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收藏家杨建清 摄影/史淞予
每当我在古玩市场看到小时候曾经看过的小人书或是宣传画,就会回忆起我的童年。那时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张贴宣传画,尤其是过年的时候,而我家张贴宣传画的任务每次都是由我来做的。回忆对我来说特别美好,为了纪念那种美好,我便会买些年画来怀旧。没想到的是,这项爱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如今收藏特色年画我已经坚持了近23年。 ——杨建清
今年49岁的杨建清是天津市民间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分会会长、武清区红色文物博物馆馆长。他的红色收藏在圈子里可是“鼎鼎大名”,至今他开了三个红色收藏展览馆,免费向市民及游客开放。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杨建清的另外一项收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出版的年画。
年画制作工艺复杂套印设色都是学问
提到年画,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杨柳青年画。杨建清有三幅非常稀有的杨柳青年画,分别是《幸福井》、《审椅子》、《夺印》。“非常有时代特色,都是1964年出的。”1997年偶然收到的三幅年画,让杨建清至今提起来都很激动,因为他不仅收藏到了这三幅年画,还收藏了这三幅年画没有上色时的线版。“杨柳青年画发行量非常少,像这样做工精美的一般也就制作百十来张,能这么完好保存下来的太少了。”杨建清说从这三幅年画上可以清楚看出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特点。”杨建清说由于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杨柳青年画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据杨建清介绍,杨柳青年画内容饶有情趣,人物造型优美,线描流畅精细,这一切都得益于一整套严谨的制作工艺。杨柳青年画的全称应是“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也就是说,一幅年画作品要通过出稿、刻板、印刷、彩绘、装裱五步工艺才完成制作,一环套一环,缺一不可。“首先,要出稿画出设计样图;接着,要将设计好的样品移到木板上形成木刻雕版;最后才是印刷。”杨建清说印刷的过程比较复杂,用墨刷从版上印制到宣纸上,从浅色版到深色版按顺序套印色版。套印之后的宣纸并非全是彩色,仍有空白处,这就还是“画坯子”。“最后是人工彩绘。彩绘就是给已经印刷成形的轮廓水彩上色。”杨建清说这里面学问大着呢,颜色的选择与搭配、水彩渲染的浓淡,都有讲究。作为木版年画,尤其要注意“透亮”。所谓透亮,就是木版印刷的线条痕迹不能被所施的色彩覆盖,否则就不能说是木版年画。彩绘完毕,一幅年画才算完成。
机印年画图案精美价格低廉颇受欢迎
经过二十几年的寻寻觅觅、积存整理,杨建青的特色年画藏品越来越多,至今他收藏的年画已有5000余种、几万张之多。小到64开手掌大小的年画,大到特1开的大幅年画,杨建清都是成套购买的。因为怕自己错过了好年画,杨建清经常是“包圆儿”。“老年画越看越舒服,重复的我也不卖。”杨建清最多一次“包圆儿”了200多张年画。
年画是很特殊的消费品。“在中国人的传统里,过年才会买新年画贴墙上,一年以后撕下来就扔了,因此能保存下来非常难得。”杨建清介绍,由于工艺复杂,杨柳青年画的产量很小,价格也比较高,普通老百姓很少买得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年画已经由手工绘制变成了机器印刷,机器印刷的年画图案精美、价格低廉,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其中以上海、北京、天津三地出的年画最有特色。杨建清说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年画的风格有很大的差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年画古朴,八十年代的年画颜色鲜艳;南方的年画画风细腻,北方的年画更为粗犷大气。”
珍贵民间艺术记录民俗生活
经过二十几年的寻寻觅觅、积存整理,杨建青的特色年画藏品越来越多,至今他收藏的年画已有5000余种、几万张之多。小到64开手掌大小的年画,大到特1开的大幅年画,杨建清都是成套购买的。因为怕自己错过了好年画,杨建清经常是“包圆儿”。“老年画越看越舒服,重复的我也不卖。”杨建清最多一次“包圆儿”了200多张年画。
年画是很特殊的消费品。“在中国人的传统里,过年才会买新年画贴墙上,一年以后撕下来就扔了,因此能保存下来非常难得。”杨建清介绍,由于工艺复杂,杨柳青年画的产量很小,价格也比较高,普通老百姓很少买得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年画已经由手工绘制变成了机器印刷,机器印刷的年画图案精美、价格低廉,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其中以上海、北京、天津三地出的年画最有特色。杨建清说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年画的风格有很大的差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年画古朴,八十年代的年画颜色鲜艳;南方的年画画风细腻,北方的年画更为粗犷大气。”
珍贵民间艺术记录民俗生活
冯骥才曾说过:中国没有任何一种民间艺术,包括剪纸、皮影在内,像年画这么全面地反映农耕时期人们的生活理想,它不仅是生活,也包括宗教、民间崇拜。年画在中国年文化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使过年变得可视,在那个没有电视的时代,年画基本上就是墙上的“电视”。
在杨建清的展馆里,年画不是一种奢侈品,但作为一种文化的沉淀物,却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期的民俗生活,有些已经离今天很远了,有些却依然存在于我们左右。在杨建清收藏的年画中,有一张题为《通往咱村的电话》的年画,如果不是杨建清介绍,我们很难明白该画想要传递什么意思。杨建清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乡村娃娃们只听说过电话,但电话是什么样却从没见过,这幅画便生动记录了那个年代。画中,孩子们似乎在天真地想:电话是不是从树上传来的呀?与这幅年画相比,题为《小弟弟要爱护公共财物》的年画十分容易理解:一个男孩在廊柱上乱涂乱画,旁边一个小女孩正在教育他。这张简单明了的年画,现在看来仍有教育意义。
藏之悟
用收藏记录历史
“出于对祖国的热爱,我开始了红色收藏,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精美的年画,其实就是用一种方式记录一段历史,再将历史一代代传承下去。”杨建清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这份深厚感情。和其他藏家一样,对杨建清来说,最喜悦的时候恐怕就是将一件珍稀的藏品迎回家之时。“那是一种成就感。它不仅充实了我的收藏内容,也让我获得了一件别人没有的藏品,这怎么能不高兴?这或许就是收藏给我带来的无限乐趣,令人有满足感和成就感。”(王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