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我当过文学编辑,也写书,上过《百家讲坛》,这些都是无形资产,我做民营博物馆就沾了‘名气’的光。”近日,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接受了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专访,谈到了自己的作家身份、经历,也提到了民营博物馆创办、发展的一些问题。他表示,自己十分期待,未来对于社会上公认办得好的那些民营博物馆,国家可以给予一些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让其发挥更大作用。
马未都出生于1955年,曾当过几年机床铣工,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他与著名作家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
天津美术网讯 《青年文学》杂志编辑、作家……这些身份让马未都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阅读各类文学作品。他也曾不止一次在活动中提到阅读与阅读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影响。在他看来,养成阅读习惯比阅读本身更重要。
“书可以反复读,不强求每次读书直接获益。”马未都说,每个人很难确定读的什么东西对人生有作用,“而且现在的读书环境是很好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马未都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收藏逐渐颇具规模。1997年1月,马未都创办的观复博物馆正式开馆,是国内第一家法人资格的民办博物馆。
聊起创办观复博物馆的经历,马未都感慨颇多。他说,民营博物馆的经营确实是存在一些困难,“而我当年创办观复博物馆的时候,场地是租来的,没有固定馆址”。
“因为注册得早,我的博物馆就叫了‘观复博物馆’,地址在北京,但名字里没有北京字样。现在,我们要到全国各地去做博物馆分馆,走到一个地方,就得注册一次:到上海要注册为‘上海观复博物馆’到深圳就得注册为‘深圳观复博物馆’,这就给我们办馆带来了巨大麻烦。”马未都透露,自己曾经向相关部门呼吁,能不能将观复博物馆办成一个“试点”,开办分馆只需备案,无须注册,“但这个障碍这么多年也没解决”。
马未都觉得,目前国内民营博物馆数量大致占到了博物馆总数的20%,观复博物馆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仍然会有这些麻烦,就更不用说其他小一些的博物馆,“我能支持到现在具有偶然性。我当过《百家讲坛》主讲人,还算受欢迎,也出书。我算是个有无形资产的人,办博物馆算沾了这些名气的便宜”。
“所以,观复博物馆不具备可复制性。就全社会来说,要办好民营博物馆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上述偶然因素上。”马未都期待,对于社会上公认办得好的那些民营博物馆,国家未来可以给予一些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