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外面刻有精美虎纹、内壁铸有铭文的精美青铜鼎,层次分明、纹饰粗犷而具动感的鸟兽纹壶……昨天,一批三千多年前的青铜器精品在宁波博物馆正式“就位”,今天起接受甬城市民和游客的“检阅”。
而在这批价值不菲的藏品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十年前,甬籍考古学家马承源有个心愿,就是让这批青铜器落户到宁波。但事与愿违,在马老过世后,此事因故未能成行。闻及此事,宁波一位企业家站了出来……
说说展览
不少展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青铜器在收藏界的崇高地位,其实无需多言,它们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目前所知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在中国,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青铜器,是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单刃青铜刀,距今约5000年。
记者了解到,这次由宁波博物馆、宁波市爱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商华周实·青铜器展”,展出的青铜器共有36组(44件),“年纪”普遍要小一些,诞生于3000多年前,主要为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另有少量属于秦汉时期。
记 者在现场看到,在以往我国出土文物中极其罕见的管流爵,此次也在展览之列。这种商朝用于斟酒的酒具,因为在考古资料中尚没有相同器物发现,具有很高的考古 价值。古人充满智慧也很享受生活,当时他们就用一种水器——凤鸟纹盉(音:h ),来调和酒浓度。以往发现的盉多为三脚底,这次在宁波展出的是一例平底盉,目前是独一无二的。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主任周亚介绍说,这是对中国古代青铜工艺“小中见大”的一个展览。“展出的东西虽然不多,但难能可贵的是,它们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记录了从商到周,发明、鼎盛、转折的全过程。而且类型很丰富,礼器、食器、酒器、水器等等,几乎全部涵盖。”
更重要的一点是,包括管流爵、凤鸟纹盉在内的几件珍贵青铜器,在以往其他的收藏及现有考古资料里面都没有发现。“这对我们国家的青铜器研究来说,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周亚向记者表示。
背后故事
青铜珍品落户宁波
遗憾未成行
这批青铜器弥足珍贵,但其不同凡响的身世更让人动容。记者了解到,这批藏品能够亮相甬城,实属不易。这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是原上海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马承源先生。
马 承源是宁波镇海人,他1954年起就在上海博物馆工作,主要从事青铜器、简牍方面的研究鉴定工作,被誉为“中国青铜器鉴定第一人”。数十年来,马承源为国 家抢救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仅在香港就收归青铜器、石刻、陶瓷、玉器等300多件流散文物,其中1994年先后两次收归被誉为“国家重宝”的战国楚竹书 1200余枚,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这次展出的36组青铜器,正是马承源于十几年前专程到国外以及香港,从300多件青铜器中挑选出来的。据主办方宁波市爱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华靖介绍,“马先生的愿望是将这套藏品落户到宁波,放到宁波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以此回报家乡。”
有此说法还是十多年前,当时宁波博物馆尚处在筹建期。2004年,马承源的不幸离世和种种原因,导致此事最终未能成行,宁波博物馆也与这批青铜器精品擦肩而过。
企业家出手完成马老遗愿
心愿眼看快达成,最终又落空,在外人看来着实遗憾。听闻此事,一位本身就热衷于收藏、与马承源有一些交集的宁波企业家站了出来,把马先生生前“钦点”的最后一套系列珍品收至旗下。
这位企业家究竟是谁?对此,主办方方面始终不愿透露,低调的他也未现身昨天的展览现场。华靖表示,现在这批藏品是以公司的名义收藏。不过从他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的内容来看,能大概还原出背后的这个故事。
“我们之前也经常参加一些国外的拍卖会,会买一些青铜器。这批藏品能够到宁波,主要是因为马老的关系。”华靖说,这批青铜器基本上都是苏富比拍卖会等世界知名拍卖会的回流文物,因为通过香港回归内地,当时马承源经常跑去香港运作。
在马老过世后,此事耽搁下来。这批东西还在,但未能落户到宁波博物馆的它们,散落到民间去了。“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后,就想把这些东西慢慢收回来,完成马老先生把它们留在宁波的遗愿。”华靖说。
收回这些文物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和周折,“当时的收藏者也是跟我们想法类似,不希望这批文物散得太开,从而流失。”华靖说,他们收藏的初衷就是希望把这批珍贵的青铜器留下来,“这些东西是国家的,我们的传统文化缺失其实蛮严重的。”
华靖把自己称为这批文物的过客,“青铜器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未来肯定还得传承下去。”这次开办展览,华靖觉得对于自己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和普通市民一样,都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去慢慢了解,这些青铜器背后的历史。”(记者 朱琦琳 贾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