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近日,大家围绕“基弗在中国”,基弗却不在场的事件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就此,“凤凰艺术”已相继推出了数篇观点文章,如昨日发表的徐梦可撰写的“博物馆、中间地带与当代艺术家——从“基弗在中国”展览风波谈起”一文,作者积极探讨了美术博物馆与当代艺术之间的“中间地带”,即映射美术馆系统与法律、社会、商业之间的多重关系。但对于发生这一切关系的艺术作品与商品价值,终归会把问题指向艺术家与收藏家在艺术系统中的价值位置,因为没有藏家的支持就不会有艺术市场的繁荣,没有市场繁荣,就不能促进艺术的蓬勃发展。今天,“凤凰艺术”继续为您推出一篇旅德艺术家蓝镜的文章——“也说说收藏家的利益”,笔者从艺术的长远利益和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争的显明角度,来观看艺术市场乃至“收藏家的利益”。
从艺术的长远利益和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争的角度来看,把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用巧取的办法弄到中国,要比尊守现有的国际艺术市场规则更有先行权。
“艺术家的意志高于一切”的确在欧美一些国家是共识,法律也给艺术家提供了几乎是网开一面的自由和宽容,艺术家在涉及社会和政治题材时,几乎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但是在涉及艺术家和收藏家的利益时,法律却为收藏家的利益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收藏家的支持就不会有艺术市场的繁荣,没有艺术市场的繁荣,就不能足够促进艺术的蓬勃发展。如果法律过分强调艺术家的利益而忽略收藏家的利益,其结果说到底还是损害了艺术家的利益,这个道理很简单,有一点推理能力的人都会明白。
关于艺术市场:无论在哪个领域,垄断都是有害的,艺术领域也是如此,敢于破坏垄断是一种勇敢的尝试,也许自己会受损失,但是尝试一下还是值得的。
大道理不会讲,我只讲我个人的体会。在我生活的圈子里大都是和艺术有关系的人,要么是艺术家,要么是批评家,要么是艺术爱好者包括收藏家。说实在话,我对收藏家的好感往往大于对艺术家的好感,这不仅仅是从我作为艺术家个人利益角度出发的。艺术家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大都需要极度的自我主义,有些艺术家即便是用作品很大程度引导了社会发展,他们的出发点也往往是极度自我或个人英雄主义的,这不是坏事,优秀的作品出世需要这样的人格存在。和艺术家相比,很多收藏家有同样或更多的奉献精神和超世俗精神。所谓艺术无价有双重涵义,可以说艺术是用价格无法衡量的宝贝,也可以说艺术是毫无实用价值的多余之物,在当代艺术中还尤其强调艺术的无实用价值性。把艺术从无实用价值的东西变成了价值连城的宝贝,这是谁的贡献?是收藏家的贡献!艺术能作为记载人类文明历史之物走进博物馆并永久性地保存下来,这是谁的贡献?有艺术家的贡献,但更有收藏家的贡献!
涉及到艺术家的意志和收藏家意志的问题,很多人强调艺术家不应该受市场的影响,说这话的人大都不了解世界顶级的收藏家,收藏家到了一定的高度,他们根本不愿意去影响艺术家的意志,他们一旦意识到某艺术家有讨好市场的倾向,马上会坏掉他们想收藏这位艺术家的胃口,他们就喜欢特立独行自己爱咋地就咋地的艺术家,就喜欢用自己的钱去怂恿有才气的艺术家去任性地玩,由着性子来,才能创造出远超世俗的作品,那些看人眼色行事的“艺术家”,本人就浑身俗气,你让他怎么去做不俗的作品?艺术家的意志高于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收藏家的配合。
以上说的都是我在国外生活时产生的感受,现在说说国内。现在大家都喜欢用语境这个词,语境,就是同样一句话拿到不同的环境中去说会有不同的意义。中国的艺术市场和欧美一些国家相比还很年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由欧美艺术市场诱发的。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富人开始收藏艺术了,这是一个好势头,但是和国外一些富了几代完全脱离普通人世界的收藏家相比,中国这些新富起来的收藏家在收藏理念上有所不同,一是他们自己脱离世俗世界的愿望还没有那么强烈,名芳千古还不是自己人生中最高的追求;二是他们自己还没有任性够,所以还没达到拿着钱送给艺术家让艺术家任性玩的程度。我觉得这些现象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等到富二代富三五代成熟之后,自然就会出现把名芳千古当成终生追求的收藏家,把艺术看得高于现实利益,而这样的收藏家会慢慢把“艺术家的意志高于一切”的理念变成一种共识。
在目前的中国,削减收藏家的利益,压制收藏家的意志是操之过急的。人家刚刚产生了点收藏的兴趣,却发现当收藏家也不是一件那么好玩的事,还不如去把自己家的祖坟造成一座大庙见效,而这种认知趋势说到底是损害艺术家利益的。
每当中国又出现了一个任性的收藏家非要任性地玩一把,我心里都是有一点高兴的,不管怎么说他们都还是把钱用在艺术上玩的,而艺术在玩的过程中本身总是受益的。
另外补充一点,有人会说,在那些愿意在中国艺术市场上玩的国外收藏家中,有很多根本不是把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人。的确如此,但是我仍然对这些收藏家心怀感激,因为在国际法还没有实际效力,在中国的法制还没有特别完善的情况下,把自己价值连城的收藏转移到中国,无论是展示还是出售,都是要冒着一定风险的:一是经济上的风险,二是他本人和其他藏家及画廊关系恶化的风险。这些人,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大都是对中国持有特别的感情,喜欢情绪或义气用事,他们相信艺术无国界,而这种无国界的观念对中国当下的艺术市场是有益的。
关于作者:蓝镜,旅德艺术家,曾任职于博伊斯最大的收藏馆德国莫伊朗德美术馆。(作者 蓝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