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文献版本学家现身说法:收藏古籍善本最应关注什么髹漆家具:从礼制文化到牧歌归隐上海民间藏家的半截虎纹石名章背后的收藏故事20世纪中国美术钩沉:吕斯百大型艺术展侧记南京六合瓜埠明清老宅走红 风雨中矗立200年 澳7岁女童被赞最年轻毕加索 单幅画作售价达30万摩托车藏友收藏了34辆老爷车:愿无偿捐献郑大考古专业女生用漫画记考古日记 走红网络陈丹青直言不讳评说中国当代艺术柏林墙残片在全球热销成艺术品市场新宠2015年绝对艺术奖宣布提名名单 47人入围著名剧作家贾韧:弘扬传统文化 品味京剧艺术传统文化为APEC会场增添“中国味儿”烟标收藏者集400多种烟盒:藏品价翻1千倍任亮雕塑作品展将于15日举行全国青年雕塑家优秀作品展在惠安举办中国版画博物馆开馆 打造深圳文化新名片黑龙江特色民俗鸡西版画:版画与煤城的不解之缘工业版画讲述“龙江精神”毕加索版画与陶器展售会在香港举行天津画虎名家赵玉山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丹青缘—唐睿、何宁、杜小龙水墨三人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展著名油画家邓家驹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孟宪维谈华世奎书法:人正笔正心正 书法端端正正沈宪民谈华世奎书法:用笔有六法唐云来谈华世奎书法:“气韵味美”和“二难”华克齐谈华世奎书法:展览受到天津父老的广泛关注姜维群:“天津劝业场”与“天下第一关”双星并耀孙国胜谈华世奎书法:收藏20年促成书法展于长水:《思闇诗集》彰显华世奎晚年心境王俊生金殿礼徐胜利董铁山著名画家朱彪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首页 >> 我收我藏 >> 正文

文献版本学家现身说法:收藏古籍善本最应关注什么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11-11 17:36
王世襄致吴羊璧信札一通二开
王世襄致吴羊璧信札一通二开

 王贵忱收藏的“张之洞致张佩纶未刊书札”
王贵忱收藏的“张之洞致张佩纶未刊书札”

 王贵忱收藏的“曾国藩复李翰章信札”
王贵忱收藏的“曾国藩复李翰章信札”
 
齐白石致寿山先生信一通二开
齐白石致寿山先生信一通二开
 
 著名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先生手稿 
著名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先生手稿

  王贵忱  (中国著名古文献版本学家、古钱币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收藏家,曾任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

  胡文辉  (著名文史学者)

  主持人:罗韬  (羊城晚报编委)

  近日,著名文献版本学家、古钱币学家王贵忱传记《文史学者王贵忱》及其最新编著的《可居室藏钱币文献图录》在广东省博物馆首发。两部作品,一是展示了88岁的王贵忱一生坎坷而丰富的际遇、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备受推崇的学术地位;一是将其捐献给中国钱币博物馆珍藏的六百多册钱币谱录影印出版,使之永久传承。而对于收藏界的朋友来说,王老的收藏自然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

  与绝大多数收藏家不同的是,王老的收藏是为其研究服务的,所以他的藏品重视研究价值,除了《中国早期火柴工业及其商标》之外,王老近年出版的两本重要著作《张荫桓戊戌日记手稿》和《曾国藩未刊书札》就是根据其藏品整理而成的。这样的收藏出发点,让他避开了市场追逐的热点,关注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反倒在上世纪60年代大家一边倒批判曾国藩的时候,收藏到了大量曾国藩的真迹。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恰逢近年来古籍善本在艺术品拍卖中表现突出,成交价以每年至少30%的涨幅一路攀升,成为弱市中的一匹黑马。很多人想知道,王老收藏文献有什么秘笈?

  收藏故事:

  “干部收藏家”遇上收藏的好时代

  主持人:无论是广东文献的研究还是收藏,王老您都是深受推崇的,我们知道您的许多研究都来自于自己多年的收藏,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岭南文献的?当中有什么因缘?

