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铜炉收藏:从宣德炉到巧生炉买小名家代表作胜于买大名家的应酬之作文玩核桃掉价四成 看客多买主少如何使书画误笔的救治奇趣横生投身书画一心比二用更有价值男子花10万买清明上河图金砖却不含金了解玉器收藏市场金字塔成投资赢家银票收藏:清末山西票号在广州开分号民国老画报:民国娱乐圈之电影院吴瀛:故宫博物院的忠实守护者书画市场继续调整是否到了捡漏的好时机《西园雅集图》:首创“文士雅集”图像《出山释迦图》丰富了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无准师范像》不可多得的祖师肖像画精品之一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终评揭晓全国美术名家“丝路行”主题创作活动在义乌启动中国文联组织书画名家深入太行山革命老区支教“最设计·中国美院馆”携9大亮点引爆文博会方晓风:包豪斯与民艺——古今中外的智慧造物杭间:探寻包豪斯创造力的秘密高清图:顾志新师生精品展开幕 12名优秀弟子携精品佳作亮相组图:“解衣盘礴”写胸中意气—记画家韩富华长城之美-天津摄影家朱立新作品欣赏视频:著名画家左锡云做客天津美术网 著名画家左锡云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图其天趣 生意勃然—谈王惠民大景山野花鸟画组图:别样的浪漫与灵动—李根友其人其画高清图:图其天趣 生意勃然——谈王惠民大景山野花鸟画高清图:别样的浪漫与灵动——李根友其人其画 高清图:翰墨春秋—王寅山水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展出高清图:曹善华再次应邀赴美做中国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交流传播高清图:“解衣盘礴”写胸中意气——记画家韩富华高清图:“吴玉如、白蕉艺术津门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吴玉如艺术馆举行高清图:中国著名水彩画家王双成水彩艺术回顾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高清图:水墨缘·张培础、季平师生画展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馆开幕
首页 >> 我收我藏 >> 正文

铜炉收藏:从宣德炉到巧生炉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5-10-18 10:05

  天津美术网讯 苏州历史上是“相城十绝”发源地:陆墓泥盆、相城琴弓、渭塘珍珠、黄桥铜器、阳澄渔歌……今天要拜访的铜炉艺人,应该属于“相城十绝”中黄桥铜器的范畴。但是,目的地却是地处苏州城最边缘地带。

  汉代的青铜博山炉,唐宋的瓷炉,明清的宣德炉,各式香炉冒出的几缕轻烟,传承了一部至雅的中国香文化史。然而自清末以来,不断出现的文化断层,香文 化逐渐衰落,各式香炉制作技艺也随之凋零。王世襄感叹:“这种生活已经离我们很远,以至世人难人想象,但历史上确实有过。”然而,接触的手艺人多了,特别 是拜访风雅的苏州工时。无论是斫琴的琴师茅毅,还是制扇名家王健,在制好器物时,匠人总在铜炉中焚一缕香,边把玩成品。于是顺藤摸瓜,从王健口中,得知了 香炉工匠陈巧生的大名。

  陈巧生铜炉博物馆到了。一位身材高大,身着黑布衣,头戴灰毡帽的老者,正站在博物馆门口朝一队西装革履者挥手告别——互通姓名,不消说,正是陈巧 生。“才带台湾朋友参观过,相同的话暂不重复,我们先聊再参观!”说罢,他掀开红木案台上的香炉盖,往香炉里加入一块沉香片后盖上,待香炉中一缕青烟升起 后,才慢慢道来,“我和铜炉的故事得从清宣统三年,我爷爷陈俊青划着小船从苏北南通沿山塘河从阊门进苏州城开始……”1911年,清王朝末年,为生计奔波 的铜匠陈俊青,不得不包了一条乌篷船,带着新婚的妻子,载着铁锤、风箱等营生工具从南通出发,过长江到苏南沿河卖艺。每到河流交汇处的市镇,他就把船泊在 码头边,挑着工具沿街叫卖铜手炉和“汤婆子”(注:铜制器皿,可装开水用来暖被窝)。

  陈本来信心满满,在南通一家铜铺当学徒时,陈俊青已获得“铜一锤”的美名:他打的铜手炉,外壁持续放热而不烫手,向来是大户人家的好嫁妆。然而,沿 河人家普遍吃不饱穿不暖,就连买木炭的钱都没有,哪还拿得出铜料做铜器?最后,陈俊青抵达苏州城,相比于其他江南城镇,姑苏繁华,市民普遍富庶。夫妇在阊 门内的河沿街上岸,妻子拆了一条被褥,做了两个幌子,绣上“陈氏铜坊”,做起了小买卖。

