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去年国家博物馆“丝绸之路”大展 上,一件布满精美华丽浮雕的汉白玉石椁吸引了无数目光,这件重宝出自山西虞弘墓,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发掘之一,出土后大部分时间深藏于山西博物院的地库 中,世人难得一睹真容,浮雕内容极为丰富,反映了山西北朝晚期艺术东西文化交融的多元性,对学术界而言,如何释读仍旧迷雾重重。
1999年7月,王郭村村民修整村南边的土路时,在距路面十几厘米处触到了巨大的石板,挖开后发现了一座墓顶已被破坏的砖室墓,墓志显示:墓主人是隋 朝的仪同大将军、广兴县开国伯虞弘。根据墓志透露的信息,虞弘的祖先来自中亚的鱼国,因此采用虞姓。父辈时向东迁徙至柔然,虞弘出生于北魏灭亡的534 年,13岁时就作为柔然国的使者出使波斯,并在中亚地区广泛旅行,到过安息(伊朗东部)和吐谷浑(今青海甘肃一带),18岁时,他回到柔然,旋即再次作为 使者被派往刚刚建立的北齐,来到晋阳。两年后,柔然被突厥所灭,虞弘从此留在北齐出任武官,且一路升迁,北周灭齐后,他又在北周政权里担任并州地区的“检 校萨保府”一职。入隋以后,虞弘继续担任统治太原地区的军事将领,59岁逝世。
可以看出,虞弘与太原其他北朝墓的主人都不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外国人”。除了墓志提供的线索,还有科学证据:2006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 心的古DNA实验室对虞弘夫妇遗骨做了分析检测,结果显示,虞弘的DNA属于西部欧亚大陆特有的U5单倍型类群,主要分布在今塔吉克斯坦和新疆喀什地区。 墓志与考古结果互相印证,说明虞弘的故乡正是当时粟特人聚居的地区,这也同时解释了他来到晋阳之后长期出任的官职:检校萨保府——这是一个统领本地粟特人 及其宗教事务的官职。
粟特人以善于经商闻名于丝路沿线诸国,并崇信波斯拜火教,北朝时期,他们大量入华,既带来了新奇物产、风靡一时的祆教,也催生了对其进行专 门管理的官职。萨保通常由粟特人或与之有渊源的人士担任,他们的墓葬近年来不断在北周和北齐故地发现,其中大多数都出土了带有华丽浮雕的房屋形石椁和石棺 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汉唐墓葬艺术的学者郑岩教授认为,北朝墓葬中开始出现的房屋形石椁在形制上借鉴了汉地早期地上墓祠的建筑形式。而粟特萨保的石椁浮雕 又表现了源自故乡的信仰内容,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墓葬艺术。
虞弘石椁是这种中西交融的北朝新艺术的代表作。虞弘墓石椁为汉白玉质,外观呈仿木构三开间、歇山顶式殿堂建筑,由长扁方体底座、中部墙板和歇山顶三部 分组成(见上结构示意图),在典型的汉式屋顶之下,石室四壁内外雕刻了九幅壁画,其内容几乎看不到一丝中原文化的影子。1-9为浮雕编号,1、9为外壁浮 雕,其余均为内壁浮雕。按照学者的研究,它们可能分别描绘了接引入天国,胜利之神,天国饮宴和天神出行等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单峰骆驼是西亚特有品 种。
在虞弘墓石椁的基座正中,浮雕了一座祆教火坛,两侧各有一人头鸟身的祆教祭司,这是广大中亚地区流传的拜火教艺术中常见的经典形象,也是证 明虞弘祆教背景的最有力证据,同时也印证了史书中有关信仰祆教的粟特人大量来华定居的记载。石椁正面右壁上的浮雕刻画了三名献祭之人和一名牵马的马夫,上 方天空中有吉祥鸟,下有两犬。专家推测,这幅画面作为石椁正壁九幅浮雕的第一幅,表现的是祆教信徒向大神密特拉奉献骏马,以求进入善的天国。尽管我们可以 由此确认虞弘石椁的浮雕表达了祆教信仰中的死后世界,但是由于同类图像和文献的缺乏,准确解读其内容仍然困难重重。
中山大学历史系的姜伯勤教授根据拜火教最高经典《阿维斯陀》的内容,尝试将椁壁内外的九幅壁画解读为死者在拜火教众神的引领下进入最高神阿胡拉•马兹 达统领的天国的连续图景。学者们对姜伯勤的解读仍有争议,要获得更令人满意的结论,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实物证据,也有赖于我们对粟特人宗教的更深入了解。在 此之前,我们只能带着诸多疑问来欣赏这件华美而神秘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