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唐卡,作为一种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它是藏传佛教寺庙殿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绘画的手段渲染佛教教理、图解佛经故事,这种类似连环画的绘画形式,实际是佛教教义形象化的一个过程,通过图解的叙事,使佛教内容更加通俗化,直观性较强。从寺庙的宗教环境来看,唐卡的陈设烘托了寺庙殿堂的宗教气氛,作为平面艺术,它与佛殿内的佛像、供桌、供器以及其他陈设品形成相互衬托,丰富了佛教艺术的表现形式,在佛教绘画领域中,留下了众多的不朽之作,成为我国绘画艺术的一大分支,也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朵奇葩。
《普陀宗乘之庙》 摄影 张晏华
普陀宗乘之庙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三月至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八月,建筑形式是仿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而建。普院宗乘之庙规模宏大,庙内供奉佛画高达三百二十七轴(统计乾隆五十四年《普陀宗乘之庙佛像、供器等项陈设清档》),清档上记载的这些佛画基本上都是唐卡。
唐卡,又称唐喀、唐嘎,为藏语的音译,即藏传佛教的卷轴画,起源于印度说书人讲故事时悬挂的挂画。在中国藏族地区是一种画(或刺绣、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在布上、绢上或是纸上的佛画。根据制作唐卡所用的材料又可以将唐卡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另一种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这些形式的卷轴画都统称为唐卡。唐卡的题材丰富,内容包括藏族宗教、历史、文化、政治、医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成为藏族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
这里,我们要介绍的唐卡作品,主要以普陀宗乘之庙的主体大殿“万法归一”内悬挂的金丝刺绣艺术珍品《无量寿尊佛》图唐卡的内容为主,从唐卡的内容、构图、色彩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来欣赏,同时介绍一下唐卡所画的人物故事内容。《无量寿尊佛》图,是为庆祝乾隆皇帝六十大寿及母后钮钴禄氏八十大寿而精工刺绣的,悬挂于大殿正中的屏风上面。此图为长卷式,绢地,纵长十米,横宽七米。
《无量寿尊佛》图,是以中央重点为左右对称式构图,两侧的云朵、人物及建筑都相互对称。佛画中心人物是安置在正中央须弥座上的三尊佛。图中描绘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画面,又称“西方净土”。正中间的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净土宗主要信仰的对象。此幅唐卡属于“经变”画,所谓“经变”,“经”是指佛经,“变”是“变相”,或称“变现”,即形象化的意思。所以“经变”实际上就是佛经的图像化。像这种描绘“西方净土”变的图像,一般都是依据《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而画的。这种绘画在西藏寺庙内颇多,在唐代的敦煌壁画中,描绘“西方净土”的题材最为突出,场面宏大,欢歌燕舞,都是描绘和宣扬佛、菩萨等生活的极乐世界。据佛经讲,这个世界庄严皎洁,没有污浊和烦恼,故名“净土”。佛教徒专心念佛修行,就是祈求来生进入这个西方极乐世界。因此在万法归一殿这幅“西方净土”的佛画中,出现了皇帝本人及其母后的人物形象,就是将他们寄托于“西方净土”之中。
在许多“西方净土”佛画中,除了中央描绘庄严肃穆的佛在说法的情景和围绕着佛的众多菩萨、弟子等形象外,画面上还表现了极其华丽的楼台亭榭和优美的飞天散花等情节。像这种的构图以唐代敦煌壁画为多。而此《无量寿尊佛》图中的飞天形象却也潇洒动人,在这幅图的最上方是带翅膀的飞天,她们既有同于欧州宗教画中的天使,而又有别于天使,欧州的天使形象一般为裸体带翅膀,她们的飞动全凭翅膀;而中国的飞天却是身着华丽的衣服和彩带,她们的飞浮却是靠飞舞的彩带,而羽毛的翅膀纯属于装饰。飞天是佛教八部众天神之一,据佛经上说,她们居住在风光明媚的宝山之中,不食酒肉,专采百花香露,散天雨花,放百花香,每当乐鼓齐鸣,佛说法的庄严时刻,她们就会出现在天空,说明她们是西方极乐世界中最美好的神灵之一,飞天的另一种名称叫“香音神”,也可以说明这一点。飞天作为一种艺术形象出现在战国古代佛教绘画中,则应当说是一种杰出的创造,飞天的形象活跃了画面中庄严的宗教气氛,尤其在这幅《无量寿尊佛》图中,给中规中矩的对称式构图平添了几分灵动,达到了“天衣飞扬、满画风动”的意境。此幅刺绣的唐卡色彩运用极其丰富,以暖色调为主,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在藏传佛教题材的绘画中,色彩的使用是极其夸张的,施色大胆,色相鲜明,对比强烈,以便区分与众的不同。此幅唐卡,从做工上相当精细,色彩的衔接十分微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刺绣这一手工业的发达程度。人物造型生动活泼,线条舒展,结构比例准确,纵观普陀宗乘之庙的唐卡艺术,其浓郁的宗教色彩,典型的民族特征,是我国绘画艺术领域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画面色彩缤纷,唯美细腻,美轮美奂。(作者 张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