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花甲之年的徐开通是一位钱币收藏爱好者,研究钱币投资与收藏30余载,经历了许多苦和乐。他的藏品数量上万枚,通过收藏开拓眼界,广交藏友,在把玩中体会到钱币收藏的乐趣。
乐山“钱痴”传承钱币文化
“钱币记录着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文化、科技的发展和变迁。同时,钱币上的图案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当记者问及为何钟爱收藏钱币时,徐开通由衷地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是最早发明纸币的国家。在中国,货币文化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对于像他这样的收藏者而言,货币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谈话间,徐开通把记者带进他的收藏室,只见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一排枣红色收藏柜内,摆放着瓷器、书画等各种藏品。“我的宝贝在这儿呢。”说着,他打开一个柜子,里面整齐陈列着他30年来收藏的钱币。“我收藏钱币的数量、种类在乐山所有的钱币收藏家中数一数二。”徐开通自豪地说。
“我不仅玩古钱,还将近代的金银币、铜元、人民币纳入了自己的收藏范围。”徐开通介绍说,他收藏的钱币有“第三套人民币大全套”1套、“第三套人民币小全套”100套左右、“第四套人民币大全套”39套、“第五套人民币大全套”150套左右、80版发行的1元钱纸币1条(5000张)、清代民国时期银元五六十枚、清同治年间五十两大银锭1枚、民国时期五十两大银锭1枚和重为一公斤的十二生肖银元宝2枚等等。
“今年6月,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走进夹江,我收藏的清同治年间五十两大银锭和民国五十两大银锭被专家蔡国声评为真品精品。”徐开通开心地说,这个重为五十两的大银锭在同治年间可以买好几大船食用盐,在当时也只有大户人家才有实力拥有,如今收藏在自己家里,偶尔拿出把玩,仿佛穿越时光,嗅到历史的味道。
收藏的“苦”与“乐”
徐开通告诉记者,自己的收藏生涯还得从30年前说起。由于工作性质,他会经常下乡,在工作期间接触到一些钱币收藏爱好者,被藏家们所收藏的一枚枚精美且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钱币所吸引。后来,在众多藏家的熏陶下,他踏上了钱币收藏之路。
“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除了生活开销,剩下的全部投入在了收藏上。”徐开通说,有收入才能投资钱币收藏,平时,他自己过得很简朴,以便从工资中挤出更多的钱投入收藏。起初,家人对他收藏很不理解,也有过激烈的反对,但最终被徐开通的坚持折服。“现在,我的妻子有时候也和我一起研究收藏,享受收藏乐趣。”徐开通乐呵呵地说,年青工作时,他手中只要攒到些钱,就会奔波于田野阡陌,寻寻觅觅。退休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钱币收藏中去。历经30余年磨砺,虽饱尝艰辛,但矢志不移,至今已积累了铜钱、银元、各种纪念币,一、二、三、四、五套人民币上万枚。
徐开通告诉记者,在所有钱币藏品中,他最喜欢的就是这枚民国时期五十两大银锭。说到它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10多年前,犍为县当地一个农民在地里干活的时候,挖到了这枚银锭,最初,他以为是挖到一块石头,但细看,这块“石头”居然会发亮。经过清洗干净,别人告诉他这块“石头”是一块挺重的银子!这位农民挖到银子的消息很快传到徐开通的耳朵里,徐开通兜里未揣分文就匆忙找到这位农民。当时,农民欲以几千元价格卖给徐开通,但徐开通当时身上没带钱,等他回来拿好钱再返回时,农民又将价格突涨到4万多元。当时的4万元足够在城里买上一套三居室房子。由于自己特别喜欢,徐开通不顾家人反对毅然买回。“刚买回来的时候我特别稀罕,几乎每天抱着睡觉。”徐开通说,这枚银锭经过《寻宝》栏目专家鉴定后,认为目前价值20多万元,让他颇感欣慰,也从中尝到了收藏的乐趣。
“钱币收藏需要很多学问。”徐开通建议收藏者,要想在金银币收藏上有所作为,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保持理性的头脑和平常的心态,其次,要善于发现收藏市场的空白点,在某一项钱币收藏上做“精”,做“全”。
徐开通说,30多年来,他与钱币收藏结了缘、生了情,收藏已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著名的瓷器鉴定专家邱小君前不久到乐山鉴定藏品时还专门为他题写了“寄情收藏”条幅以示肯定,这更加坚定了他致力于收藏的决心。(周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