  三朝三代一铜坊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夫妇并不关心,他们着 紧的是铜手炉和汤婆子。因为当时冬天已快结束,加上水运便利,好几家外地铜匠开始和十来家代表苏 州工的“黄桥铜器”竞争。陈氏铜坊接的活儿于是越来越杂,铜盆、锅铲,什么铜器都做。好在沿河街的铜匠们相互竞争,铜器铸造水平也随之提升,反而成为整个 江南地区铜器的制造中心。不过,这些依旧不能打响招牌,陈俊青这天无聊得慌,拿出一枚在南通做学徒打造的筒盒把玩。这时,铜坊里走进几个摇着折扇的书生, 对他手上铜盒很感兴趣,竟然愿意出五两银子购买——这抵得上陈家两个月的花销了。

  妻子心动了,但陈俊青不从,因为这只铜盒是陈俊青在南通当学徒时,依古书型制打造的器物,名为印香熏,是一位南通秀才发明的焚香器。陈俊青将其带在 身边,不为焚香雅事,只为对家乡有个念想。书生虽然对印香熏心有戚戚,但却不夺人所爱,只嘱托陈俊青再打造一个,便甩下五两银子后,摇扇出门而去。看到一 线希望,从此陈氏铜坊便开始借着焚香器印香熏,向打造文玩铜器转变。

  1925年,儿子陈如刚出生,从此陈家多了一个帮手,陈氏铜坊越发兴旺了。随后几十年,陈氏铜坊成为沿河街首屈一指的铜号。1956年,公私合营浪 潮席卷全国,看着沿河街的铜坊合并殆尽,陈如刚不得不把父亲开创的铜坊关闭。这一年离父亲创立陈氏铜坊的时间已经45年过去了。一年后,陈氏铜坊的第三代 传人降生,取名巧生。“不知父亲是说我出生得太巧了,儿子不用做铜匠了;还是说铜坊关得太巧了,刚一关儿子便出世了!”

  从宣德炉到巧生炉

  “因为历史原因,祖父和父亲的作品没有一件存世。对于手艺人来说,一切都得用器物说话,他们没有器物存世,世人就认为他们没有存在过。可惜!”我 以为陈巧生会再在香炉中放进沉香屑,讲以自己的故事为蓝本的《沉香屑·第二炉香》。但是陈巧生却示意我起身,要带我去他的铜炉作坊。

  车辆继续一路向穿河过桥,陈巧生又不禁讲起来:“记事后,陈家的铜炉坊没了,但是陈家依然给集体做铜匠,那时不允许做私活。我像祖父一样挑着铁锤和 风箱走村串巷。我从不收手工费,每打一件四斤重的铜器,我收四斤半铜,这半斤作为损耗、算我的人工。几年打铜下来竟然积攒了不少铜,我换了一辆自行车,剩 下的铜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试着打一些小玩艺。陈家祖传的手艺,就是用打铜攒下来的铜偷偷摸摸学会的!”

  “接了私活,生活条件就好一点 了,别人肩挑背扛时我已经有了自行车。在车两侧加两个筐,一边放风箱,一边放工具,打铜更方便,逃跑也更利索了!”说 到这时,陈巧生哈哈大笑起来。那年冬天,他被人举报“接私活”,为了“毁灭证据”,陈巧生居然连车带铜沉进了河里。“公社的人走了后,我扎着猛子到河底捞 车磨铜,冬天河水刺骨,车和铜奇重无比。仗着打铜练得一副好身体,不然我就下去起不来了!”

  不知不觉,已到了常熟境内。第三代传人的 陈巧生,为了让陈家铜坊重新开张,不得不出走苏州城——制作铜炉的环境很恶劣,会产生大量粉尘和噪声,更重 要的是苏州老城区地价太高,陈巧生的铜炉据点占地四五千平方,落子常熟也是人之常情。车还未进工厂大院,刺鼻的煤烟味就窜进鼻子,耳边是不绝的打铜叮当 声。走近,师傅正在往煤窑里面添煤,而窑内正在炼铜水,两个年轻人正在戴着耳机边听音乐,边打磨铜胎。他们正在用纯手工的方法仿制宣德炉。车间里,各种造 型的模型摆了一地。“这是制作铜炉用的蜡模。我研究了几年古籍,才搞清楚明清铜炉制作有陶范法和失蜡两种。其中失蜡更先进,主要用来制造复杂的器型。所以 我决定啃最啃的骨头!”

