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所谓“弱水三千,只饮一瓢”,在众多艺术品类中,收藏家杨卫独爱收藏青花釉里红。时至今日,杨卫的青花釉里红瓷器藏龄已超二十年。收藏周刊记者在其位于深圳蛇口的青花釉里红博物馆首层一百多平方米的空间里,看到了密密麻麻地摆放着不同年份、不同来头的青花釉里红瓷器。“这里的空间有限,我只从湖北运来了500件左右的藏品,还有部分没运过来!”杨卫称,虽然深圳蛇口这个地方前后筹备了一年才基本像样,但他仍然感觉不是十分理想,虽然“青花釉里红古陶瓷博物馆”的牌子已经醒目地挂在了目前蛇口的这栋独栋的建筑中,但在杨卫看来,“目前还在寻找更合适的地方,要把我的所有青花釉里红瓷器按照一定规格陈列出来,至少要2000平方米的场地”。谈及自己的收藏观,杨卫毫不掩饰地称“收藏的最高境界是捐”。
青花釉里红成品率远比其他品种低
收藏周刊:您最初进入收藏这个领域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独爱收藏青花釉里红?
杨卫:1986年前后,那时候刚刚上高中,一开始是玩邮票、铜钱。玩了两年之后,遇到了黄冈中学的一位历史老师,他玩瓷器。因为他,我迷上了瓷器。后又拜南京博物院资深瓷器研究专家张浦生先生为师,跟他学习瓷器鉴赏。但不管是个人精力还是财力都有限,玩不全也玩不精,所以,偶然机会才选择了青花釉里红,因为青花釉里红非常难烧制,成品率相对其他品种要低。
收藏周刊:成品率相对其他品种要低?怎么理解?
杨卫:它是高温釉下铜红和钴料同时在一个器具上表现出来的结果,工艺非常复杂。实际上,传统说法:青花有红格外不同!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温度把握恰如其分的话,颜色最艳丽,但如果温度高了,红色部分就会飞掉了,颜色会发白;如果欠烧的话就发黑。但要注意的是,过去没有温度计,温度都是依靠窑工在观察口上观察判断,所以难度十分高。
另外,在绘制的时候,也有不一样的要求。同样的铜料在笔上蘸取的分量不同,哪怕同样的温度,出来效果也会不一样。
还有窑的火焰问题,如果在烧制过程中,不小心“漏气”了,有氧分进去,烧制就会不纯,有绿斑,所以,青花釉里红的成品率极低,因此,能找到成色好的的瓷器,都十分珍贵。传统的古玩行里经常这样讲:“如果收到一件青花釉里红或者卖出去一件青花釉里红,在行内要请客吃饭。”也是这个原因。
瓷器鉴定看气韵是最高境界
收藏周刊:现在已经收藏了500多件青花釉里红陶瓷,这个量对于您来说,属于什么阶段?
杨卫:我的目标是一千件,还有四百多件的空间。但不要小看“四百多”这个数字,实际上是遥不可及的。重复的、一般的我基本不会再收了,至少是要造型、画面都独特,有艺术性才会考虑。
2000年以后,随着内地文物艺术品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国外的内地文物艺术品市场普遍低于国内,我常常去国外淘宝,几乎每年都出国两次,春季去纽约的亚洲艺术周,秋季去伦敦参加几大知名拍卖行的拍卖会。每次总能带回二三十件,但现在没有这种事了,今年我们去一趟英国,能买回来的也就四五件,而且还是小件的。
收藏周刊:建立青花釉里红博物馆的初衷是什么?
杨卫:主要是为了传承,因为博物馆肯定是赚不了钱的,我个人喜欢收藏。大到一个国家、民族,小到一个单位、家庭,个人的胜利归根到底皆是文化的胜利,收藏的实质是收藏文化,物件只是载体。收藏的过程及结果是承担社会责任完成个人实现相结合。每一次、每一段的收藏经历皆是不可复制的行为艺术。以平常感恩敬畏之心对待好与不好的结果,善待过程和结果和先人们留给我们的每一件藏品,同时一定要有回报社会践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担当。这些物件不仅仅是一件器具,它背后包含着文化,包含着工艺、民俗题材,文化含量都很高。我的初衷是把青花釉里红这些器件保存下去,把其背后的文化传承下去。作为一个梳理者,我想把它集中起来,把青花釉里红瓷器的文化脉络呈现给更多的人看。说到最后,收藏的最高境界还是捐。文化是人类的,只是恰好在这段时间,我有幸、也有缘分保管它们而已。
收藏周刊:谈谈您对青花釉里红的鉴赏秘诀?
杨卫:首先确保真,行话讲就是对的。如何保证是否对?要靠岁月练就的一双慧眼,专注去做一件事情需要七到十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专业。我从入门到入手花了大概有七八年的时间,也买过错误的东西。第三,就是要有标准件,要多到博物馆看,长期下来,才能在心中形成一种自己的参考标准。“大开门”与一眼假都会有独特的气韵在,只有长期积累了经验与增长了见识,真假有时候才完全能感觉得出来。瓷器鉴定看气韵是第一层境界亦最高境界,而上手后判断则是第二境界,当然,我不反对眼学鉴定和仪器鉴定相结合。
康熙早期披麻皴
山水青花釉里红大笔筒
杨卫介绍,这是2014年11月从伦敦邦德街邦瀚斯拍卖会上买到的“康熙早期披麻皴山水青花釉里红大笔筒”,这件笔筒是英国大收藏家古董商Marchant(其家族从1912年开始从事中国的古董)在1998年从一个叫Berwald的东方艺术品公司那里购得,直至这次拍卖会。画“披麻山水”青花釉里红的大笔筒少之又少,至今只在法国巴黎博物馆跟Butler家族收藏中有发现,但是画工都不如我们青花釉里红博物馆这一只,所以这只笔筒堪称康熙同类题材的代表作。
清乾隆豆青地青花釉里红
爵禄封侯
从器型上来讲,它是一个盘口樽,是乾隆的,尺寸够大。因为越大,越不好烧,容易变形。第二个,明清件上面的主题的纹饰。在明清时有句话叫:“画必有意,意必吉祥。”这个器物典型地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中庸之道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我们中国人讲究含蓄。这个瓷器画面上的喜鹊、梅花鹿、蜜蜂、猴子寓意深刻,雀通爵,预示加官进爵,爵禄封侯,寓意当官的意思。这类有故事性的青花釉里红都很少有。
青花釉里红
釉里红是我国的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它是用铜作着色剂的色料在坯体上描绘各种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故称“釉里红”。
釉里红有单独装饰的,但大多数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又称青花加紫。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到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因此,青花釉里红瓷成为我国珍贵的品种之一。青花釉里红出现于元代,无论从传世数量、工艺难度、创烧时间及装饰效果来看,青花釉里红的技术含量最高,相较于青花的淡雅、釉里红的热烈,青花釉里红则兼具二者之美,形成青红相间、冷暖对比、动静相宜的审美特征,弥足珍贵。(作者 梁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