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近几年,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荣宝、中贸圣佳都在推广扶植古代书法板块,尤其2014年的“王铎热”以及乾隆皇帝御笔手卷《白塔山记》的强势表现,让古代书法异常抢眼,似要与绘画争个高下。今年,在整体经济环境不是特别明朗的前提下,这匹2014年度艺术品市场的“黑马”又能否脱缰,再次逆袭?
收藏鉴定门槛高
3月31日,北京匡时2015迎春拍卖会举办的“古代书法专场”,成交率67.54%。实际上,北京匡时开拓的古代书法专场成交率基本都维持在70%-85%之间,有的甚至能达到90%以上。而此次专场的成交情况多少有点出乎意料。对此,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书画部业务经理程良峰解释道,迎春拍与大型春秋拍相比,只能算作中拍或者季拍,征集拍品花费的人力、物力、拍品质量等各方面要比大型拍卖弱一些,因此导致了整个专场的低成交率。此次成交结果也并不能整体反映古代书法市场的情况。
其实,纵观艺术品市场的每一场拍卖,影响成交率的因素始终都是拍品的真、精、稀。北京匡时曾做过一个“晚明五大书家”专场,包括明末王铎、傅山、黄道周、张瑞图和倪元璐。程良峰介绍,这五位书法大师在书法史上的显著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有目共睹,作品几乎囊括了他们各个时期的书画精品,艺术文化价值高,关注的买家和藏家肯定就多,成交率也就随之上升。
然而,要想买到一件质量上乘的古代书法佳作,判断其价值好坏的标准就甚为关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史学者赵力认为,时代、名家、名迹、流传有序可以作为收藏的四个要素。程良峰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书法家的地位、影响力如何;其次,要全面衡量每一件作品,即使同一位书法家的力作,质量也可能参差不齐,仍然需要具体评判、分析。至于谁的作品比较受市场的推崇,很大程度上则由群众基础所决定。比如清中期刘墉的书法作品可能就比王文治、梁同书的关注度高,因为大家对刘墉的熟识更多,这也会给他的作品市场带来很多正能量。再者,当下人对古代书法作品的形式、内容(章法的布局、笔墨的质量、结字的安排等)的认识与解读是否到位。
或许,正是收藏与鉴定门槛过高,有人说,并非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低于绘画作品,而是其艺术表达较画作更为抽象,需要藏家在欣赏时具备更高层次的艺术修养,因而收藏书法的群体远远小于绘画。甚至,市场中还充斥着“佳书不如孬画”之说。
“"佳书不如孬画"应该不是专业书画评论家的评价。有可能是从清中期扬州盐商传出来的。那时的有钱人品位不高,他们对书法这种单调、抽象的艺术难以理解,反而对直观性的绘画会有更多的感受。”程良峰说。
位高价卑之窘
书法被誉为“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毕加索曾言:“如果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一定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我要用笔来写我的感情。”就连毕加索都感叹中国书法的神奇,认为它能真正代表东方艺术。
如今,纵观古代书法市场,2003年秋,中贸圣佳首推中国古代书法专场, 265件拍品成交额951.335万元;2007年,北京匡时推出“文字的力量—中国书法篆刻”专场,斩获3353万元。其中,文征明《行书书诗卷》成交价为1111万元,成为国内书法专场首次突破千万的拍品,极大地振奋了市场。此后,古代书法专场成为北京匡时的常设专场;2009年,中国嘉德推出“宋元明清法书墨迹专场”取得了2.48亿元的骄人成绩;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黄庭坚《砥柱铭》以4.368亿元成交,打破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成为中国书法拍卖最为辉煌的一段佳话;同年,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手卷以3.08亿元夺得天价;2011年,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出了4.255亿元天价;2014年秋拍,越来越多的拍卖行将古代书法纳入重点板块,匡时的书法品牌夜场“畅怀”、保利拍卖推出的“翰不虚动——中国古代书法专场”……而2014古代书画排行TOP10,书法占到了一半,可见其地位。 尤其王铎精品的亮相衍生了“王铎热”,乾隆御笔《白塔山记》也以亿元成交。千万、亿元的古代书法作品总在诞生,升温似不容置疑。但是,在程良峰看来,大多数古代书法仍旧处在“位高价卑”的处境。“这是历史性因素造成的一种断层,大家对那个特定年代的理解知之甚少,很少有人把书法当作一个有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的文献去考证。还与当下的文化知识结构、西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有关。其实许多人心里清楚古代书法的博大,但却讲不明其中的原因,造成理解的偏差,所以对书法的预期以及所能接受的价位不像绘画那么大方。”
业内人士表示,书法界目前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当代书法界,虽然不乏名家,价格也不菲,却“虚火”极盛。对于虚高之势能否蔓延波及到古代书法,程良峰认为不必太过担忧,“当代书法市场多是基于礼品市场、保真而言的,但古代书法的群体对书法的研究更加透彻,一般都具有足够的艺术修养和鉴别能力,认清其价值之后才会出手,而且古代书法作品的存世量有限,即使想要炒作也没有过多资源。”
价值低估被吸金
近几年,明清书法在宋元书法亿元天价的带动下,也创造了不错的成交额。即使在市场重度调整时期,明清书法也是热度不减。有人说,明清书法已然成为拍卖市场的主力。
“古代书法,尤其明清书法的走强,与拍卖公司的推广宣传有一定关系,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以及大家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领悟加深。”程良峰表示,无论拍卖公司还是艺术机构,对某一件书法作品的解读都比以往更加详细,更具象化,让藏家容易接受和理解书法的创作背景、内涵以及想要表达的意义。此外,随着近现代绘画、当代绘画的价格在近几年大幅度上涨之后,古代书法的价格显得更低、基数更小,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低价位吸引了很多人将资金重新投入到这个板块。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央政府、各地政府通过财政补贴、专项资金的方式购买流散的中国历代书画名迹作品时,80%的资金购买动向是书法。”从这个角度来说,赵力认为,书法在整个文博系统、博物馆收藏中都受到很大的重视。然而在市场上,却并不是这样。“改革开放初期,艺术市场过多受港台的影响,香港收藏家当时喜欢漂亮的东西,比如绘画,书法就进入了低沉期,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书法的价格都比绘画便宜。现在回过来再看这个时代,其实是价值和价格背离的时期,也是收藏书法作品的黄金时期。”
不过目前更多的古代书法价值似乎并未充分体现出来。程良峰坦言,如果与当代的某些画作相比,古代书法的价值肯定是大于价格,但实际上很多古代书法作品还要被低估得多。另外,潜在因素还在于95%以上的古代书法买家都是奔着投资而来,投资,就要讲究回报率,所以它不可能把价值最大化,总要给自己留出空间。
尽管程良峰认为古代书法还在低谷期,但他相信经过拍卖公司以及艺术机构的推广,再加上买家、藏家对古代书法板块的研究,对其深度挖掘以及价值的再发现,会有更多人加入到它的购藏队伍中,价格慢慢会呈现上扬的趋势。“买家无须刻意计较涨幅多少。资源在不断匮乏,物以稀为贵,东西一旦变少,价值也就随之升高。不管是自然规律还是市场规律,价格肯定会一年比一年高。位高价低的尴尬也会慢慢改变,通过大家的努力,位高价高的目标应该不会遥远。”(记者 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