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几千年的工艺美术发展史,实质上是一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史。它既与社会生产有直接的联系,同时也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工艺美术品是美学和生活的结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从生活的多方面、多角度直接服务于社会。它一般分为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两大类,也有既是生活日用品又是欣赏陈设的特殊门类,比如陶瓷,在陶瓷中具有这方面代表性的首推紫砂陶。
紫砂工艺品,尤以紫砂壶为主,自明清盛行以来,几百年中直接从时代的角度折射着当时的影响,从各个历史时期直接体现了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以及人们对审美的演变,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生产水平和人在自然界中所处的地位的变化。
我国陶瓷产品的造型,不同的历史时期则风格与艺术特点也不一样,如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和清代的纤巧。而现代的紫砂壶的造型和装饰则在明清的基础上,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倩影,紫砂壶发展到现在的完整、质朴、典雅、大方、明快、纤巧和浓烈的装饰美,是我们历代匠师对传统工艺美术借鉴的缩影,也是推动紫砂艺术发展和富有生命力的最好说明。
发展的轨迹是创新的轨迹,借鉴和利用,也是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工艺美术陶瓷范畴的紫砂陶在民间工艺中更具有这方面的代表性。紫砂陶所用的紫砂泥,由于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透气性,以及紫砂壶良好的实用功能,使紫砂壶生命之树长绿。它的造型起源于自然和其他相近的器具。陶瓷造型从新石器时期大量出现,如彩陶的朴实而富生活情趣,商代青铜器和各种巧夺天工的造型以及汉代实用器皿的庄严疑重,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从自然的角度,可以看到供春的《树瘿壶》,他的创作和借鉴的视角来自于自然。参天大树和珍花异木的特殊局部形态带来了他浓厚的兴趣和创作冲动,一把《树瘿壶》(又称供春壶)成了早期紫砂壶造型的重要代表。1984年在南京中华门外油坊桥出土的紫砂提梁大壶,它是借鉴一般的煮水壶,用紫砂材质来制作的,这是有据可证的我国最早的紫砂壶,它的造型可以看到借鉴和利用以及产生的效果。如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各个时期制作的紫砂壶,模仿与吸收古器皿类,如青铜器、玉器、金属器,以及参照大量瓷器的造型和风格,可谓枚不胜数。一部紫砂壶的造型史,除了它本身独特的创新意识,大部分留下了借鉴和利用的痕迹。
商周青铜器中的三脚鼎和黑陶文化陶鬻的三脚优美造型,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以三足为壶脚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明代时大彬的《如意三足圆壶》和当代高海庚的《环龙三足壶》,其优雅纤巧的造型给人们美的享受。晋代的黑釉鸡头壶其独特的构思给紫砂壶壶嘴造型运用雕塑手法提供了新的思路,生动逼真而有浓烈的田园风情,使我们的昨天和今天有了大量的用雕塑的手法制作壶嘴和壶把的素材。近代的《蟠龙云纹壶》和当代的《龙团壶》是这种技法的再现。
我国是玉品发现和使用最早的国家,大量用于陈设和实用的玉器工艺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太贴近了,也为人们利用和借鉴它带来了新的创作空间。玉琮是古代南方良渚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玉器工艺品,造型以圆方结合,庄重典雅。宋代官窑生产青瓷开片,后来的紫砂艺人们以玉琮的造型制作紫砂壶,当代刘斌芬的《琮壶》和周桂珍的《玉琮壶》均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明代工艺品的规整和敦厚,在建筑、家具、陶瓷等方面的独具匠心,使明代中期的紫
砂壶造型受益颇丰,制壶大家们追求平稳、工整、对称的庄重风格。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佳作,如李仲芳的《方壶》、沈予澈的《扁方壶》、许龙文的《砖方壶》、陈鸣远的《廉斋壶》、陈辰的《长方扁壶》、鲍仲梅的《宝鬻壶》等。客观上使制作工艺得到了新的提高,造型空间有了新的拓展。
清中期以后,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紫砂壶的造型艺术也如其他工艺美术品一样,生产工艺技术曾一度得到发展。而在艺术创造方面特别是在雍正(公元1723年)以后出现了衰退,出现了繁琐、堆砌等作风。但是,清代对于陶瓷工艺品的评鉴和研究较为重视,出现了许多专业论著,如《陶说》、《陶录》、《陶雅》、《古窑器考》等,对紫砂壶也不例外,为了继承和借鉴,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了紫砂壶造型的理性总结,出现了与当时其他工艺品所不同的创新制作氛围。一是始终保持原来的风格,民间各抒其巧、各显其长、朴素大方、意匠精致的作品不断涌现;二是迎合当时的需要出现了大量的加花鸟果木、龙凤走兽捏塑或壶体浮雕和仿生型,《风卷葵》、《鱼化龙》、《松鼠葡萄壶》都是这方面的典型的作品,同时开始出现印包壶、茄式壶、石榴壶,福、禄、寿也出现在壶体上。而且还出现了珐琅彩工艺用在壶体装饰上,华丽但不落浮躁。紫砂壶在清代的这种生产制作状况,是在其他传统工艺品的生产中所没有的,在当时其他陶瓷品种的生产中也绝无仅有。这方面原因有二:一是民间大量的艺人承袭前人的手工技艺。传统工艺风格,创作习惯不易改变,对清代满文化的传统难以接受,明末清初尚在的一批文人雅士也需要这种传统的风格。二是紫砂壶的生产制作工艺、工具装备较其他陶瓷相比,依赖性不是很大,手中的变化完全由自己掌握,不受制约。这样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为不同对象服务。前者淳朴自然,富于文化气息;后者刻意造作,具有匠心和雕琢气。各种不同的品种,流传至今。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如何对其发扬光大和升华应给予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清后期,由于客观上造成的舶来文化的进袭,产生了中外工艺文化的冲撞和磨合,以至于发展到交流和吸纳,使传统造型以及装饰又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类似于《洋桶壶》等典型特征的作品,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
综观各个时期“紫砂壶”的生产和制作,在数百年中逐渐形成的这个民族工艺瑰宝,它所创造的业绩,它的发展和沿革的轨迹,以及当今人们所创造的崭新的艺术风格,无不反映传统的精华和现实的创新,它所带给人们的是借鉴的丰硕和创新中的发展,在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