  王贵忱:我的收藏应该是从1953年开始的。一开始我的基础很差,小时候在家乡先是跟隔壁一位名叫张日轩的先生学习,他在铁岭小有名气,书法也很好。后来经这位老师的朋友介绍,才得以进入铁岭县城的南关小学,10岁的时候才读一年级。后来实在交不起学费,只念了四年初级小学,16岁的时候便参军了。

  我曾经做过营部文书、警卫员,后来又当过指导员,1949年10月南下进入广州。1952年转业时,我当时是要求去图书馆的,结果被分配到汕头交通银行,当了副行长,这也是我后来研究钱币和钱币文献的原因。

  因为我在汕头,所以收藏的东西以粤东的文献为主,当时粤东管9个县,东北的东西我也收,但数量比较少。其实当时我已经有眼光,开始买古书了,但工资不高,很多好东西买不了。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大概一百多块钱,算是比较高的,但也不够买东西。我夫人是粤东保险公司的副经理,她管家,那段时间我什么都不管,就读书。

  胡文辉:上世纪50年代被艺术家黄苗子称为“好时代”,说那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当时东西便宜,买一个很好的明清抄本只要十多块钱。但我们要知道,黄苗子的“好时代”,却是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坏时代”。

  当然,话说回来,“好时代”也好,“坏时代”也好,其责任都不是收藏家所能承担、所应承担的,他们只是适逢其时罢了。那个年代的收藏家,包括康生之流,他们的政治身份是新的,但文化担当却延续了旧时代的收藏风气,延续了旧文化的传承,甚至也延续了旧士大夫的传统。

  王老1949年随军南下,应该也属于新社会的主流阶级,他在收藏方面的摸索与奋进,也正是得益于同样的历史背景。因此,郑重先生将王老列入了“干部收藏家群体”。

  主持人:在您的藏品中,书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当时一通大概多少钱?

  王贵忱:我今年88岁,玩书札至少有五六十年了。但我收书札主要还是为了做学问,你别看这么几片小纸片,里面好玩的东西多了,文献价值很高。所以我的收藏都是有系统的,好像我收的张之洞文稿,就连已出版的《张之洞全集》里都没有收录这些内容。我一共收藏了90多件张之洞的真迹,包括手稿、信札、题跋等,全部都捐给了广州市图书馆。这些资料,出版了《张之洞致张佩纶未刊书札》一书,又作为附录收入了《广州大典》。后来,我在整理广东按察使王秉恩的稿本时,里面夹着两开张之洞写给他的信札,现在我还珍藏着。

  主持人:除了收藏古籍善本,您还有其他的收藏吗?

  王贵忱:我还喜欢瓷器,早年收了一些素三彩,现在在我手上最好的瓷器是一对雍正官窑花盆,很稀有。另外我还收藏有一些古代的钱币,但收藏最多的还是文献。 

  主持人:那您收藏到的文献中,哪一件是您最引以为豪的?

  王贵忱:我很喜欢《大德南海志》,有一件元代的残本是上世纪50年代我在汕头无意中得到的,白麻纸、孤本,是我收藏的古书里面最喜欢的一本。但后来因为没有钱买其他的书,只好忍痛卖了。后来我到广州市地方志办的时候,主持整理了《元大德南海志》。这是元代著名志书之一,也是广州现存最早的志书,所存残本六至十卷,虽首尾俱缺,不能尽窥全貌,但内里保留了宋元时期广州地区的经济文化史料。例如现存卷中所记户口、土贡、税赋、物产、舶货、坛庙、城壕、学校、兵防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我收藏的古书一般很少给人看,古书能够看得懂的人很少。书画不同,可以大家一起欣赏。

  收藏方向:不跟风收藏状元手迹

  主持人:在您的收藏中,曾国藩的书札自成系统,后来您根据这批收藏出版的《曾国藩未刊书札》,成为了研究曾国藩重要的一手素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听说这批书札是您早年就开始收的,当时曾国藩被称为“曾剃头”,正是人人喊打的时候,您却那么看重他?

  王贵忱:我最喜欢曾国藩,虽然很多人骂他,但其实他是一个高人。不说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学术上他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

  主持人:当时应该没有多少人会去买他的东西,倒成了您的好机会。

  王贵忱:没错,的确很少人买他的东西。

  胡文辉:您在当时就敢买曾国藩的东西的确很难得,如果被发现还是个大问题。

  王贵忱:虽然当时中央政府都在批判曾国藩,但我从历史上看问题,曾国藩还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主持人:当时20块钱能够买到一通曾国藩的信札吗?

  王贵忱:那倒买不到,曾国藩的好东西只能是在朋友私下之间流通,朋友间还是看重他,所以不算太便宜,张之洞的东西反倒便宜一点。当时很多古代书画也很便宜,但没人懂,没人买。我工资有限,知道是好东西,但也只能买我喜欢的古书和书札。

  后来我出版的《曾国藩未刊书札》,收录的这批书札是从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十年,曾国藩晚年最后十年中的遗墨,是李瀚章编辑《曾文正公全集》时抽出未刊的信札藏件,当时是广州市文物总店的旧藏,价值6万元。我要研究曾国藩史实,当时又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只好忍痛割爱,拿我自己收藏的徐悲鸿手卷去交换。

  主持人:翁同龢的东西您也买了不少吧?

