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影视剧的经典台词在今天可谓家喻户晓。当然,圣旨中的文字并不只有这八个字,它的遣词造句以及样式也不是一般的文书可比,它的精美与华贵更是凸显了皇家的雍容与气派。真实的圣旨到底是怎样的呢?它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带着疑问,记者近日在安徽省档案馆目睹了圣旨的风采。这是一份乾隆年间近三米长的五彩圣旨,它宽30厘米,为五彩锦缎制成,分黑红黄白紫五种颜色,两端绣有两条提花翻飞的银龙,“奉天诰命”四个篆体字端庄古朴,正文用汉文和满文合璧写成,圣旨的材质为上等的蚕丝。
五彩圣旨上写着什么
圣旨正文汉字皆为端庄的楷书,字体气度雍容飘逸。上面写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沛酬庸之庆典,茂对皇庥,宏锡类之殊荣,曲成臣孝。尚选乃光禄寺少卿额外行走加一级,吴炜之祖,箕裘绍绪,诗礼垂声。诒厥孙谋,树芳规于珂里;绳其祖武,奏茂积于彤庭。兹以覃恩貤赠尔为朝议大夫、光禄寺少卿加一级,锡之诰命。于戏!开堂构以宏基,德钟家庆;沛丝纶而锡命,泽渥泉台。制曰:德门衍庆,渊源早裕。夫孙谋盛世推恩,纶载扬。光禄寺少卿额外行走加一级吴炜之祖母洪氏,高门毓德,华阅传芳。有谷诒孙,赖同心于内助;自天申命,表异数于中闺。兹以覃恩貤赠尔为恭人。于戏,光生褕翟,常昭彤管之辉,德媲珩璜,允著徽章之色。”落款是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圣旨中的吴炜是歙县人,他是康熙二十七年的进士,曾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光禄寺少卿。光禄寺,是掌管皇帝膳食的机构,光禄寺少卿,则是光禄寺的副官。但这件圣旨的授予人却不是吴炜,是乾隆皇帝赐给光禄寺少卿吴炜已故的祖父祖母的。
在这份圣旨中,首先表彰了吴炜的祖父母,教育孙子有方,培养出吴炜这样一个优秀的官员,并用了大量文言排比句将他的祖父母描述成一位有德有能的人。然后对这对已经离开人世的老夫妻进行了“貤赠”。这份圣旨中提到了“貤赠”。清代封赠制度中,文武官员以自己所应得的爵位官阶,呈请改授予亲族尊长,称为“貤封”,若其人已死,则称为“貤赠”。当时吴炜已经获得了光禄寺少卿额外行走加一级的爵位官阶,已经是四品官员,他已故的祖父也相应追赠了同等级别的官阶和爵位,而他已故的祖母按照官员夫人的封号,也相应地被封为恭人,按照清代的制法,三品官员的夫人被称为“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最早的圣旨
圣旨,是中国传统帝王布告臣民、委任官吏、册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谕外邦等专用的一种文书形式,体现的是帝王的权力与威严。圣旨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并无固定的形式,从先秦时期遗留下来的文书和青铜器铭文中常常可以见到训、诰、誓、命等,就属于早期的圣旨,例如周武王起兵伐纣的檄文《牧誓》可称得上最早的圣旨。春秋战国时期,圣旨多为命、令、政。直到秦统一六国后,改命为制,改令为诏,圣旨才有了标准称谓——制、诏、诰、敕四种形式,并一直沿用到清代。
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圣旨均为卷轴形式,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而有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五品为黑牛角轴。圣旨的宽度一般在33厘米左右,它的长度历代并没有硬性规定,长的可达5米,短的也有约两米。
圣旨的内容及分类
圣旨有诰命、敕命之分。在漫长的专制时代,形成了一套等级森严的官员封赠制度,利用它来满足官僚士大夫“上荣祖考,下及子孙”的欲望,使之效忠朝廷。依照清廷制度,覃恩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发给诰命;覃恩封赠六品以下的官员及世爵有袭次者只能发给敕命。夫人从夫品级。
明清圣旨一般由翰林院撰拟,经内阁大学士奏定之后,按照品级填发,文字上采用满汉合璧的书写,汉字用骈体文,格式上也有严格的限制。起首是“奉天承运”的固定格式,“奉天”来自西汉大儒董仲舒《春秋繁露》的“受命于天,天意之所予也”。“承运”则来自先秦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又配之五德,每一个朝代都代表其中一德,五德循环往复,朝代便兴亡绝续。先是简述皇帝的相关旨意,然后是被封赠者的任官事迹或功绩,最后是封授的品秩、袭次等。诰命和敕命封赠的范围规定,一品封赠三代,二品、三品封赠两代,四品以下封赠一代。(作者 武丽敏 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