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秤,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活跃在大江南北,代代相传。天津有一位收藏家,他叫张耀庭,在他的家中就收藏了百余杆旧时老秤。在他看来:秤是艺术品,从选材、刨圆到用碱水浸泡、打磨、钉秤花等多道程序,道道容不得半点马虎;而秤又是买卖双方之间的一道介质,这杆杆里藏着一本良心账。
收藏要有预见性
张耀庭,天津文物博物馆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委员,他收藏的领域和藏品着实不少,从玉器到古董家具再到铜活都有涉猎,而其中比较偏门的藏项则要数老秤收藏。从1999年收藏第一杆秤开始,15年间,张耀庭共藏有原装原配老秤六七十件、不成套的老秤百余件。其中,小到称金银的戥子秤,大到秤杆达两米多长的巨型秤。张耀庭说:“收藏需要预见性,不能等大家蜂拥收藏时你再跟风。”
张耀庭表示,起初他并没有打算收藏这些秤,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把这些秤列入自己的收藏范畴。张耀庭告诉记者:“我本来不收藏秤,那个时候也几乎没有人对秤感兴趣,而就在上世纪90年代,天津进行大面积的平房改造,我发现过去天津人的家庭里都有秤,放在角落里,没有人注意,等到搬家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折腾出来了。年轻人一看这秤也没有用就把它当成废品卖了出去。那个时候这些东西的状况挺惨的,秤砣被当成废铜或废铁来卖、秤杆则或被用来做拐杖,或被截成擀面杖,有的还被车成了手串。”
张耀庭看到这些老秤被破坏觉得痛心不已,便产生了要收藏秤的想法。他说:“这些秤是中国商业文化的一部分,一桩桩交易就在秤砣与秤盘的此起彼伏间完成。如果就这样把它们毁了,后代人都看不见了,那就真是太可惜了。”就这样,张耀庭用了15年的时间将所有类型的秤收集齐全。现在,这些秤已经成为张耀庭的骄傲,他说:“直到现在,收藏秤的人还是不多,这个东西在历史上只有那一段时间被大规模处理过,现在再想收藏已经很难了,将所有类型的秤收集齐全就更加困难了。”
秤是一个时代特定的产物,透过这些秤,不仅能看到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更能看到当时的社会缩影。而正是张耀庭在收藏中的预见性让他在收藏领域取得了成就,让他感受到了这份骄傲与喜悦。
破解“鬼秤”的奥秘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曲中有句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在张耀庭看来,这杆秤是用来称商人良心的。他说,秤本来是用于商业活动中公平交易的,但总是会有一些奸商心怀不轨,利用小伎俩在秤上做手脚,以谋求一己私利。张耀庭就收藏了几杆这样的“鬼秤”,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的就是要识破奸商的“鬼秤”,不再让人上当吃亏。
张耀庭向记者介绍了三种在秤上捣鬼的方法,他说:“每一个秤都有前毫和后毫,每一个毫对应一行刻度。如果说一杆秤只有一个毫,而有两行刻度的时候,那么这里面就一定有鬼。商家买的时候看一个刻度,卖的时候看另一个刻度,买和卖都会欺骗人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秤的毫和刻度都很规矩,但是奸商会用秤砣来作假。通常情况下,他会有两个看似相同实际上却不一样的秤砣,问题就出在了秤砣的环上面,两个环的重量不同,所称出来物体的重量也就不会相同,他们同样会利用两个秤砣来骗买家和卖家。最黑的一种伎俩就是将水银灌进空心的木质秤杆里面,灌上整个秤杆的四分之一,利用水银在秤杆里面上下流动来压重,改变称出来的重量,用这种方法就能达到10多斤的重量差。”
张耀庭对这些小伎俩进行深入了解,不仅来源于他对这些“鬼秤”的研究,同样源于他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件事:“那个时候几乎每家都有杆小秤,买完东西后先不给钱,拿到家里来先称一下重量看看是否缺斤短两,但即便如此,缺斤短两的现象还是会发生,百姓对此深恶痛绝。一次,我的父亲买了几条鱼,回到家中称的重量和商贩称的不一样,而商贩也知道父亲回家去称了重量,等我父亲再去找他的时候,他就连忙向我父亲道歉。”张耀庭介绍道:“以前有规矩,就是当发现鬼秤的时候都会当着鬼秤主人的面把秤杆撅断,买家卖家都是如此。这其实也像是一场博弈,当二人都坚信自己的秤是正确的时候,通常会找来第三方来做见证。”
在张耀庭眼中,“鬼秤”正是一些不良商人的缩影,或是超重,或是失重,总是将利益揽入自己的怀中。殊不知,做买卖的将那杆秤放得平稳才是获取最大利益的最好方式。良心与私利孰重孰轻,更是只有自己心中的那杆秤才能称得出。
潜心收藏终获家人肯定
张耀庭对许多物品都很感兴趣,这令他成为一个杂项收藏家,然而,他所收藏的这些物品在妻子的眼中却是一堆破烂,令家里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对于老伴的不理解,张耀庭只是一笑而过,他说:“其实每一位做收藏的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淘到宝贝之后是一番欣喜,即将踏进家门就会忐忑,人人都一样。只能说家人没有看到这些藏品背后潜在的价值,年代越久远,价值越显现。”
说到这里,张耀庭脸上流露出自信与骄傲,他说:“收藏的价值就体现在这一买一卖间。买卖藏品需要靠机遇,急是急不来的。我家的床底下称得上是个‘宝库’,里面藏着很多很多年代久远的藏品。在我看来它们是珍宝,在老伴看来就是占地儿的废品。一次打扫卫生的时候,老伴要求我把这些破烂卖掉,但之后的几天,就有一位买家慕名而来,并且看上了床底下那堆物件中的一件,并且最终的成交价格远远超过了老伴的预期。她说:真没想到,你存的这些废品还真有人相得中。”从那之后,老伴对他的收藏慢慢转变了态度,每一次张耀庭搬回一件藏品,老伴也会说上一番,他就耐心地解释这一件件藏品背后的故事、渊源以及它的升值空间和潜力。
从家人最初的质疑到后来的支持,张耀庭一直没有放弃对收藏的追求,相反,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坚持,令自己的家人转变了当初的态度,也正像张耀庭想的那样,当机遇到来的时候,你挡都挡不住。
张耀庭
张耀庭,现年71岁,天津文物博物馆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委员。1965年起对收藏产生浓厚兴趣,包括玉器收藏、古董家具收藏、铜活收藏等。其中比较偏门的收藏是老秤收藏。其收藏的原套老秤有六七十套,其余老秤百余件。这些藏品中,最小的藏品是用来称金银的戥子秤,而最大的一杆秤,秤杆长度达2米多,直径近10厘米。边收藏、边研究是张耀庭做收藏最大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