  王贵忱:翁同龢的书札我现在手头上还有几十通。

  胡文辉:您收藏的都是学人的东西,当时曾国藩虽然名声不好,但他的名气始终还是比较大,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翁同龢,不知道张之洞,但应该都知道曾国藩。所以藏品还是跟个人的名气关系很大的。

  主持人:那是,无论什么时候,好东西都不会便宜。现在觉得便宜的,只不过参照的是目前的价格标准。但也只有好东西,才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升值空间最大。

  王贵忱:我收藏了很多曾国藩的好东西,书没出版之前很少人知道。我认为曾国藩和张之洞都是清代非常重要的大家,文化层次高,本身对文物的鉴赏水平也高。

  胡文辉:现在市场上古籍善本、书札的收藏很热,但很多人对历史不了解,往往追求的是一些表面的名气,比如有的人就热衷于收藏状元的东西。而王老您收藏的都是些历史上、学术史上比较重要的文献。选择什么样的藏品这很关键。

  王贵忱:其实状元的东西不一定就好,他们不少是书呆子,死读八股文,关键还靠收藏家自己分析。还有一个历史人物我也很喜欢的,就是六舟和尚,知道他的人很少,他是清朝江苏镇江焦山寺的一名僧人,开创了青铜器全形拓,他的真迹很少,我手头上就有一件。 

  主持人:王老您的研究范围遍及古文献、钱币、金石、书法各方面,应该有很多人拿自己的藏品给您鉴定,甚至请您写题跋吧?

  王贵忱:现在很多人拿了自己收藏的东西,希望我在上面题上题跋,但若不是好朋友,我一般都不会题,很谨慎。

  主持人:现在的确有这种现象,有些藏家乱盖收藏印,好好的一张古画,画面上的空白处几乎被题跋、印章占尽,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完整,使原作的艺术性大大削减,这必须引以为戒。

  王老您富收藏、眼界高,书法独树一帜,您来写题跋其实是很合适的。有些人虽然字写得好,但学问不行,加跋也加得不好。而王老您的题跋有学术价值,又有审美价值,高。

  收藏法则:眼界要高

  主持人:听说收藏界有“北有王世襄,南有王贵忱”这样的说法?您的斋名“可居室”就是王世襄题的,题款中称您为“贵忱年弟”。你们两位是相识很久的朋友吗?

  王贵忱:“北有王世襄,南有王贵忱”那是有些人的说法,王世襄比我大12岁,特别聪明,精通多国语言,他们家世代都是收藏家。他称我为“年弟”,那是古代同年科举的学子相互之间的尊称,因为我们都是1957年的右派。

  我的收藏还有一个特点,书运好。我收藏的东西其实不算多,但都比较精。

  主持人:您收藏的东西比较精,购买时筛选的标准是什么?

  王贵忱:首先必须是质量高,比如有没有文献价值,有没有研究价值,其次应该品相好,关键是眼光要高。比如你读张佩纶的书札,你必须了解那段历史,读他的书札才会有意思。所以这类收藏难度大,是一个小中见大的学问。

  主持人:书札的内容也很重要。书札里如果写的是一般的问候,或是鸡毛蒜皮的事情,其价值肯定不如名人之间谈论政务或是讨论学术的书札,后者才是精品。但眼光要高,师承很重要,岭南文献的研究和收藏,对您帮助最大的前辈是谁?

  王贵忱:对我帮助最大的应该是商承祚,上世纪50年代我就认识他了,我跟商老关系很好,他的父亲商衍鎏祖籍辽宁铁岭市,跟我是老乡。这几十年来,我跟周叔弢、周作人、容庚、商承祚、潘景郑、李可染、谢稚柳、启功、黎雄才、赖少其等人都保持着通信,这些信件现在我也保存着。

  学习之初我也是比较喜欢观赏性较强的作品,后来在前辈学者的熏陶下,才逐渐重视藏品的研究价值,最终形成自己的收藏特色。

  胡文辉:应该说,王老并不仅仅只是收藏中人,更是学问中人。与绝大多数收藏家不同的是,王老的收藏是为其研究服务的,收藏只是治学的工具而已,除了《中国早期火柴工业及其商标》之外,王老近年出版的两本重要著作《张荫桓戊戌日记手稿》和《曾国藩未刊书札》就是根据其藏品整理而成的。

  王老虽然没有正式的师承,但交往的良师益友,多是以收藏闻名的学问家。

  比如周叔弢、潘景郑、黄荫普是文献学的权威,于省吾、容庚、商承祚是古文字古器物学的权威,启功、谢稚柳是书画学的权威,戴葆庭、马定祥则是钱币学的权威。

  主持人:您收藏的古书是否包括丛书零本?

