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这一时期在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制作工艺发展,东汉时期,北方人民南迁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的基础上,以中国东部浙江的上虞为中心的地区以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浩瀚篇长的瓷史中,各朝各代对瓷器烧造工艺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却又在此基本上一脉相承,在传承中创新,形成如今灿烂如花的中国瓷器文化历史。
元代瓷器明显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新创烧了许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类型,并盛行大量烧造的青花瓷,大多数就是提供外销到中东众多伊斯兰国家。在创烧众多新品种时,并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的钧窑和龙泉窑,釉色肥厚圆润,器形圆壮,很多地方都有明显吸收汉文化特点。元釉里红是元代汉族传统瓷器烧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元代八方龙纹釉里红拔白梅瓶它为釉下铜红彩绘、拔白、打板、接胎而成,烧成难度大,氛围特殊性强,应该说元釉里红瓷器是陶瓷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流传至今的元代釉里红瓷器也很少,可见它的历史性、艺术性、珍贵性,堪称汉民族陶瓷艺术的瑰宝。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青花”是指用含氧化钴的青料在瓷胎上绘画纹饰,然后罩上透明釉,在1200℃以上的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呈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釉里红”是指以含氧化铜的彩料在瓷胎上绘画纹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入窑在800℃高温下烧成的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青花釉里红”是指在瓷胎上以青花和釉里红两种料,分别绘画纹饰的不同部分,再罩上透明釉,后入窑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开光”是指在瓷器上构成圆形、长方形、菱形、扇形等外框,在其内绘画,谓“开光”。其具体做法是在成型器物表面,贴上圆形或方形的湿纸,施色釉后把纸揭去,在没有釉的空白处,以色料绘花纹或贴花,干燥后即行吹釉或以其他方法施釉,高温烧成。
“青花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烧瓷中最难烧造的品种,也是最为精美的作品。其烧造的难度主要在于温度与火候的把握:800℃,表现釉里红的成色的氧化铜开始流动和挥发,而烧造青花呈色的氧化钴却仍需要提高400℃,所以要同时保证青花和釉里红的成色,釉料中铜的含量的精准度、温度和时间长短的把握及放置窑位的选择等等,都极为苛刻,故窑工们常说:十能出一者,可谓佳矣。
此件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的惊人之处,就在于古代窑工们把“青花”、“釉里红”和“开光”,三个关键词语所代表的陶瓷烧造的最高难技艺,成功地融合并叠加在她们的身体里,融合出了元青花中最美的“奇葩”!此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双圈足。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罐体采用绘画、堆贴等多种装饰技法,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准,罐形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塑、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同时,保存完好,极具收藏与投资价值!
“谁都想购买到齐白石、张大千的画,谁都想珍藏一枚乾隆的玉玺,但这些“老精品”只会越来越少,而且其拍卖的天价,更不是一般藏家可以问津和考虑的。”百鸿市场部江总最后指出,在艺术品收藏的领域中,随着古代艺术品可收藏数量的逐渐减少,近现代艺术品收藏已经成为了多数收藏家收藏的重点之一。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超越发展,近现代艺术品无论从欣赏价值、制作工艺方面都在超越古代艺术品,并将逐渐成为未来艺术品收藏市场中的主力军,而这件精品青花釉里红开光花卉纹罐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