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郑世宗
天津美术网讯 郑世宗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各种瓷器,到现在累积了上百件精美工艺品。他不苛求高端,更喜欢玩味瓷器本身的工艺价值。通过对瓷器的鉴赏,他对人生也有更多体悟。
67岁的保定人郑世宗,现居石家庄。他对“中国瓷”有一种特殊的偏好,他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收藏各种瓷器工艺品,现在已有上百件之多。“其实我并不是像有的专业收藏人士那样,非要淘古瓷。我觉得只要这件瓷器做工精美,我喜欢且价格能承受,就可以收藏。比起它本身的市场价值,我更看重的是它的艺术价值。”
生活经历与瓷器结缘
一对近1米高的掸瓶分列客厅展架左右,即使你不懂瓷器,也会忍不住看上两眼;青花瓷花瓶、单色釉的六棱瓶,凡是有平台的空间里,总有一种瓷器投射到视野中,配上古色古香的家具展架,各种瓷器释放出的那种温润的光泽,仿佛可以“抚慰”心灵,化解各种烦躁。郑世宗说起瓷器,如数家珍,看得出他在这方面确实下过一番功夫。
保定人郑世宗曾有一段在北京生活的经历,老北京人生活中的各种雅趣,给郑世宗留下很深的印象。北京人喜欢“玩”,而且能玩出各种门道儿。花鸟鱼虫、琴棋书画无所不包,“说是‘玩’,其实是一种文化素养的体现,面对生活的一种坦然的态度。”他说,在这种文化气息里浸染的时间长了,自然也会对某一方面形成一种嗜好。
从那时候起,郑世宗就对瓷器有一些“萌芽”状态的好感。他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他觉得瓷器将书画与做工完美融为一体。这是他喜欢瓷器的原因。不过真正让他对瓷器有所了解,还是他岳父的影响。“岳父家曾开过‘瓷缎庄’,家中有一部分珍藏品,那时候老人经常给我讲解一些瓷器辨别与鉴赏的知识。”随着知识的丰富,郑世宗对瓷器真正产生了兴趣。
欣赏工艺 不苛求高端
不仅是郑世宗喜欢瓷器,他爱人同样也对瓷器感兴趣。有共同爱好,夫妻二人常是闲暇时结伴去旧货市场。
郑世宗清晰记得,那对近1米高的掸瓶的来历。他与爱人周末上午在棉一的旧货市场闲逛,爱人一眼就看上了一处摊位上摆着的这对掸瓶,上面绘画的是少女与小童儿,画面栩栩如生,品相也很好,保存得很完整。夫妻二人一番商议,花了200元买下了这对掸瓶。“当时没有多少出租车,坐公交车也不现实。我只好回到位于红旗大街附近的家中,蹬了辆三轮,爱人小心扶着,把那对瓶子拉回家里。”郑世宗说,就在往回拉的时候,还有不少人愿意花更高价钱买走,但是他一一婉拒。“这对掸瓶是民国初期的产物。”
在郑世宗看来,瓷器收藏,并不是非要寻求旧物。“只要是它的做工精美,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价格上可以承受,就可以纳入收藏的行列。”但事实上经常有一些瓷器爱好者去刻意寻找古瓷,甚至是拿着书谱现场与瓷器实物反复比较。然而有的赝品仅从图画比较很难去辨别。“其实大众收藏的意义在哪?就是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未必非要求藏品有多么高端。”
在郑世宗的藏品中,有一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器物,也有民国时期的东西,同时还有现代瓷器工艺品。在他眼中每件工艺都值得细细体味。
充实的生活 人生的体悟
有瓷器为伴,生活中的郑世宗与爱人感觉非常充实,他们经常对每件瓷器工艺品反复品鉴。“每次感到心情烦躁或者是劳累的时候,拿一件瓷器在手中把玩,品味它的做工,品味它的器形、上面的书画,当全身心投入进去之后,疲劳与烦躁一扫而光。而得到的是一种快乐与放松。”
长期对瓷器的偏爱,让郑世宗有一种更深的体悟。“一件精美的瓷器工艺品,往往经过几十道工序,而且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到精确完美,才会有精美的整体效果。其实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你需要每一件事都要去认真对待,要去纠正不足,最终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郑世宗说,他会不断去学习补充自己在瓷器鉴赏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刻意让自己的孩子们去接触,“瓷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
生活语录
一件精美的瓷器工艺品,往往经过几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精确完美,才会有精美的整体效果。其实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你需要每一件事都要去认真对待,要去纠正不足,最终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作者 丛俊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