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高原展”藏品走进西宁 走完西部12省津东书画院精品展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召开2015年年会安徽省书协隶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池州召开“高杰、高博、张晓彦中国画作品邀请展”内蒙举行著名书法家韩征尘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 明代南京书画艺术展亮相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徐悲鸿及亲友师生作品展纪念徐悲鸿诞辰120周年“海上风华——上海城市景观中国画特展”举行2015年“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将于11月举行著名书法家韩征尘:“大红袍”是我艺术生涯里程碑著名书法家韩征尘:现代人学书能见到甲骨文是万幸著名书法家韩征尘:书法篆刻的创作应有个性著名书法家韩征尘:贯气的作品才能显得气韵生动著名书法家韩征尘:篆刻必须要有骨力还要刚柔兼备移动山水:孙策个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著名书法家韩征尘:学书篆不断的顿悟才能最终渐悟瑞士女艺术家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前拍裸照遭处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展首站文莱启幕为什么古埃及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又扁又平著名书法家韩征尘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灿若繁花·天津水墨名家小品展在意风区九思文化艺术空间开幕高清图:张建会书法展在天津古文化街戏楼“集真阁”举办高清图:水绿江南—杨俊甫水彩风景写生画展在津开幕高清图:创意启发未来 纽约广告节最佳作品展映在天津高新区举行高清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共和国将军书画展在津开展高清图:“大美天津”城市画派美术作品展在青年美术馆举行高清图:无上清凉—朱懿、贾冰吾、李寅虎、闫勇书画展在天津迎宾馆举行高清图:南开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书画展开幕高清图:京津冀书画家赴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采风笔会活动天津美院2015届毕业生优秀作品欣赏高清图:“创造与未来”—天津美术学院2015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开幕高清图:著名画家王其华中国画画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高清图:巴西爱国侨领刘树德书法展在天津举行高清图:“超越边界”艺术展在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
首页 >> 我收我藏 >> 正文

老人手抄30万字的《红高粱》被莫言文学馆收藏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5-07-02 14:19

  

手抄本《红高粱》

  天津美术网讯 66岁的张家荣在过去的一年里干了一件足够“疯狂”的事。他用了307天、29斤墨水、几十只毛笔,最终手抄完一部30万字的《红高粱》。写完后,家人帮他把写完的卷子量了量,一共1630米。张家荣将它分成了20卷,每一卷大约100米,在其位于市北区桦川路附近的家中,几十摞卷子占满了大半个房间。

  不久前,高密的莫言文学馆负责人得知了这件事后,通知了远在北京的莫言先生,如今这一“业余”书法作品,即将入藏莫言文学馆,作为馆藏作品。

  张家荣穿着一身中式马褂,蓄着长长的胡子,须发尽白,但精神矍铄,乍一看上去,颇有些仙风道骨的味道。谈到这儿,老爷子呵呵一笑,自言或许这和多年研习书法有点关系。

  退休前,他是青岛某工厂的司机。从10岁开始学习书法,这一爱好持续了一生。

  说起抄写《红高粱》的缘起,张家荣说,是想为抗战胜利70周年做点事。“我之前也看过不少抗日小说,老友们说可以将一部抗日题材的书籍写成书法作品展示给大家。”张家荣说,在其所看过的抗日题材小说中,莫言的《红高粱》一直烙在他的脑子里。

  2014年7月7日,正值青岛盛夏,夜幕降临,人们在外消暑纳凉时,张家荣在一间狭小的房间内,铺开了宣纸,兑好墨汁,开始了《红高粱》的手抄工作。

  为了找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他另觅了一处条件简陋的小屋作为工作室,一张书桌、几摞宣纸,十几斤墨水,以及几瓶二锅头,就是写字时的全部家当。

  “开始是一天写800个字,想一年之内写完,但写的过程中发现根本就写不了那么多。”一部《红高粱》逾三十万字,他起初每天一大早五六点钟起床就开始写,一直写到晚上。很快他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不适,最严重的时候,胳膊都抬不起来。

  “7月8日,800字,手疼,抄至此处”。翻看着张家荣案头那本已经被翻了无数次的《红高粱》,记者不时能发现用铅笔手写的字迹,以及书中的折页。张家荣告诉记者,每完成一天的工作量,他就会做个标记,写下几句感受。

  张家荣的字体,大大小小错落交杂,令人眼花缭乱,笔触时粗时细,张家荣笑言,自己是“刻意为之”。

  “我是带着情绪来写的,是跟作品的情感结合在一起的,有时候读到愤怒处,字体就加粗加大,突出我当时的感受。”

  为了能够更深刻地了解 《红高粱》这部作品,今年1月,张家荣自费前往莫言故里。这次走访让他有机会结识了莫言的家人,听他们讲述了高密东北乡的往事。

  5月14日,对于张家荣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他写完了整部《红高粱》的最后一个字。

  “我们觉得这件事表达了一个普通市民朴素的情感,对文学的憧憬、对民族抗日的关注,很令人尊敬。”在谈及收藏张家荣作品的初衷时,莫言文学馆秘书长毛维杰这样告诉记者。

  得悉作品将被收藏后,老爷子在高兴之余又有些犯愁,“怎么运过去呢,别被磕着碰着了。”看着一屋子“宝贝”,张家荣感叹道。(记者 孙冰洁)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吉金—明清铜炉特展”亮相天津博物馆
• 大师作品力推紫砂壶走向高端市场
• 文物瓷器的保护和收藏
• 曾侯乙编钟:跨越两千多年时空的绝响
• 珍邮持续涨:传世久珍藏
• 信札见证书画大家的友情
• 精品绿松石 价已超黄金入手需谨慎
• 新中国硬币收藏有学问
• 伍炳亮:中国传统家具收藏六大秘笈
• 纸绢收藏对于藏品的要求很高
迎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在天津召开
  • 庞黎明水墨肖像画展暨作品研讨会举行 庞黎明水墨肖像画展暨作品研讨会举行
  • 李建有水彩画展在津成功举办 李建有水彩画展在津成功举办
  • 艺术创意园区意庄艺术区开街启用 艺术创意园区意庄艺术区开街启用
  • 诗象与图銘·当代诗人绘画艺术展 诗象与图銘·当代诗人绘画艺术展
  • 李毅峰中国画写生墨稿欣赏 李毅峰中国画写生墨稿欣赏
  • 戏言图语——戴翔艺术个展 戏言图语——戴翔艺术个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