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大陆近年文物书画收藏风鼎盛,古畫因造假多而导致市场混乱,有“收藏界深喉咙”之称的大陆媒体人、作家吴树爆料指出,京津地区甚至因为造假画而使得老纸价格暴涨。
吴树指出,北京和天津等地的老纸交易已经活跃多年,连上世纪80年代初安徽生產的发霉宣纸都卖到2至3万元(人民币,下同)一刀,比当年的市价涨了100倍,清代留存下来的纸张更是身价以千万倍计,吴树曾见一张60公分见方的乾隆冰纹笺纸,开价高达10万元。京津的老纸行情与中国书画市场的风生水起休戚相关,业内人士坦言,那些被抢购的老纸几乎无一例外用于制作假画。业内人士称制作高价位高仿国画的人为“国手”,艺术功底多半相当深厚,甚至有“国手”高仿的画被当成古画进了拍卖公司,并以80多万元的价格成交。吴树探究发现,高仿画还分不同等级,第一种是旧装潢贴新画;第二种是“两张皮”将原画芯一分为二剖作两张;第三种是老纸新画,价格相对便宜,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可以提供鑑定证书或原作的真实着录,方便顾客拿去拍卖。
面对古画造假的乱象,专家提出可从题跋、纸质和装裱三方面辨别真偽,题跋可说明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古人写作书画,一般是在纸或绢上,因此若对歷代绢、纸了解,对于鑑定书画真偽有一定帮助;装裱式样因应各时代的绫、锦、花纹不同式样也有出入,如着名的宋“宣和装”等可作为鑑定书画的佐证。但如同古画一般,这三方面也有能人能仿,要能辨真,仍需要一定的功力。(记者 李怡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