  王贵忱:丛书零本我一般都不收,收藏中国古籍,重视单刻而忽视丛书零本,这是一般的规则,丛书零本残缺不全自然就缺乏足够的收藏价值,一般都不是稀有的。

  市场风向

  古籍善本拍卖

  跨入亿元时代

  在以书画为主流的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古籍善本的收藏曾长期默默无闻,2000年上海图书馆斥资450万美元从美国买回翁万戈家藏的80种542册藏书,才触动了市场神经。而真正让这一冷门收藏迅速升温的,应该是2012年过云楼藏书的拍卖,使古籍善本一举跨入亿元时代。凤凰集团以2.16亿元的天价竞得,打破古籍善本拍卖世界纪录。以中国嘉德的成交纪录为例,2001年春拍,古籍善本专场总成交额不过280万元;到2013年,古籍善本专场总成交额已高达8700万元。

  在这一波古籍善本收藏热潮中,“广东题材”的文献信札经常爆出热点,如2012年北京匡时推出“南长街54号藏梁启超重要档案”专场,146个标的全数成交,共拍得6709.2万元。其中,梁启超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信札,起拍价25万元,最后以356.5万元成交,超出起拍价10多倍。梁启超1916年作《袁世凯之解剖》,以713万元成交价成为该场标王。2014年,广东崇正也推出专场“陈垣先生的著作和稿本”,最终以630万元人民币落槌。最初北京师范大学与江门博物馆对此都曾表示出浓厚兴趣,但这批手稿最终被一位私人藏家购入。

  最近各地秋拍又将陆续举槌,古籍善本已经成为了各大拍卖行的一大“标配”。如广东崇正今年秋拍就将推出拍品数量近160件的“私家话语·近代名人朋友圈”专场,包括钱钟书、杨绛、叶圣陶、沈从文、朱自清、陈垣、齐白石、黄胄等一批大名人的书札都将出现在本专场中。

  (许悦)  

  涨姿势

  古籍善本收藏分类

  古籍善本可以分为刻本、墨迹本、碑帖、信札以及其他文献。

  “刻本”是使用雕刻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为古籍善本收藏最大的一类。

  墨迹本是近年来最为抢眼的品种之一,又可分为抄本和校本两类。墨迹本大多是孤品,出自名家之手的墨迹本,在拍场上更会引起激烈争夺。

  碑帖、信札以及文献则是近年来古籍善本拍卖市场新兴品种,也最受市场关注,信札近年来身价更是扶摇直上。

  收藏界普遍认为,1911年以前的书籍称为古籍,1949年之前的称为解放前旧书。国际上,各大博物馆对中国古籍以1644年清入关为界,此前的古籍无论官刻、私刻,均为善本。国内收藏界则以1795年为界,此前的均为善本,有乾隆版、康熙版、明版、宋版之分。宋元古籍历来为藏家追捧,拍卖会上,600年前的书是论页卖,400年前的书是论册卖。(许悦)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易安
>>相关新闻
• 上海民间藏家的半截虎纹石名章背后的收藏故事
• 南京六合瓜埠明清老宅走红 风雨中矗立200年
• 摩托车藏友收藏了34辆老爷车:愿无偿捐献
• 烟标收藏者集400多种烟盒:藏品价翻1千倍
• 绿松石亮相迷倒众多珠宝爱好者
• 土豪青睐西方顶级油画:国外看印象国内重写实
• 价值950万美元邮票将在华盛顿展出
• 丝绸之路文物大展在京开幕 多家镇馆之宝云集国博
• 琥珀价格快速上涨:成为收藏新宠
• 文玩收藏市场高烧不退 专家吁警惕低值高估
• 上海图书公司珍稀善本碑帖见证流风雅韵
• 古籍善本市场前景看好 收藏首先要确定版本
• 收藏古籍善本不能只看年代:影刻本也有收藏价值
• 收藏古籍善本不能只看年代:影刻本也有收藏价值
• 绍兴收藏达人的藏品丰富:如同一个民间档案馆
• 黄琼:如何收藏古籍善本
• 古籍善本行情逐年走高 拍卖专场增多
• 一本令黄裳魂牵梦绕的书:《柳如是遗集》收藏缘起
• 菏泽老人晒最牛珍藏:近300年历史的雍正圣旨
• 走进“三希堂藏书馆” 天津图书大厦再添高雅处
迎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在天津召开
  • 天津体育之光书画院作品欣赏 天津体育之光书画院作品欣赏
  • 天津花鸟四家与市民品读传统 天津花鸟四家与市民品读传统
  • 市民在西洋美术馆享受“鱼”文化 市民在西洋美术馆享受“鱼”文化
  • “此间·梅江”当代艺术家联展 “此间·梅江”当代艺术家联展
  • “中国梦·翰墨缘”五画院联展 “中国梦·翰墨缘”五画院联展
  •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