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实际上,这只是当前中国“收藏热”的一个缩影——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北京的潘家园、十里河两大收藏集散地人头攒动。随便走进北京城的一家书店,都会在最显眼处找到收藏类书籍。
“中国收藏的现状宏观上很乐观。”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苏士澍对记者说,大众喜爱收藏、愿意收藏是件好事,这对于民间文物的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都有帮助。
然而,这一现象的背后也有隐忧。时下的收藏圈里,捡漏儿、升值成了最为热门的两大词汇。几乎每个投身收藏的老百姓,都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即使是他的藏品仅为一串木质念珠。
“一旦和经济利益产生共鸣,收藏就开始有泡沫。”苏士澍说,尽管中国收藏界还在不断制造着一个又一个“天价”,但事实上已经与收藏的本质渐行渐远,市场出现萎缩也就成了必然。
2011年后,中国拍卖市场行情持续低迷。
“我们的收藏受到重视,并不是因为重视文化,而是追逐其金钱利益,这种观念绝对是错误的,收藏要有文化才具备价值。”苏士澍对记者说,对比张伯驹、王世襄等收藏大家,当前的藏家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文化修养,都与之有着太大差距。“张先生家就两间平房,这些人没有一个发大财的,生前甚至是穷困潦倒,有点钱就拿着去买文物,后来也没有留给子孙后代,全都拿出来捐给国家。”
如今,张伯驹捐赠给故宫博物院的《平复帖》、《游春图》等文物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宝。苏士澍说,这才是收藏应有的境界与度量。
但令他痛心的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目前的收藏圈内假专家、假文物横行,甚至文物贩子也摇身一变为“文化名人”。曾有评论指出,中国收藏界的“水”已经深到了足以淹没任何一个藏家的地步,“打眼”亦成为每个收藏爱好者必上的一课。
“收藏界有铜臭气!”苏士澍痛陈,当下收藏的乱象不光误导了百姓,还导致国家现存文物面临被毁的风险。为此,这位中国收藏界专家在两会期间呼吁,加强文物保护,提高公众文物知识。“要让全民知道,收藏是一种文化,而绝不等于金钱。”他说。
苏士澍的好友,同为政协委员的汤亮也深有同感,他说,虽说任何艺术品都有市场价值,但收藏首先是一种品鉴文化的精神享受。这位拥有700余幅古字画的资深藏家告诉记者,与收藏结缘的20余年间,他倾心收藏的目的,始终是着眼于文化的传承,以及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他从来不以藏品牟利,也未卖过一件收藏。
他说,收藏能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安宁,尤其是在研究古书画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的发现都能让他感到由衷的欣喜。“当午后微风吹来,画轴在墙上叮咚作响时,看着吊在墙上的画,那种心境是不一样的。”说这话时,汤亮的表情很陶醉。
在他看来,每一件藏品都是漫长历史长河的一部分,“我会把自己看做为其中的一个过客,能够守护它们,继而承载这段历史,让我感到非常满足。”(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