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20多年来,我倘佯国内外艺术品市场,五彩缤纷,酸甜苦辣,尽在其中。风风雨雨,感慨良多。现就书画收藏的相关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同行。
有人说藏家应只收一流大师的作品才有档次,而不需要收藏其他画家的作品。的确,投资收藏大名家,会有很高的回报,但如果片面追求投资价值,忽视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就有违收藏的宗旨。对收藏而言,大名家有不成熟的作品,小名家有高妙精彩之作,从美术史的角度看可以说各有长短,从收藏的角度看,也各有千秋。
中国幅员辽阔,就像各地都有土特产一样,画家也有地域性,有些地方名家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也能得到当地收藏家的赏识。清代有过“人人八大,个个石涛”的情景,现在又有“家家白石,户户大千”的现象。然而,有杜甫诗曰:“月是故乡明。”我以为,广东的藏家应该重点收藏岭南画派,广西的藏家应该重点收藏漓江画派,陕西的藏家应该重点收藏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等。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书画家的价位也是水涨船高,现在陕西、广东、四川、湖南的有名画家的市场价值上涨很快。收藏地方名家不仅能为当地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其未来的升值空间也会无限宽广,岂不是两全其美?最近看到郎绍君的一篇文章,他说:“如果不能认真研究这些小名家,我们就很难真正认识那些大名家。没有对小名家作品的大量收藏,艺术史将是残缺不全、混沌黑暗的。”
大家谈到很多的是收藏需要眼力、财力、魄力,我加一力,叫耐力。书画家的作品是他的心血结晶,就像是他的子女;藏家的藏品也像是他的子女,他们卖书画就像子女婚嫁一样,要选好人家。这就要求收藏家需与画家及家属有良好的关系,而培养良好的关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耐力。也有人说可以去拍卖公司买,拍卖公司传承有序或者是有1980年代之前出版著录的作品。但一是少二是贵,绝大多数人买不起。我跑了二十多年海内外拍卖会,常常是失望而归,绝大多数藏家走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从投资方面说,出手书画也要有耐力。2010年11月初,在上海世界华人收藏大会上听香港大收藏家张宗宪演讲,他说真正的收藏家要有耐心将藏品存20年到40年,那利润是很可观的。我推算了一下,40年前,也就是1970年以前,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傅抱石、徐悲鸿、李可染、陆俨少等大师的作品,几十元、几百元一张。现在他们的作品已经翻了几千倍乃至几万倍,有的大师作品已经进入亿元时代。2015年11月15日,李可染创作的《万山红遍》以5800万元起拍,经多位买家数十轮的竞夺,最终以1.84亿元成交。40多年前,荣宝斋花80元把李可染这幅约3.1平尺的《万山红遍》收入囊中,可见艺术品的魅力和升值空间无可想象。2011年5月22日,中国嘉德2011春拍首次推出的古代及近现代书画联合夜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在北京举槌,其中最受瞩目的拍品——齐白石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该作品的原藏家刘益谦净赚3.5亿,他收藏只有六、七年的时间,投资收益却达150倍。这类例子不胜枚举。我想张宗宪说的是有理的,收藏投资是以时间换取利润空间。有的人今天买明天卖,春拍买秋拍卖,就等于是物流公司,只能赚点辛苦钱,意义是不大的。
近几年艺术品市场价格下行,有人说艺术品市场出现了巨大的泡沫,呼吁艺术品市场要回归理性。我认为,暂时的价格回落很正常。现在国家正采取强有力措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扩大不断深入,经济发展也会越来越快,富裕的人会越来越多,懂收藏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而艺术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收藏市场的高潮低潮总会有的,但不能否认总体的向上趋势。
艺术品市场从来也是疯狂的市场。唐太宗为求王羲之的墨宝不惜开出一字换黄金千两的条件,成了“一字千金”的由来。《游春图》是隋代画家展子虔所绘,距今1400多年,被认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有人称它是“国宝中的国宝”。抗战胜利后有人转让此画,要价200两黄金,张伯驹手头一时无此巨款,各处筹集,忍痛将弓弦胡同的原购于李莲英的一处占地十五亩的房院出售,另外加上张伯驹的夫人潘素当卖首饰换来的钱,才凑足金条,将《游春图》收藏了下来。
你说这些大亨疯狂不疯狂?艺术品市场是一个疯狂的市场,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享受,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斗富和炫耀的市场,可以满足一些富人的虚荣心,也可以瞬间吸引全世界的眼球,赢得世界级的声誉。当你以全场最高价拍得顶级艺术品,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全场的新闻媒体和收藏家都把镜头和目光对准你时,这可能将成为你生命中最辉煌的一刻。然而这些声名与宣传引起再大的喧嚣也都不会长久,在收藏的道路上还是保持平常心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