乌木等名贵扇骨反被称作“俗制”。

  竹扇骨分斑竹、玉竹两大类,一华一素,各有千秋。斑竹通常指“湘妃”、“梅鹿”、“凤眼”三个品种。“湘妃”为红色,“梅鹿”、“凤眼”为褐色。也有极少见的黑“湘妃”,但在中国文化中,以红黄为富贵,黑色虽稀少却不被“待见”。“湘妃”底色干净,“梅鹿”底色最是斑斑点点,“凤眼”折中。“凤眼”和“梅鹿”的主要区别在于图案,“凤眼”细细长长,如美人电眼。工艺、尺寸相近的三种斑竹扇骨,“湘妃”最贵,“凤眼”次之,“梅鹿”稍逊。但若是“全梅”,又当别论。所谓“全梅”,即扇骨的大小骨均为“梅鹿”竹。大骨指的是扇骨两端的大竹片,小骨指的是两片大骨中间的若干小竹片。

  “玉竹”的原料是毛竹,看似普通,实则不然,对毛竹的生长年份、产地、采摘与存放时间等都有很高要求。

  扇骨装饰中最常见的手法是雕刻,多雕在“玉竹”上。“玉竹”雕刻分阴刻和阳刻,阴刻又分深刻和浅刻。明清时,浅刻盛行;民国时期则深刻受欢迎。浅刻乍看如“划痕”,其实好的浅刻作品笔锋刀法无处不在,比深刻更见功力。

  斑竹、玉竹之外,还有罗汉竹、棕竹这些特殊品类。罗汉竹竹节相距较近,中间圆凸,一把扇骨上若能有十八个竹节,寓意十八罗汉,殊为难得。棕竹(也叫桃丝竹)是实心竹,去皮后,呈现深黄色条纹,也很漂亮。

  大、小骨数目之和被称为扇骨档数,十六档扇骨最受文人青睐。一把扇骨,长度在30至32厘米之间,大骨最宽处为2厘米,选用十六档档数,这样的“体形”是最美的,展开后呈140度角,使用舒适。

  扇骨样式繁多,有直式方头、“和尚头”、“螳螂腿”、波折式、细梢式等基本样式,也有鱼尾式、葫芦式、如意式等花式造型。

  扇骨的保存主要是防潮、防蛀。收藏前用柔软潮布轻轻擦拭扇骨,尽量避免触碰大骨的雕刻部分,如有必要可用软毛小刷轻轻扫去内里灰尘。然后用细线将小骨骨梢缠绕固定,再用宣纸把扇骨包裹起来。万不可随意给扇骨上油打蜡。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易安
>>相关新闻
• 辛守廷谈藏砚:黄石砚
• 国内版画市场待挖掘 专家称版画收藏有潜力可挖
• 杂项藏家张耀庭:偏门老秤收藏 收藏要有预见性
• 江山国色舞神龙 清和田玉璧权贵象征气度不凡
• 文房佳品收藏赏鉴:别有清趣的《清荷》镇纸
• 印章的收藏与鉴赏
• 收藏汉画像石:收藏一部图像的两汉史
• 新疆牧民拾到海蓝宝石:重255克拉价值110万
•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250周年:10件必看藏品
• 天津五大道疙瘩楼:可以吃的博物馆
  • 镜中世界艺术展梅江国际艺术馆开幕 镜中世界艺术展梅江国际艺术馆开幕
  • 天津美院2014届毕业生作品展 天津美院2014届毕业生作品展
  • “津沽风韵书画展”在保定举行 “津沽风韵书画展”在保定举行
  • 爱新觉罗家族书画展 爱新觉罗家族书画展
  • 天津工艺美院616艺术沙龙展 天津工艺美院616艺术沙龙展
  • 天津理工大2014届毕业设计展 天津理工大2014届毕业设计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