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夏衍1961年在北京琉璃厂发现该手札长卷,用刚收到的2000元稿酬买下。上世纪80年代末夏衍将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说“这是海内孤本,还是让国家保护为好”。此次亮相为首次公开展出。
本报讯 (记者 李婷)上世纪80年代末,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夏衍将珍藏的稀世文物“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手卷”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在文艺界传为美谈。然而,这一珍宝的庐山真面目,却鲜少有人有机会目睹。记者昨天从上博获悉,配合正在举办的“方寸寄怀——夏衍旧藏珍邮展”,该手卷正在该馆三楼的中国历代书法馆做它的首次公开展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是纳兰性德词作《饮水词》中的名句。纳兰性德是大学士明珠的长子,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他的词作感情真挚,感染力强;他也工书法,摹习褚遂良的《临本兰亭》。当时人称他为“文敏法华,隐居内景,心摹手追,别出锋颖”。然而,他的墨迹却绝少传世,极为罕见。
夏衍的孙女沈芸告诉记者,此次在上博展出的纳兰性德手札长卷是祖父1961年在北京琉璃厂发现的,当时正好收到一笔2000元的稿酬,于是用这笔钱买下。
沈芸说,祖父非常珍爱这一手卷,但他认为最好的归属是国家。1989年4月25日,夏衍写信给上海文物界前辈方行表达了捐赠的意愿:“我收藏的纳兰性德书简卷,打算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因此公书简,除我的二十几通外,国内只有‘上博’尚有数通也。现在正请启功先生书跋,还有几位收藏家想看看,所以请先和‘上博’联系一下,如他们愿意接收,大抵下半年请他们直接和我联系。这是海内孤本,还是让国家保护为好也。”当年八月下旬,上海派了两位专家去交接,手卷正式入藏上博。
上博副馆长陈克伦表示,夏衍捐赠的这一长卷,囊括了纳兰性德的29通书简,这之中多数是写给清代收藏家张纯修的。张纯修的书画收藏多为精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画家黄公望绘的《丹崖玉树图》、上海博物馆藏的明沈周绘的《西山纪游图卷》等均钤有他的收藏印。
这些书简,全部为康熙十九年以前所写,为研究纳兰性德的生活与创作提供了极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从手简中可知,这位清初重要词人的爱好是多方面的:他喜欢治印,对篆学有相当精辟的见解。比如,他评论张纯修的朋友、一位叫平子的印人为其所刻的印章说,“刀锋尚隐,未觉苍劲耳”,但是他又主张“不可执一而论,造其极可也”。他喜欢笺纸,曾向张纯修索赠佳笺,他自己所用的鸾信笺、鹿鸣笺就是清初套板拱花的佳制。值得一提的是,“来中”、“鹅黎”等纳兰性德的诸多别号,也仅在此卷能见到,十分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