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近日雕塑作品《一带一路之歌》现身博鳌亚洲论坛,作为最热的艺术新闻引发市场热论,多家拍卖行在春拍将推出雕塑拍品的消息也吸引收藏者的关注。有多年书画收藏经验的江先生也准备在春拍入手购买第一件雕塑,作为书画藏品的“配套装饰”。“不少收藏者都是把雕塑和其他艺术品‘搭配收藏’的。”
业内人士表示,这正反映了雕塑的装饰性而不是强调其升值潜力,“建议收藏者们在选择材质、题材、作者的同时,也考虑雕塑与空间的关系,让雕塑的收藏‘活’起来。”
市场特点
有的收藏者资金实力雄厚,一般会直接买断一位作者的一批作品,等到价格上涨再出手。
市场对比:
雕塑比版画水彩的价格有优势
“有时候想不通,同样是人类的精神创作,为何画出来的有可能值几千万元,雕塑最多就只能是几十万元呢?”从事艺术策划的孙先生百思不得其解,“或许只能说是市场、投资决定的。如果艺术市场没有投资价值,全是消费,艺术品价格可能会均衡很多。”
不过,业内人士陈绮雯认为艺术品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能拿两件不同的作品做对比:“如果非要拿品类对比,虽然架上绘画整体比较昂贵,但是雕塑总体价格并不一定比油画低,而与更小众的版画、水彩比,雕塑的整体价格还是有优势的。”
她多次接触雕塑的买家,了解到购买雕塑的人大多目的并不是投资,而是摆设:“大部分不是行家,而是收藏者,而且资金实力较强,不在乎升值,目的或者想拿来与家中的欧式家具搭配,或者为了与油画相映生辉,或者在自己的藏品展览中作为点缀。”
在策展人、艺术评论人李耀看来,雕塑是一个有很长脉络的艺术形式,在广州市场上的占有率虽然远不能与书画、油画比,但是公众的认知度日渐提高,公众的审美水平和接受程度也比以往有明显变化:“无论是大的城市规划中的雕塑配置,还是小的会所、楼盘里使用作为空间装饰的雕塑艺术品,都比以往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喜爱。”在他的朋友圈中,除了科班出身的雕塑家,从事陶瓷、木雕、金属铸造的艺人们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雕塑流通圈子:“他们往往都对某种材质有所迷恋,或者有某种审美上的偏好。”
收藏策略:学院派作品较有升值保障
郑先生曾就读于美术学院的陶艺专业,所以以雕塑作为自己进入收藏市场的切入口。“虽然雕塑在艺术门类中属于小众,收藏的、喜欢的人都不多,市场价值相对中国画和油画较弱,但是由古至今,都有收藏雕塑的习惯,比如古代的木雕、玉雕,现代的西方雕塑。”不过,一开始收藏,受到资金的限制,他并没有“一步登天”,而是从本土的当代雕塑开始收藏,并分成学院派雕塑和民间雕塑两方面。他对这样的收藏策略胸有成竹:“学院派比较有升值的保障,而民间的又符合我的一些审美趣味。”
除了雕塑外,他也收藏一部分国画和油画,作为收藏的配置,理由是国画市场最为火爆,方便流通,雕塑、书画、油画三种流通性不同的板块可以形成互补的关系。在选择作品时,他坚持以陈设作为选择标准:“我们不是资深藏家,所以从考虑美化生活入手,这样藏品既可以欣赏,又可以升值。”目前,他正在逐渐把自己初期收藏的藏品进行“升级换代”:“早期喜欢直观的画面视觉效果,追求写实作品,现在开始向抽象的艺术品靠拢。”他认为,有好的创意一样是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收藏提醒:在合适空间展示才能“激活”藏品
不过目前大多数雕塑收藏者还是偏爱传统,传统的材质如铜、汉白玉,传统的题材如人物、动物,传统的手法如写实、具象,而对于抽象的、使用了特殊材料的还是不太能接受。李耀认为,以广州为中心的广东艺术市场向来偏重传统题材、传统材质,所以广东的实验性艺术也难有大发展、大繁荣。
另外,目前雕塑的收藏也更倾向于追捧传统名家,而且大多数会追捧某个名家或某一类风格,并进行系列收藏。“雕塑是一种非常有个性的创作,不同的作者风格差异很大,不一定会兼容,如果放置在一起可能会不协调甚至产生冲突。”陈绮雯认为,这与拍卖行的引导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作为艺术机构也要拓宽自己的认识和接受范围,去引导收藏者理解更新、更多的艺术形式。”
她建议,收藏雕塑要注意材质、题材、数量、作者之外,还要关注其装饰性,只有在合适的空间进行展示,才能让雕塑收藏“活”起来。而李耀还强调鉴赏一件雕塑的时候要领会其艺术精神,即作品有没有跟当代思想产生关系,其次艺术语言有没有独创性,三是技术上是否已经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