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折扇收藏属于小众,其初现端倪,应是明代文人,如沈周、王绂、唐伯虎等名画家,自己在折扇纸面上绘些人物、山水、花草等小品,主要是美化扇面,使用时体现主人的儒雅气质和艺术修养。据考,折扇作为艺术品收藏,起步较晚,始于清康熙中期。清宫折扇收藏量大,《石渠宝笈》著录了清官收藏的明人折扇集册43种,折扇786幅。这些折扇都是裱片,乾隆时常取出使用和观赏。而精明的太监会以扇面旧或残破为由,换上当时宫廷御用画师的新画扇面,将明代的老扇面换下,拿到宫外换钱。而民间收藏则以收到清宫扇面为荣,久而久之扇面收藏就在社会上形成一个种类,延续至今。
今天的扇面收藏仍为小众,但把玩的藏家也有相当数量,这从拍卖行竞拍当代名家扇面,争夺激烈的场面得到印证。如今,名家程十发、谢稚柳等绘制的精品山水扇面,成交价在20万元以上,可见其收藏炙手可热。
近年来,绍兴一位左眼失明,右眼仅有0.15微弱视力的浙江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炳贤,其用真金书写的折扇真金微书,已成为把玩折扇藏家的“宠儿”。今年已70的蒋大师,在扇面微书上探索了40个年头,他克服了眼力不济,靠放大镜书写等困难,终于成为中国微书名家,大家。今年3月,蒋炳贤大师用了约90天时间,在仅一平方尺的扇面上,工整秀丽书写了5866字的中国梦全文。把仅半粒米大的5866字,工整写入约一平方尺的扇面上。
折扇,在明代就成为中国文人一种形象,今天它的使用功能虽已弱化,但其艺术形象却不断得到强化和社会认同。尤其是男士,在夏天的社交场上,手握一把折扇,不仅是儒雅的标志,更是一种有教养、修养和文化象征。所以,折扇收藏近年来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