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近年来,拍卖市场细分已成趋势,很多拍卖行寻找新的品类,开拓市场新亮点,而艺术家的手稿则成为拍卖行开拓点之一。
当油画作品在拍卖市场不断创新高,版画作品收藏方兴未艾之时,艺术家手稿作品犹如收藏界的一匹黑马,成为藏家的新宠。与动辄数万、数十万元的油画相比,集文献价值、收藏价值、艺术价值为一体的手稿价格较低、赝品少,是当代艺术收藏新贵。虽然手稿逐渐成为收藏热门,然而围绕作家手稿拍卖引发的纠纷却始终不断,从此类收藏的特殊性来看,收藏手稿还应避免法律纠纷。
大师艺术家手稿频创天价
在相对成熟的欧美艺术市场,艺术家手稿作品已经成为收藏门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专收艺术家手稿的私人收藏家大量涌现,公共博物馆也非常注意对艺术家手稿作品的收集。拍卖场上艺术家手稿作品也是一路高价迭出,早在2001年苏富比就曾以840万美元的高价成交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家手稿《哀悼的女人》,这个价格已与当时古典大师油画的成交价相差无几。同年的7月佳士得伦敦拍卖行的一幅出自达?芬奇之手的一张明信片大小尺寸素描《马与骑士》卖出了810万英镑的价格。2005年6月巴黎毕加索博物馆以47.3万欧元的价格购藏了毕加索一幅名为《宫廷妃嫔》的裸体素描。2009年12月在伦敦佳士得“古代大师和19世纪艺术”的夜场拍卖中,拉斐尔的素描《缪斯的头像》(此前估价为1200万至1600万英镑)以2920万英镑(折合 4794.1万美元)的成交价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创出有史以来拍卖场上成交价最高的纸上绘画作品。
如此高价频出的素描拍卖市场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外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手稿精品,特别是大师作品的热捧程度。从艺术市场发展的角度看,艺术家手稿在中国也会逐渐受到藏家和市场的关注与重视。
国内艺术家手稿受关注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迅猛发展,各拍卖行频推名家艺术家手稿作品,从早期油画名家如徐悲鸿、吴作人,到新中国油画家吴冠中、靳尚谊,再到中青年写实名家如陈丹青、王沂东、艾轩等,他们的艺术家手稿作品时常在国内拍卖市场上露面,其油画行情的上涨也相应的拉动了艺术家手稿的价格。
同时也由于艺术家手稿创作的特殊性,之前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保存状况不是很好,导致艺术家手稿资源稀缺,特别是老一辈的油画家的作品,一般价位在20万元以上,如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靳尚谊1967年作的《毛泽东》成交价为39.2万元;嘉德秋拍李宗津50年代手稿作品《东方红》成交价高达84万元。北京瀚海春拍徐悲鸿的《人体素描(两幅)》成交价为34.72万元,同场另两幅《石膏头像》和《拉弓男人》成交价为29.12万元。北京荣宝第66期艺术品拍卖会推出的吴冠中1990年作的《人体素描》成交价为30.24万元。艺术家手稿拍卖最为抢眼的即为2009年11月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新中国美术” 专场推出的王式廓的《血衣》系列手稿 (六十五幅选十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作品,最终以1120万元的高价成交,是迄今为止国内拍卖价格最高的素描作品。
除了老一辈油画家艺术家手稿作品在市场上的抢眼表现外,当代油画名家的艺术家手稿也频频亮相拍场,如陈逸飞、陈丹青、艾轩、王沂东、何多苓等作品都受到市场的极力追捧,他们的艺术家手稿作品不仅进入拍卖市场数量较多,而且价格攀升也较快。如2009年北京华辰11月秋季拍卖王沂东的艺术家手稿作品《美丽乡村 ——吉日》成交价为48.16万元;同是王沂东的素描作品《思》在11月香港佳士得秋拍上拍得23.75万港币(折合20.92万元);而同场拍卖艺术家手稿作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要属曾梵志1998年作的素描《面具系列》,尺寸不大,却拍出了170万港币的高价。由此可见,当代画家的艺术家手稿作品在艺术市场中的强劲实力。
