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熨斗家家都有,但有谁想过专门收藏熨斗呢?咱天津就有位熨斗达人。1980年至今,张世铎收集了千余件熨斗,藏品跨越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也有大量的近现代产品。其中,最重的熨斗达18.3公斤,最小的熨斗还不如成年人的手掌大。
说藏史
藏之路
张世铎收藏了1000余件熨斗,他说这些藏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填补了我国收藏界的一个空白。2002年,张世铎便以580件的藏品量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各类熨斗收藏数量之最”的荣誉。如今张世铎的藏品数量翻了一番,其“世界之最”的地位也更加稳固了。
偶得大铜勺始做大“文章”
张世铎说古人使用熨斗承载了许多吉祥的寓意,比如,熨斗中放的炭象征着红红火火,用手熨衣代表要把握机遇,熨平衣服则预示道路平坦。打开张世铎熨斗收藏大门的是一把断了把的青铜熨斗。上世纪80年代,朋友送给张世铎一个看似“大铜勺”的青铜
器。张世铎多方请教鉴定专家,最后得知这把铜勺竟然是汉代熨斗,这引起了张世铎极大的兴趣,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并积累了一定藏品后,张世铎有了“做大文章”的想法,他想把从古到今的熨斗都集到一起,便开启了熨斗专项收藏。
张世铎认为收藏是爱好,不一定要花很多钱,但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主题。比如,一个年轻人如果对服装感兴趣,完全可以从服装吊牌入手进行收藏,可以收藏某个品牌、某个服装设计师甚至某个服装系列的吊牌。收藏本身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如今的冷门收藏说不定就是日后的热门藏项。
熨斗华丽“转型”从刑具到日用品
面的双耳熨斗。熨斗的柄则由实心长柄变为空心短柄,而且可以拼接木把手,这样不仅节约了金属材料,也变得更加轻便;底部由微弧形变为平底,形状由勺形变成斗形,可以放入更多的炭,加热时间也得以延长。斗形熨斗经历了宋、元、明、清数个朝代,沿用了近一千年。
第二个阶段是近代使用的有盖子的熨斗。民国时期,熨斗从碗口状变成了三角状、密闭式。这时候还出现了陶瓷熨斗、酒精熨斗、热水熨斗等等,种类非常丰富。第三个阶段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电熨斗、挂烫机了。
熨斗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商朝就有记载。但熨斗并不是一开始就用来熨衣服的,由“炮烙始于蒸斗”可知,熨斗最初是一种刑具,到了汉朝熨斗才转型为熨烫衣服的工具。
张世铎将熨斗的发展演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熨斗是没有盖子的,看起来像个大铜勺。张世铎向记者展示了一个汉代的青铜熨斗,柄长22.5厘米,圆勺直径15.6厘米,勺心铸有汉代五铢钱的花纹,寓意积累财富。这种熨斗用起来很麻烦,必须由专人抻拉丝帛,再由其他人来回移动装有炭火的熨斗熨烫。到唐后期,熨斗形制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带隔热
问鼎“世界之最”珍稀藏品逐个数
张世铎的收藏可是“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各类熨斗收藏数量之最”,他收藏的熨斗五花八门。不仅藏品数量多,张世铎还藏有一些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专用熨斗。例如云南白族的熨斗,仍旧是大铜勺的造型,但碗口不是圆的,而是独特的祥云线条或是做成虎头的造型;熨斗上的花纹也多为虎头、五凤等图案,民族风格鲜明。张世铎还有一个罕见的瓷熨斗。这个熨斗整体像个扁形水壶,内部通过热水来维持热度。它的侧面画有传统工笔画,十分精美。
另一套清代“袖珍熨斗”更是夺人眼球,它们还不到巴掌大,小的长8厘米、宽9.2厘米,造型简单,长柄连着三角形的一块铁。张世铎介绍,这种熨斗并非观赏品,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工艺精细化的产物,用途也十分特殊:将三角形的烙铁烧热后即可以熨烫衣领、袖口。其中有个长柄小熨斗是用来熨折扇的。古代的折扇,扇面和扇骨中会有一定的缝隙,令扇面起皱,影响美观,古人便想到在制作折扇的过程中用这种小熨斗将扇面烫平。
过去的熨斗,热源除了炭和热水,还会使用特殊的燃料。张世铎珍藏着一款从西方“舶来”的酒精老熨斗,造型类似于现代熨斗,尾部有个盛酒精的容器装置,该装置与熨斗主体由导热体相连;熨斗主体两边有2排32个气孔,熨烫衣服时,点燃尾部装置里的酒精即可用。
藏之悟
收藏“三性”缺一不可
收藏是一门大学问,藏于民也展于民。张世铎认为搞收藏要注重三性:悟性、耐性和机遇性。悟性就是说收藏的人要有收藏意识和品位,要能发掘自己的收藏选题。“同时收藏者要有耐性,民间收藏是咱老百姓帮国家填补‘空白’,挺辛苦的,但非常光荣。”张世铎笑道,“我们要学习龟兔赛跑里的‘乌龟精神’,不去梦想瞬间就能完成收藏,而是要做到一点一滴积累。”如果一个人可能在知识、品位、时间、积蓄等方面都有条件搞收藏,但有总是碰不上好选题,这就是收藏讲求的机遇性。(王姝雅 陈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