  “所谓失蜡法,就是用蜡和泥粉、炭末等先做成一个有三层铸模的胚胎。内外两层为坚实的模骨,内层为蜡胚。加热后,让内层的蜡胚融化流出后形成空胚, 然后往胚内灌入1600℃的铜水,待铜水冷却后就形成了铜炉粗胚。粗胚经过修器打磨、皮壳着色等工序,就做成了铜炉!”陈巧生领着我边讲解边演示,用时不 到1小时,但制作一个铜炉,从模骨到皮壳着色,短则三个月,长则一两年。

  还原历史的铜炉博物馆

  “仿制的?”我惊讶道。陈巧生说,“我用了四十年时间研究仿宣德炉,到现在还不敢说完全仿制成功。如果能够把宣德炉仿制得形神兼备,我此生就功德无 量了!”陈巧生再次结缘香炉,是在上世纪的70年代末:为复原历史上产自南通的文房雅玩印香熏,南通博物苑的工作人员拿着印香熏的图纸,找到祖籍南通的陈 巧生。在翻阅大量历史典籍以及研究这一纸图文后,陈巧生很快就复原了印香熏,这也是祖父陈俊青铜铺的奠基作品。随后,陈巧生在古玩界名声鹊起,铜器藏家拿 着古董铜器慕名而来。“四十年前,一位台湾古董商人拿着一张铜炉照片,问我能不能造。我当时少年气盛,说我能仿。但是真正研究了之后,我就没底气了。因为 这是传说中的宣德炉!”、

  宣德炉被誉为“明代文玩之首”, 它承载了贵族祭祀礼仪和香道文化,不仅在工艺上也早已失传,甚至从文化传承上也断代。要复原,谈何容易。之后,陈巧生研究古籍,在家建起小柴窑,整整十 年,仿制出来的铜炉才被古董商人承认。自那以后,台湾的藏家玩家迅速挤破了家门,之后,从仿制宣德炉成功,到走出宣德炉的桎梏,成为马未都口中的“古有宣 德炉,今有巧生炉”陈氏风格铜炉,陈巧生又用了整理三十年。

  之后,陈巧生带我参观“陈巧生铜炉博物馆”,里面陈列的藏品有各朝各代, 从汉代博山炉到明代宣德炉应有尽有。这其中,只有少数几件是他费九牛二虎收 集来的真品,其余的均为自己仿制的。“铜炉的历史地位太特殊了,就连《阿Q正传》中,鲁迅先生都把宣德炉作为封建文化的代表。我们经历了太多革命,太多的 铜炉被当成文化符号被融毁了。”眼下这座2400㎡的博物馆,陈巧生每年掏出两百多万来维护着,每年花一大半时间打理。面对每天寥寥可数的闻香品炉者,我 问他值不值?“我要建铜炉博物馆还原铜炉的历史,还要拍电影,把制炉人的苦乐辛酸展示给世人。这不是值不值的问题。”陈巧生答道。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文玩核桃掉价四成 看客多买主少
• 男子花10万买清明上河图金砖却不含金
• 了解玉器收藏市场金字塔成投资赢家
• 银票收藏:清末山西票号在广州开分号
• 民国老画报:民国娱乐圈之电影院
• 抗战70周年纪念币开始兑换专家称莫盲目追高
• 聂崇正:说说清代《石渠宝笈》
• 庆祝建院九十周年 《故宫博物院》特邮露真容
• 河北保定藏家用奇石演绎《三国演义》著名战役
• 像麦当娜这样有钱任性的老女人收藏些什么
• 铜炉收藏:从宣德炉到巧生炉
• “吉金—明清铜炉特展”亮相天津博物馆
• “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将亮相天津博物馆
• 王世襄与铜炉收藏
首届天津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山水画展览
  • 曹善华再次应邀赴美讲学 曹善华再次应邀赴美讲学
  • 天津首届山水画展震撼亮相 天津首届山水画展震撼亮相
  • 翰墨峰峦·刘皓水墨画展 翰墨峰峦·刘皓水墨画展
  • 尹沧海率南开大学弟子深入甘肃写生 尹沧海率南开大学弟子深入甘肃写生
  • 太行浩气—吕云所中国画遗作展 太行浩气—吕云所中国画遗作展
  • 韩征尘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 韩征尘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