从国内外艺术家手稿作品的高价拍卖纪录来看,艺术家手稿作品开始日渐受到市场、藏家的关注及进一步的认同。究其原因,从这些天价成交纪录来看,作品的“稀缺性”造成的价格杠杆效应非常明显,像之前提到的拉斐尔的素描《缪斯的头像》、米开朗基罗的素描《哀悼的女人》,这些精品都是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重新面向世人,对外公开露面,这是引发藏家关注的重要原因。由稀缺性造成的高价效应在中国同样表现得较为突出,像王式廓《血衣》的手稿,这样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作品拍出高价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在油画市场上的坚挺表现也势必带动其艺术家手稿作品的价格增长。
画家手稿的价值体现
目前,相较于国外,艺术家手稿在中国艺术市场处于起步摸索的状态。在确定艺术家手稿作品独立的艺术价值之前,它一直被视为国、油、版、雕等艺术门类的附属品而存在,是艺术家正式创作前的习作或研究草图而不为人所重视。直到近几年,人们的观念才逐步改变,逐渐认识到纸质绘画同样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和完整的艺术价值,其审美功能逐渐被人们发现并认可。
著名艺术评论家朱青生认为“艺术家最微妙之体现在于其手稿。手稿有三种要义,其一是作品的草图,其二是练习,其三是不可遏制的心灵的踪迹……以漫不经心之心态做极有用心之展览,初集其手记,尽展其心迹!手稿不仅有学术价值,也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手稿是艺术家创作最珍贵的一部分,不会轻易示人。这些手稿可以为艺术研究、文献研究、艺术家研究提供素材。我们看过很多艺术大师的作品,他们最真实最珍贵的部分都藏在手稿里。那些手稿往往是会被忽略的,可也是最难得的。”
中央美院教授谭平认为手稿对于创作来说是很重要的,“手稿是从另外一个环境到画室拿起笔直接画的时候,情绪的直接表达,及当时的感受。总是画错的时候,肯定是心情也比较乱的时候;如果心情比较轻松清晰的时候,画出来的线条也非常干净,非常自信非常明确。手稿就像健身一样,它是健心。尤其是当去画那些大画的时候,由于平时有积累和训练,就非常自信。如果平时连这些联系都没有就直接去画那些大画,心里也没有底。”
同样艺术家苏新平认为手稿是自己创作的真性情流露,“手稿是很日常的,脑子里有想法,随手就可以涂涂画画,根本不用担心要怎么去对待,这就是草图的价值所在,它就是你的所思所想,对某种语言方法的实验和想象,信手拈来,小纸头小报纸,都可以画,这是艺术家最好的日常思考、实践的记录。它像营养,滋养着你去完成某一个作品系列,没有这些铺垫,那些大作品很难保证质量的。手稿是日常的一个练习、记录,仅此而已。手稿不局限任何材料,油画原料、水粉原料、沥青什么的,都可以用,也可以用报纸、白纸、画布都可以,有什么用什么。没有任何框框,最自由也是最能体现艺术家心灵的。”
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艺术家手稿、速写还是草图都生动地反映了艺术家是如何从量变到质变,从启蒙到成形、成熟的过程,艺术家手稿为一个成熟艺术家漫长的艺术人生路打下根基,成就了大师们的艺术品位,是判断艺术家艺术水准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艺术家手稿就其艺术性而言,当然可作为与油画同样的单独艺术品,其中也赋予了艺术家同等的智慧和才情,当市场中大多数人普遍对此有所认同的时候,必将会带动其市场价值的升温。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艺术家手稿是艺术家草创初期智慧的结晶,当种种原因其相应的油画、版画或雕塑作品被毁时,艺术家手稿此时可作为艺术家珍贵的手稿被收藏,填补了艺术史及收藏的空白。
影响艺术家手稿价格的主要因素
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和价值。“作品为王”,即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是决定其价值和价格的首要因素。这是当下很多艺术品经营者的共识,也是符合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和艺术市场理性化发展的一种认识。事实上,这种认识主要是针对各画种的成品画的市场而言的,但对画家手稿形态的艺术品而言,同样适用,甚至更为明显。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那样,画家手稿较之于成品画而言,处在一种更为“实在”的艺术状态,如果一件画家手稿作品,既不能让受众感受到的它的美感,又不具备某种特殊价值,如研究参考价值的话,那它的存在必将没有任何意义,也就谈不上所谓“价格”了。
