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新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邮票上使用“志号”的国家。相信很多朋友都非常感兴趣,究竟“志号”是如何诞生的呢?又是谁创造了这个对集邮爱好者来说“特实用”的发明呢?本文将为你解密。
首先照顾一下刚入门的朋友,简单解释一下: 什么是邮票的志号?
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有些邮票的左下角或右下角有“纪”、“特”这类的字样以及一些数字,这叫邮票的志号。志号包含两层意思:“志”是有关发行情况的记录,起票种定位作用;数字为“号”,主要是记录发行年份及顺序套号、枚号等。中外邮票原本都没有志号,在邮票上编印志号,是我国邮政部门的独创,也是新中国邮票区别于旧时邮票的特征之一。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开始,就把志号印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底边位置上。而这套划时代的邮票,就是《纪1 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个别邮票目录简称为“纪1 政协”。
好了,终于要说志号的诞生,这背后究竟有着一个怎样的故事?而讲述这件事的人,也正是新中国第一套邮票的绘制者,我们熟悉的一代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先生。
他在个人自传中这样写道: “我注意到图稿下方写着“中华人民邮政”字样,立刻感觉出制作这套邮票是一项不寻常任务。
我又是一连几天几夜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紧张地修改和绘制图稿,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任务,使这套邮票于1949年10月8日发行。
邓连普握着我的手说:“你为新中国邮政事业立了功。” 所以,孙老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志号的创始者是邓连普先生。
险些闯祸的第一套新中国邮票 当时,邓连普认为第一套邮票的设计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了,便专程跑到上海,将设计图稿送至商务印书馆准备印制。孰料,设计稿刚送抵上海,中共中央就下达了一项重要通知:“将‘政协会议’纪念邮票上的铭记由‘华北人民邮政’改为‘中华人民邮政’,以便用于全国统一发行。”邓连普一想,这可咋办?再送回北京修改肯定是来不及了,于是只好在上海当地找到邮票设计师大师孙传哲,请其对样稿进行简单的修改,就匆忙送进印刷间,开机印制了。
1949年9月下旬,邮票的票样印制完成,邓连普二赴上海亲自监查。可没想到,这一查不要紧,又查处了大毛病:老邓发现政协会议会徽正中有4面红旗,而邮票的票样上仅花了3面,平白无故少了1面。
新政协的会徽中有4面红旗,而邮票的初稿中却少了一面。好在问题被及时发现,最终正式发行的邮票中修正了这一错误。
邓连普顿时一脑门子汗,不过冷静下来一想,还是庆幸多亏自己勤快,亲自跑到上海来发现了这个问题。否则,要是把这么重大、这么严肃的题材给搞错了,这还不酿成大祸,整出政治问题呀!于是他急忙电话通知相关部门再次修改邮票图案!这次总算是没再出什么纰漏。直到1949年10月8日,“纪1”邮票正式发行出来之后,邓连普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恐怕除了他本人,谁也都想不到,看起来设计如此精美,寓意这样美好的“新中国第一邮”背后竟然还蕴藏了如此曲折的故事吧!
邓连普先生后来回忆道:筹印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从1949年初夏开始。作为经办此事的我非常兴奋。我联想到年轻时的集邮活动。那时北方文化水平与京沪等地相差很大,集邮活动落后,消息闭塞。一个初学集邮者拿到一枚邮票,要想知道其发行年代、全套几枚等是很困难的。特别是邮票社卖的袋票,每袋一般为100枚至500枚,或更多些。有人说:“一付中草药产自全国各地,而一袋邮票来自世界各国。”要将一袋中的各国邮票分清国别、套数、每套是否齐全是很难办到的。
我想到将来,当一初学集邮的人收集到一枚新中国邮票时,是否也会像我年轻时一样?一个外国人看到新中国邮票,是不是同我当年看到外国邮票同样糊涂?为了帮助集邮者解决这个困难,我决心找出办法,经过反复考虑,设计了志号,送给一些同志看,他们都能看懂志号的涵义。最后经领导同意,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就开始使用志号。
以上就是新中国第一套使用“志号”的邮票,其诞生背后的曲折经历。
心语:在邮票上使用志号的方法,眨眼间,已经过去了60多年,虽然邮票志号的形式几经变化(文革时期曾一度中断),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有人说是世界邮票史上的一个创举,成为新中国邮票的显著特征之一。而我说,邮票志号在整个中国集邮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神奇魔力,未来或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陈小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