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近期,我国开始逐步停发银行磁条卡,并用银行芯片卡取而代之,芯片卡已成为各大银行的主推品种,而逐渐将被淘汰的磁条卡摇身一变,成了藏品市场的“新宠”。许多人就此相信,未来全面作废的磁条银行卡将成为适合收藏的“现代文物”。随着“磁旧迎芯”引发的银行卡收藏热,淘汰后的银行卡如何处理,也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如因持有人对其处理存在不当之处,用户信息被他人恶意使用,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业内人士提示:用户应谨慎处理淘汰后的银行卡。
早在20年前,就已有收藏爱好者开始收藏银行卡,只是当时关注这类藏品的藏友不多。随着收藏节目的热播,大众的收藏意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作废、注销的银行卡已转入艺术品收藏市场。随着芯片卡发行,退出历史舞台的磁条卡逐步变身为收藏界的新宠。据了解,在银行卡收藏市场中备受藏友追捧的是各家银行首发的储蓄卡及各款限量发行的主题银行卡,收藏价格从几元到万元不等,在这火热的势头下,收藏银行卡是否存在法律风险?又该如何合法收藏它呢?
稀有银行卡价格飙升
银行卡现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金融工具,北京青年报《生活时代》发现:随着银行卡的更新换代,普通市民手中被替换掉的银行卡通常会作废扔掉,而一些专注于银行卡的收藏爱好者却视其如珍宝。而能够最终步入艺术品拍卖市场殿堂的银行卡,往往是那些其貌不扬的‘老人家’,且价格常常高得惊人。
通过走访多家收藏市场,北京青年报《生活时代》发现:在经营卡片的商铺内均能找寻到收藏用银行卡的身影,价格相对较为亲民,多在几元到百元之间。此外,一些收藏类网站也含有大量银行卡收藏信息,例如中国银行1985年发行的第一张信用卡“金珠海”,市场价已飙至近30万元一张;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行的第一版储蓄卡中,像建行1990年版龙卡、交行1993年版太平洋卡、工行1987年版红棉卡等,这些银行卡均“身价”不菲。
那么为什么这些银行卡会有如此高的身价呢?北京青年报《生活时代》在调查中发现,这是由于受到当时发卡条件与制度的限制,这些发行数量极少的银行卡其发售对象也只限于银行内部员工及社会上一小部分受众发行。正是因为这类银行发卡基数小,又辗转几十年,存世数量极少,才造就了时下收藏爱好者对其追捧的热潮。
银行卡收藏当心触碰法律“高压线”
随着作为藏品新宠的银行卡收藏火爆,也引发了银行卡收藏是否违法的争议:因为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禁止非法持有他人银行卡。原本的兴趣爱好,竟然有可能违反法律,这让不少银行卡收藏者倒吸了一口凉气。
收藏银行磁条卡行为是否合法,引起热议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现行刑法明确规定禁止非法持有他人银行卡。北京青年报《生活时代》查阅相关法律发现,根据刑法第177条的规定,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 ,数量较大的,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刑法中所规定的“信用卡”,既包括借记卡也包括通常意义上的信用卡。对于“数量较大”、“数量巨大”的标准,司法解释也有明确规定,“数量较大”是指5张以上不满50张;“数量巨大”是指50张以上。由此可见,银行卡收藏爱好者很容易跨越这两个法律设定的“高压线”数量门槛。
银行卡收藏存在法律风险,这一说法也得到了法律界人士的普遍认同。当然,如果获得了银行卡所有人的同意而获得,而且仅仅是用来收藏的话,一般不会存在涉法问题。如收藏者大量持有他人银行卡,且被人举报了,自己又无法证明自己所收藏的银行卡来源合法,就有可能涉嫌违法。可见,大量收藏他人银行卡,面临的一个法律风险就是你如何能证明自己的来源合法。
用户更需谨慎处理淘汰的磁条卡
目前各大银行逐渐停发磁条卡,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准备淘汰原有磁条卡换取芯片卡。对此,业内人士提醒,磁条卡中包含重要的账户信息,用户一定要谨慎处理,防止他人恶意使用。
有银行从业人士向北京青年报《生活时代》介绍说,目前很多用户在换卡后并未将原卡销户,某些不法分子正是看到这一点,有些甚至出价上百元收购这些被淘汰的卡。而一旦这些银行卡落到不法分子手中,就可能被用来逃税、避债甚至是洗钱和诈骗。如果这些银行卡被用作违法犯罪,原卡主就可能受到牵连。
业内人士提醒,对于淘汰后的磁条银行卡,最好进行销户处理,这样可以断掉卡片账户的基本功能。对于没有销户的银行卡,也可以采用物理方法破坏磁条,比如在磁条上打洞,或者剪掉磁条的一个角。所有淘汰的磁条卡千万不要交到或卖到别人手中。(作者 魏公铭 辛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