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瓷器在收藏中遇到稍有瑕疵磕碰,整器就成一大“瓷片”,其价值会大打折扣,故瓷器收藏中向来有句话叫:“瓷器碎了边,不值半文钱。”但在日本却有一件中国宋代残瓷被奉为国之重器,并誉为瓷器中的“维纳斯”,那就是日本著名的南宋龙泉窑青釉茶碗“蚂蝗绊”。
“蚂蝗绊”葵口茶碗(见图),高9.6厘米,口径15.4厘米,底足直径4.5厘米,整体釉面莹润如玉石光泽,茶碗底部有几道冲线,因为其冲线上的锔钉极似蚂蝗而得名。
关于这件瓷器,据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家伊藤东涯所撰写的《马蝗绊茶瓯记》一文中记载,大概是中国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日本高仓天皇安元初年),当时的日本武家之首平重盛为积极开展对宋朝的贸易,向南宋京城临安的育王山(玉龙山)寺庙布施了大量黄金,寺庙住持佛照禅师以此龙泉茶碗作为向平重盛的回礼而赠之。茶碗东渡日本后几经波折最终为室町幕府第八代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政所有,由于此时该茶碗流入日本已有二百余年,在流传过程中底部出现了裂痕,喜好艺术风流的足利义政觉此碗颇不尽人意,于是便派遣使者携带茶碗重赴中国,希望能重新照此烧造出一只一模一样的茶碗。但此时中国的明朝匠人已无法烧制出如此出色的青瓷茶碗,中国匠人在无奈之下只能使用金属锔钉,将裂痕补好送回日本(也有一说是丰臣秀吉从朝鲜找来工匠在日本工匠协同下将茶碗重新锔住)。足利义政重见此碗,见碗壁补上的金属锔钉如同硕大的蚂蝗,粘卧于周边,不由连呼“蚂蟥蚂蟥”,并大为赞赏其精妙的锔瓷技艺,从此该茶碗便被称为“蚂蝗绊”,并因此而名震东瀛。“蚂蝗绊”茶碗后由足利家流传至角仓家,最后由三井财阀捐赠给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作为一件传世瑰宝珍藏至今。
“蚂蝗绊”所使用的“锔瓷”工艺,说起来简单,就是把破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刚钻钻孔再用锔钉嵌住抓牢,使其恢复原样,既能再使用,又有观赏价值。但它却是中国最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
锔瓷技艺相传始于宋代,《清明上河图》上就有锔瓷艺人锔瓷的情景。明代时期的意大利教士利玛窦在《中国见闻札记》中对瓷器修补有这样的记载:锔补修复后的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开裂,而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就是盛汤水也不会漏。
锔瓷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出现各自手法,形成了中国、日本、欧洲三个最大的策源地。然而只有中国的锔瓷才能称作艺术,所以被称作锔艺。日本将传统锔瓷后用蛋清和白磁粉填缝改成了大漆金缮,所以只能称柳钉锔,而且在近代土见益弘继续改变锔瓷方法,没有保留古老方法,不能称作艺术。(黄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