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清代国学大师俞樾弟子王廷鼎所著的《杖扇新录》中,对扇子的使用有详尽的记载:“初夏用折扇,中夏用团扇,盛暑用羽扇,稍凉复用团扇至折扇而捐矣。僧道专用折扇,盛暑僧用蒲扇,道用羽扇。商人止用折扇、蒲扇,近亦有用羽扇、团扇者。”可见,古人对扇子的使用非常讲究,不同身份,不同节气,所用之扇则不同。
其中书中所载的折扇,又叫撒扇、聚头扇,由扇面和扇骨两部分组成。而折扇的扇骨,即是折扇拆掉扇面之后的部分,最外侧的两根称为“大骨”,中间为“小骨”。“大骨”又分上板和下板,上板用于雕刻装饰观赏,下板主要方便人们拿握;“小骨”也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叫心梢,穿入扇面中,下半部叫下梢;扇骨最下边叫扇头,用于穿结扇钉。因此,人们在买扇骨时不能只关注大骨是否美观,同时也要打开扇子,迎着阳光照一照,看看小骨有没有折损。
最为得宠是“湘妃”
扇骨的材质,以竹、木为主。据明沈德符所撰的《万历野获编》记载,明代“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楮,俱目为俗制,唯以棕竹、毛竹为之者,称怀袖雅物”。到了清代,象牙、玳瑁、鸡翅木、檀香木及各类斑竹开始被选做扇骨。至近代,各种新材质如海南黄花梨、巴西绿檀等纷纷加入扇骨家族,扇骨选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繁荣。竹子意象清静、素雅,与中国文人贴合最为紧密,而木扇因相对不够雅致,即便是较珍贵的材质,如紫檀、海南黄花梨等,也鲜有藏家问津。故而,在目前收藏市场中最受关注的还是竹扇。
清 湘妃竹扇骨 (三件)
针对现在市场中精品竹扇价格走高的情况,扇骨收藏家石宝祥认为,现在想买到称心如意的扇骨很难,并非因为其价格过高,而是因为珍品很少见。“在意识到扇骨具有升值潜力后,收藏扇骨的人越来越多,很多精品、珍品都被藏家收入囊中,一些珍稀扇骨品种成为大家争抢的‘宠儿’,湘妃竹的便是其中之一”。早在2011年,一把明代腊地紫花湘妃竹扇骨就已拍出了100.8万的高价。现在在古玩市场,一把直径3厘米的湘妃竹料制成的折扇市场最低要价也在万元以上。
【明】 腊地紫花湘妃竹扇骨
湘妃竹又称斑竹,因外皮生有大小疏密不等的褐色斑点而得名。石宝祥建议扇骨爱好者在购买湘妃竹扇骨时一定要分清新老,不能因为上面有斑点就一概而论,其中紫花腊底纹可以说是湘妃竹扇骨中的上品,紫花是否圆润丰满,与暗黄底子的分野是否清晰,便是对其断代的主要依据。像湘妃竹这样的材质,表面所形成的斑纹图案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经过特殊的霉变(只能依靠纯天然的细菌病变,人工无法栽培移植)产生的,自然产量原本就很低,加之近年来收藏界的推崇,砍伐严重,使得优质湘妃竹更是稀缺,这也是造成目前折扇收藏市场行情的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据了解,现在甚至已经有人开始专门收藏优质的湘妃竹料,一节好的湘妃竹料已经卖出了超过5万元的高价。
清 烫香妃大边鸡翅小骨秀才扇骨
至于如何判断湘妃竹扇骨上的斑点是否为烙烫,姜维群先生在其《竹制扇骨的品类与特点》一文中做了详细的解答:“一般是一望即知,烙烫的斑点较规则,不自然。另据文物行人说的一个诀窍,就是闭上眼用手摸,手触摸被烙烫处,如果是凹瘪下去的,便是烫花;如花斑凸出来,便是真湘妃竹。另外,湘妃竹一般较细,直径较小,剖开做扇大骨正合适,内侧露出竹芯呈浅凹状。如果是烙烫的竹子,一般无此凹状。”
购买把玩有讲究
那么现在扇骨收藏的市场情况怎样呢?石宝祥认为,其实各种材质的扇骨都有升值潜力,但具体的升值幅度在于藏品的入手价格。“同样一把扇骨,我花2万元买进,5万元卖出,它的升值幅度为150%;如果我花1万元买入,5万元卖出,升值幅度就能达到400%。”石宝祥说,近两三年,扇骨的价格上升较快,每年的幅度在15%至20%,这实际上与其雕工、材质、尺寸规格、款式、年代、品相都有关系。当然如果有的扇骨有磕碰、损坏、掉漆现象,自然身价也会受影响。
【民国】张志渔刻扇骨
对于如何挑选一个价位合适且有升值潜力的扇骨,专家给出了几个建议:一是看雕工。扇骨雕刻的表现力丰富,刻法有阳刻、阴刻、留青、贴簧、沙地、透雕、镂空等。扇骨雕工的精与粗,内容的雅与俗,是否出自雕刻名家之手,这些是关乎扇骨是否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的关键。二是看材质。象牙骨、玳瑁骨、紫檀骨当属珍贵之列,乌木、鸡翅木属上等佳材,罗汉竹和优质湘妃竹为稀贵之材,因此材质本身即体现较好的集藏和投资价值。三是观规格。一般而言扇骨以大为贵,扇骨档数以16档最受欢迎,价格也较高。四是分年代。同样材料和雕工水平相仿的扇骨,年代越久远,价值越高。五是看品相。如果扇骨、扇钉没有更换,全部原配,小骨无断梢,刻工完好,就可列为品相上乘,无瑕疵的扇骨应为收藏者首选。
【民国】迪生刻花卉诗文扇骨及傅少英刻金石文字扇骨
近年来,年轻的玩扇一族异军突起,他们大都喜欢新扇骨,像湘妃竹、梅鹿竹、罗汉竹、芝麻竹等。待其在古玩店购得一把心爱的折扇后,一身现代装,手摇折扇,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致。他们手“玩”折扇,殊不知这个“玩”却很有讲究,在文玩圈里“玩”又称“盘”,就是不断用手抚摸。盘扇骨是养扇骨的手段,亦是悠闲中的一种雅好。扇骨有“生骨”“熟骨”之分,盘扇骨亦有“文盘”“武盘”之说。
玉竹扇骨细节图
“熟骨”多为传世老扇,“生骨”为新扇。传世的老扇骨需要精心养护,妥善存放。新制作的扇骨需长期不懈地把玩,才能去掉其火气,只有通过不断地“盘”,其颜色才会越来越亮,由白变黄,由黄变红,给人以古朴凝重之感。在“盘”时也有很多门道,如“文盘”是将扇骨经常握于掌中,并反复抚摸,将扇骨由新制时的晶莹洁白,盘成微黄如玉。经过久盘后扇骨才会色似琥珀,又若蜜蜡。具体方法是先要洗净手,待手上的潮气挥发后,两手相搓至微热,再将扇骨握于手掌中,匀速前后抽拉,盘至和人体相近的温度即可停止。这样反反复复,半年后扇骨上可出现盘玩的痕迹。而“武盘”,则是用核桃油反复涂擦干扇骨,或常用扇骨擦拭人面部鼻两侧的汗油,这样可很快使扇骨油润发亮,但这样盘出的扇骨手感和观感远不如“文盘”效果好。
折扇属雅藏之物,本身较娇贵。但无论怎样“盘”,都不可对扇骨采取油炸、熏蒸、烘烤等方法进行“恶盘”,这样会大大缩短其寿命。(作者 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