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收藏古印几十年,2009年个人藏品集出版之后,很少再买了。近年只是经常在网上浏览,前年在一收藏网站看到此印,我关注了一下发帖时间已有三四个月了,发帖人一再提旧帖,显然是有意出售。此印瓷质,制作有些粗糙。印面见有双鱼纹图形,在鱼腹中横置两个篆字。帖子中有人要求解读文字,可发帖人一直也未作回应……我看到后思考片刻,明白了这两个篆字的含义,随即发出询价信息,汇款,遂将其购下。
印文“尺素”。图1为实物照片,图2为印蜕。纵2.3厘米,横1.6厘米,高1.7厘米。印面长方形,印纽、印背施青白釉,板状钮有穿。印面作朱文,“尺素”二字横置于鱼腹之中,这两个文字近似小篆书体,但篆法不标准,笔画结构中有省略。以“素”字明显,此字小篆上部结构,中竖笔两侧应为两个叠置的“∧”,而印面中此字省略成一边一点;下部“糸”篆书结构本应作上下叠置的扁“口”形,与下面“小”字连接,印文中将叠置的扁“口”省作一个圆点,这种比较随意的篆书印章,在民间私印中经常见到。常规说,印章文字都是刻成反字,抑押出来的印蜕则为正字。而此印相反,印面文字为正字,盖出印蜕则成了反字,加之篆法结构的随意,这些都给正确释读添加了难度。这种“正字反文”印,在宋元时期私印中时有出现。此印双鱼纹图形体态丰腴,图纹上部有双鱼嘴、双目,左右两侧有鱼翅,下部有鱼尾,呈三叉状,鱼纹图形很夸张,好像是剖开鱼腹才能见到“尺素”二字。
“尺素”也称“尺素书”。在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左右,故名。“尺素”泛指书信或传递书信。在古代有“传尺素鱼”典故。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的乐府诗集里,说的是离别的亲人之间书信往来的思念之情。《饮马长城窟行》全文:“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在宋代秦观的《踏莎行》词中也有对“鱼传尺素”的描述。词的全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上面两段文字都与“传尺素鱼”关联,说的是鱼腹中有传递书信的记载。而收集到的这方南宋小印,画面的鱼腹中有“尺素”二字刻文,印证了“尺素在鱼肠”。从“尺素”二字的释读到“双鱼纹”图形,结合汉代乐府诗,解读了这方南宋小瓷印。真没想到一方鱼纹小印,告诉了我们一个传承久远的成语故事。此印有如下几个特点:(1)属于古代成语典故印,有故事;(2)印面是由“图形”与“文字”两种形式相组合,内涵丰富;(3)时代南宋,岁月久远;(4)古代玺印遗存中瓷质的印章相对稀少;(5)印文、印体保存完整。
有关中古时期瓷印余还收藏有几方,据资料介绍瓷印制作分两种工艺,其一,在生坯上刻制印文,然后烧制;其二,为模压制作,阴干后再经过烧制完成。观察此印,印文字口圆滑,底面平整,其制作工艺应该属于模压法。
古印收藏,需要鉴赏能力,常规来说,古玺印中使用文字都是篆书体,所以要求对篆书的释读,同时还要具备一些必要的印学知识,见多识广,久而久之就会锻炼出一双慧眼。试问你能看出这两个字与图纹的含义吗?收藏,在于发现与研究。(作者 孙家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