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茶叶末釉源于唐代,经宋、元、明相继烧造,至清代雍正时期唐英督陶,在继承古代制瓷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白瓷胎上,精工细作,巧妙地控制焰性,使之产生富于变化的多种色泽,庄严肃穆,令人回味无穷,使其成为一种名贵的颜色釉品种。
茶叶末釉亦属无光釉,釉色深沉而含蓄,造型和釉色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官窑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茶叶末釉艺术风格庄严肃穆,故多施于大件的尊、缸、罐、瓶等器物上,给人以雄伟博大之感,即便是少数小件器皿,也多是仿古造型,且做工精细,显现出端庄古朴的艺术风格。追求釉色的层次变化,增加色彩的韵律感是茶叶末釉又一特征。茶叶末釉的烧成不稳定,温度、焰性都会使之产生窑变,偏绿、偏黄都是常有的事,故唐英在记述这种釉时描写出三种釉色,即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其实这三种釉色均是同一配方,只是烧成过程中产生窑变所致。工匠不能完全控制窑变,但可以基本控制变化范围,使茶叶末釉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茶叶末釉作为釉色名称,始见于《陶雅》一书,该书所称茶叶末,是指清代官窑那种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的瓷器,因其极类似茶叶细末,故名“茶叶末”。从工艺学角度分析,其呈色肌理是因釉中的铁、镁与硅酸化合而产生的结晶,是由于烧成时焰性和温度的差异可产生多种变调,如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老僧衣等,都是形容其色泽的俗称。因茶叶末一词通俗易懂,故现在学术界统称为茶叶末釉,但在清代官窑此种釉色的创烧人唐英处,该釉色被称为“厂官釉”。唐英发明的“厂官釉”,系仿直隶厂官窑的缸、钵类粗瓷的造型,而以白瓷胎代替了缸胎,且精工细作,从而使其成为一种名贵的釉色瓷。
从宫中传世品来看,清代茶叶末基本都是江西景德镇御窑厂所烧造,数量多,品种全,制作精美,主要集中在雍正、乾隆二朝,嘉庆、道光、咸丰、光绪朝也有烧造,但数量不是很多。其中雍、乾二朝特色较鲜明。雍正茶叶末从釉色上看最具魅力,釉面细腻,色泽幽静匀润,颜色多变。唐英在《陶成纪事》中载:“一仿厂官窑,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雍正茶叶末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一个“秀”,端庄典雅,讲究线条变化,简洁质朴,刚中带柔,注重上下比例之间的协调,空间关系上的适度,整体的协调统一,可以说厚重古拙与轻盈秀丽兼而有之。乾隆茶叶末首先是胎体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时略厚,釉面匀净,有的带棕眼和丝纹,光泽莹润,釉面色调有深浅之分。嘉庆朝初期茶叶末釉瓷器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如直颈瓶、缓带耳葫芦瓶、盘口瓶、扁瓶等在造型、尺寸、釉色上与乾隆朝作品基本一致,若不看底款,有的器物很难区分,说明当时制瓷工艺有较高的水平。
在茶叶末釉的美学特征中,集中反映出中国颜色釉瓷器的传统美学内涵,此种釉色至今在景德镇仍有生产,且十分名贵,这也体现出茶叶末釉的生命力所在。(作者 万荻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