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衣食住行是民生的四大需要;换言之,衣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 品,一则蔽体,一则御寒。但爱美是人们的天性,以致又逐渐增加了装饰外表,增加美观的作用。然而在人们组成聚落社会以后,服饰又增加了一项识别身份的作 用。《尚书》中有篇《十二章纹》的记载:“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做绘;宗、藻、火、粉米、黼、黻刺绣。”也就是说,君王的服装上绘 十二种纹样,诸侯则按爵位依次递减为九章、七章、五章等。
能够识别身份的标记不只是纹样,还有服色,即衣服的颜色。《礼记·大传》有篇云:“改正朔,易服色。”而古人崇信阴阳五行,有“五方正色”之说,即: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黄色。既然黄色代表中央,黄色便成为中国人尊崇的帝王之色。
清代服饰与我们今天相距时间并不遥远,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通用之装。它曾经在中国盛行了近300年,一直到20世纪初,还风韵依然。因此有为数 不少的清代服饰,被完好的保存在世界各地,他们都是华夏的瑰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代王朝兴衰的见证。在清代服饰中,最典型最为华贵的,当推清代宫廷服饰。 所谓宫廷服饰,确切地说,是指皇帝、后妃、皇子、皇孙及贵戚、王公大臣们,在宫廷内外活动中,依规定穿着的各种袍服。按照清朝的典制规定,这些袍服基本上 分为四大类别,重大盛典时所用的礼服;吉庆筵席时所着的吉服;巡幸外出时所着的行服;平素燕居时所用的常服。
这些服饰,由于用者不凡,非富即贵,所以在制作上都极尽巧工,精益求精;质料选择上也尽为上乘,正所谓“锦若云霞,纱似蝉翼”。至于缂丝、刺绣更是不无精绝,如时人所说“一丝缂丝,一寸金”。据说当时单单一件皇帝的缂丝龙袍,就要花上390个工日,又何止万金。其制作与管理由内务府负责,整个过程分工细 致,管理有序,人员庞大。龙袍的专职织造人员就有2602人。据清宫《内务府奏销档》和《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等档案记载,皇帝敕谕多次要求官 局所织缎匹“务要经纬均匀,阔长合适,花样精巧,色泽鲜明”,质量不合格,必须补赔、罚俸或受鞭责。龙袍制作不计成本,用赤金捻线,以雀羽为绒,因而绣出 的龙腾图案金光灿灿;而织出的翔凤彩翼斑斓,龙蟠凤逸之姿跃然服上。因而它们虽为服饰,却也是清代刺绣工艺水平的最高代表。因此,它们可说是清代服饰中的精品、世间的珍宝。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收藏一件龙袍,就等于收藏了清代300年的历史。当然,现今市场因素也 为其价值翻身助力。首先龙袍存世数量有限,且大部分集中于故宫博物院,民间品相完好的龙袍能保存至今实属难得。在如此有限的数量下,藏家需求却越来越大。 其次,龙袍价值被低估,升值空间巨大。再次,龙袍无法伪造,伪品极易被识破。龙袍的制作工艺极其繁琐,所费材料皆是当时时代最好的,在形制、制作工艺、装饰图案以及对于衣服的色彩上都规定得十分严谨苛刻。文献都有详细记载,稍有差错即可断定为假。(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