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上海博物馆馆藏的董源《夏山图》,纵49.2厘米,横311.7厘米,绢本,水墨,淡设色。
天津美术网讯 五代南唐画家董源,在明末董其昌开创的“南北宗画论”中,被尊奉作南宗山水画的祖师。但他在身后宋代的三百多年中,一直被冷落,以至于史书中连他的生卒年月都没有确切的记载。其流传至今的画,将近十件,《夏山图》是所有传为董源的山水画中最具董源风格的杰作,代表了五代南唐山水画的最高成就。
《夏山图》原来的名字已失考,到了明代,经董其昌鉴定,根据《宣和画谱》的记载,细揣画意,才恢复了这个画名。此画原藏北宋内府,至南宋归贾似道所有,自此一路流传到现在,经过多名藏家之手,有很完整的记录,在此卷的跋尾,还有两段明代董其昌的题记,定为“董源画卷”,隔水绫上有“董北苑夏山图神品”的题跋。
《夏山图》还是画史中最古老的以“夏”为题的经典作品。它描绘的是云雾环绕、峰峦叠翠和树木繁芜的江南夏日景象。
此幅作品有两大构图特点:一是以高远取景;二是采用平等构图。高远取景使得全图呈现出朴实厚润的山色和虚实掩映、远近相形的空间感。画面正中是起伏的山峦,由近处向远方逐渐地推开,山峰的走势和脉络起承的处理自然且层次分明,山势在延伸和聚拢中有节奏变化的感觉;画面下方水面空远辽阔,一道又一道的沙碛和坡丘于水面和岸边向远处延伸;在沙碛和河岸之间,有人泛舟于河面,一叶扁舟顺水而下;岸边草木繁盛,远远看到有牛羊悠闲自得地吃草,河岸的树木形态各异,有的似顾盼,有的似静立;为了加深画面的纵深视感,在图中虚处,作者还绘有流动的烟雾和小溪径流。
平等构图体现在画上部的山峦与下部沙碛都与画面正中的山平行。为了避免太多的平等会引起画面单调,作者采用了灵活的处理手法:首先以起伏的曲线勾画山峦的蜿蜒形状,于 错落参差间,突显出山峰之间的高低远近的变化;画面用墨色皴染的时候,以浓淡的区别把山的疏密点画出来。整个《夏山图》以中央的山峦为主,有层次地用两点皴法和披麻皴法来做点染,笔墨以干湿浓淡交替使用的手法,把江南山间的湿润和苍翠展现在观者眼前。在对山峦进行皴染的时候,近处的墨色较深,远处的墨色较淡较湿,巧妙的造成距离差异。除此之外,在图中,作者还把景与物做有序的穿插,从而打破了因平行规整而显得单调的弊端。
著名的作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董源的作品做如下评价:“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意境。”(作者 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