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淮南子》首次完整系统地记载了‘二十四节气’,并且名称和顺序和今天完全一样,这是《淮南子》对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价值。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气象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可反映季节变化、作为农事活动依据的二十四节气,却逐渐被人们淡忘。尤其在青年人群体中,很难说全24个节气,更有甚者不知二十四节气为何物。因此,如何传承二十四节气,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任重道远。近日,淮南收藏爱好者苏正礼展出自己收集的百余件二十四节气资料,其中有一本大约有196年的历书,显得弥足珍贵。
5月22日上午,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安徽师范学院的党史教育史料馆筹备处,只见苏正礼正忙着整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资料,有不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向他询问。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这些资料中有:《一九六一年新历书》、《二十四节气书与农业生产》、《一九七二年历书》、《图说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一本书读懂——二十四节气知识》、《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与衣食住行》等,都是由不同出版社,在不同时期出版的二十四节气书籍,除了这些书籍,还有邮票、首日封、杂志、挂历。
“苏正礼拿起一本纸张陈旧、油墨很重的历书介绍说,这是清代年间流行的历书,因皇帝御定而得其名,距今已有196年。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小心接过细看,上面印有《御定万年书》道光辛巳重镌的字样。据他介绍,早在2006年的时候,他到河南郑州出差,在办完公事后,便到当地的古玩城看看。他看到这本书时,有一名收藏爱好者也看上了这本书,经过几番抬价,苏正礼最终得到这个“宝贝”。苏正礼说,在他爷爷那一辈时,一家人长年在渔船上生活,为了不误农时,爷爷便购买了一本清代的历书作为参考,以便安排时间回家种植农作物。1946年和1961年,他的父亲也购买了两本历书,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本历书传到苏正礼手中,再加上共购买的历书,变成了他的“四宝贝”了。
苏正礼对旁边的几位学生说,不同的环境催生不同的文化,凡是炎黄子孙,都应该熟知它才对。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我们既要有敬畏之心,又要有继承与弘扬的义务。“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淮南人共同努力,大力挖掘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时代价值,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让二十四节气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记者 冉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