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古人爱寄情于物。扇子是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艺术品。自古以来,不少文人雅士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扇子种类比较多。晚明文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对“扇”如是叙述:扇,羽扇最古,然得古团扇雕漆柄为止,乃佳;他如竹篾、纸糊、竹根、紫檀柄 者,俱俗。又今之折叠扇,古称“聚头扇”,乃日本所进,彼国今尚有绝佳者,展之盈尺,合之仅量值许,所画多作侍女、乘车、跨马、踏青、拾翠之状,又以金银 屑饰地面,及作星汉人物,粗有形似,其所染青绿甚奇,专以空青、海绿为之,真奇物也。
可见,团扇的出现大约早于折扇一千余年。并且宋代以前的扇子,大都是指团扇而言。团扇又称宫扇、纨扇。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有月 圆、腰圆、六角之形,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亦有洋漆、象牙之类。盈寸纤妍,皎洁如霜雪,可双面观赏。执于手间,有“笑隔荷花共人语”之意境。
因喜而藏
目前,研究团扇、收藏团扇的人不多。李晶却十分痴迷,似乎有些不合当今时宜。除此,他还喜欢昆曲,热衷于收藏各种古物,点翠、老银、折扇以及各 种小杂项。这些并非仅仅玩票,而是认真揣摩过的。在他眼中,这些偏冷门的小众雅玩都很有温度。比如,一把团扇,即使已残破不全,仍然有着不可言喻的美。
李晶告诉我,他刚开始收藏的多是点翠和老折扇。在收藏的过程中,也收到了一些老的残破的团扇框子,很精美,特别喜欢,但很难找到师傅去还原它,于是就开始有序地收进老的团扇,去琢磨、研究,尝试慢慢修复这些残缺之物。”
我有点困惑地问:“团扇似乎是古代妃嫔仕女的喜爱之物?”
李晶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团扇本身跟性别无关,它是男女都可以用的,你看一些传统的书画里,男性用团扇是非常多的,就是他本身是没有性别之分。在收藏圈内,可能相对来说男性会多一些。”
当代学者扬之水在给孙机先生的文集《寻常的精致》写序时指出:“不是古玩欣赏,不是文物鉴定,只是从错错落落的精致中,收拾一个两个迹近真实的生活场景,拼接一叶两页残损掉的历史画面。”——反用在他身上,亦是确评。
为了寻访老手艺,李晶移居苏州桃花坞一带。这里自古人杰地灵,手工艺相当发达。明中叶以降,全国经济贸易发达。江浙一带,丝绸、木器、紫砂、竹 刻、刺绣、漆器、玉石、金属工艺等手工业欣欣向荣。清代校阅《长物志》的学者伍绍棠指出:“有明中叶,天下承平,士大夫以儒雅相尚,若评书品画,沦茗焚 香,弹琴选石等事,无一不精,而当时骚人墨客,亦皆工鉴别,善品题,玉敦珠盘,辉映坛坫。”
李晶在桃花坞找了一间老宅子,据说这里曾经是位苏州御医的旧居,和居民间杂在一起。居住在这里,他似乎才真正找到自己,每日听戏唱曲,试茶阅书,赏玩品鉴。
后来,李晶又搬到苏州博物馆旁边的宅子里,并将此取名“嗜闲居”,此字典出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余嗜閑,雅好古,稽古之學,唐虞之訓;好 古敏求,宣尼之教也。”室内摆满手作团扇、缂丝布料、老织布机、老银饰品,很是雅致、古朴,更是传递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天人合一的艺术思想和淳朴返真 的审美格调。
守我匠心
修复老的团扇久了,李晶对传统工艺有了更多的领悟。
“修复老的团扇,过程相当复杂。比如扇面部分,得亲自配上老的缂丝、罗、刺绣等物。扇柄部分,让银匠师傅细细镶嵌上合适的老银花片。”李晶说道。
李晶印象深刻,修复第一把团扇的时候,虽然花了很多心思,但不能按照最初的想法做出来,当时就跟浇了盆凉水一样,心里很难受。一次次地交学费,但从未气馁过。如今,一晃三年多过去了。
老的团扇自然好,但是数量太少。因而,李晶开始慢慢琢磨以传统的工艺手法去制作一些新的团扇,通过金银錾刻、镶嵌、烙画、雕刻、大漆等等技法去 打磨出一把扇子。如果是比较复杂的团扇做下来可能需要十来位师傅共同配合才能完成,而他要做的除了设计图稿、配线、装裱扇面、特殊型制的扇框制作外,更重 要的是需要安排监督好每一位师傅的工作。
李晶笑着解释道,“传统的团扇工艺技法很多,彼此也不是单一的。有的人擅长制作扇面,有的人擅长制作扇框,我希望能够很好地把这些工艺结合起来,让它很完美的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除此,李晶对扇面、扇柄,甚至穗子都十分讲究。他喜欢使用缂丝扇面,但是又不仅限于缂丝,绫罗绸缎、刺绣织锦等等不同材质都会为他所用。扇柄多 数采用竹质或者珍贵硬木,如湘妃、凤眼、梅鹿、紫竹、玉竹、红酸枝、黄花梨等等。扇面则以宋元工笔画、明清绘画作品为主要题材。
李晶拿出几把团扇来,比如其中的一把仿清代宫廷缂丝牡丹花团扇,手工錾刻金扣头,苏绣扇档,清代菠萝漆扇柄,老银香炉双面扇坠,整体上看,浓淡相宜,清妍淡雅,令人爱不释手。
李晶向我总结道:“团扇本身是很丰富多彩的,从扇面、扇柄、扇框、扇坠的不同材质和工艺,每一个细节都十分耐人寻味。所以,制作新团扇时,我一定会保留传统的韵味在里面,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
李晶娓娓道来。而我也能从中感受到他此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