是否为名家作品。这一因素是与上一因素相联系的,一般而言,名家是因为作品的高水准而逐渐成名的。同样,这些成名艺术家往往会对自己的作品有着较高的要求,以至于使作品艺术水准有所保障。所以对很多非专业人士而言,将名家作品作为购买的首要标尺是不无道理的。在同等条件下,一件名家的手稿肯定要比一件佚名或普通画家的手稿,其价格要高出几倍甚至百倍。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来讲,与名家直接相关联的还有“名人”一说。在国画和书法艺术品的市场中,一件国画或书法作品其本身的艺术水准或许一般,但因为是某位知名人士的手迹,如政府领导、文艺名流等,将直接导致该作品的价格高于同等作品。但对绘画手稿而言,这种情况十分少见,这是由画家手稿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一般情况下,非专业人士是不会尝试绘制手稿作品的。
是否有迹可循。对画家手稿而言,主要“有迹可循”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经公开发表,即能够通过正规出版物或影像看到实物的形象。第二,能够通过印章、题记等信息,证明某件手稿经过某知名人士收藏过。这都将成为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购买者对作品的偏好。这种因素可以称得上是影响市场价格的一种“极端因素”。试想,某身价达数十亿资产的藏家,偏爱收藏青花瓷或和田玉,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作品,可以不计价格,一掷千金。这种情况,必然会极大地抬升某一件或一类艺术品的市场价格。这种影响价格的因素,也同样适用于画家手稿作品。
销售渠道的差异。相同种类的艺术品甚至是同一件艺术品,在不同的地方或者不同的销售地,其价格不尽相同。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其他任何种类的艺术品,但画家手稿表现尤为明显。同样类别的画家手稿在同一个网站上以普通形式销售或是以拍卖出售,其价格完全不同。在一个网站上拍卖和另一个网站拍卖的价格,在同一时间段内销售的价格也是截然不同的。
收藏手稿要避免风波
虽然,当下各种迹象表明,艺术家手稿价位较之油画等艺术品相对低很多,作为稀缺的资源,后市会有较大的上涨空间,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使艺术家手稿收藏也会具有一定的风险。其中作家手稿的收藏给我们带了一些警示作用。2013年,杨绛要求北京某拍卖行停拍钱钟书的信札。其后莫言叫停《苍蝇·门牙》手书原稿的拍卖。
这些问题的存在大部分与藏家收藏渠道有关。在过去有些艺术家对手稿并不重视,有的手稿可能被垃圾清理出去,或者通过其他渠道流入了市场。其中将莫言作品上拍的藏家赵庆伟表示他的很多收藏来自于潘家园:“那时候北京各个部委、出版社、文化机构大量搬家、盖新楼、清仓库,那时候对这些东西没有意识,直接卖给收破烂的。他就跟收破烂的高价回收,本来要直接运造纸厂的,都运到他家去了。”
曾经赵庆伟以3.3万元买了33个《文学评论》杂志清理出的纸箱,其中冰心等名家手稿就出现在此。而他以10万元买的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的翻译稿,其中出现了郭沫若的作品手稿——而郭沫若自己以为这些手稿已经在日军轰炸闸北时焚毁了。当时中央美院搬去花家地时,赵庆伟也收了很多作品回来。赵庆伟手里有周思聪先生画的素描稿、人民大会堂整套设计图稿等。
有市场人士认为,有些手稿屡屡流落到拍卖场主要是由于艺术家本身的手稿保护意识不强,没有及时将手稿收回,或者当作废纸处理,使有心人捡漏,再通过拍卖流通到市场上来。通常这样的作品会涉及到法律问题,市场专家龚继遂表示,“手稿首先涉及著作权,得到手稿并不等于得到著作权,而信札则牵涉个人隐私。名人都会非常谨慎,目前国家在名人手稿拍卖方面的法规还不是特别完善,因此更多时候还需要依赖拍卖行小心翼翼做好双方的沟通工作,最大限度保证买卖双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