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青铜剑飞舞:剑气纵横山影乱第四届“另视界”当代艺术计划北京雕塑装置艺术家遭遇成本危机?为何艺术收藏不像止痛药一样成瘾生肖藏品行情正开启 狗年纪念币11月发行“别处即此处”装置艺术法国展亮相普罗旺斯“未知的未来”河北国际视觉艺术实验展开幕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天津画院美术作品展开幕新美杯国际青少年公益美术大赛获奖作品上海展开幕央视书画频道天津新闻中心举行两周年庆典欢度重阳 接力传承—天津联墨界举行收徒拜师仪式 天津市楹联学会召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动员会 纪念关山月诞辰105周年作品展亮相国家博物馆“方力钧:人间世”11月3日在香港汉雅轩启幕视觉与精神:绘画作为一种观念刘双舟:对我国艺术银行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西沐:中国艺术品消费市场发展的九个问题中国画学革新之康有为2017秋拍创新高 要抓住收藏机遇赵幹《江行初雪图》赏析:散势的景趣“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天津画院美术作品展”在青创美术馆开幕庆祝十九大迈进新时代书画展暨书画频道天津新闻中心两周年庆典举行欢度重阳 接力传承—天津联墨界举行收徒拜师仪式天津市楹联学会召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动员会 “莲现莲成-迦陵诗词中之意与象”荷生刘波书画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枫叶正红耄耋书画家精品展”在河西区文化中心开幕“河东区第二届美术作品展”开幕 艺术盛宴精彩纷呈视频:著名画家王颂余山水画作品研讨会著名花鸟画家郑连群为“水境”赋予更多的艺术内涵著名画家王颂余山水画作品研讨会在天津美院举行笔精妙墨:品赵振川先生的山水艺术李尔山与董铁山书:期待中国山水画的凤凰涅槃“心系桑梓·情系太行—曲学真山水画作品展”在邢台李智纲美术馆开幕海度艺术2017书香门第全国巡展至天津 300件作品的艺术大餐“筑梦中华—喜迎党的十九大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在邢台市图书馆开幕
首页 >> 我收我藏 >> 正文

青铜剑飞舞:剑气纵横山影乱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11-01 12:03

  天津美术网讯 中国大地,曾是剑气纵横的舞台。

  逐鹿中原的战争,长剑飞舞,山河血红。

  艺术的世界中,三尺长剑独领风骚,江湖儿女为家国情仇,携剑天涯。

  最奇异的剑,当数《碧血剑》中的金蛇剑,盘蛇尾为剑柄,昂蛇首为剑尖。剑尖分出两岔,仿若蛇信,拼搏中可勾连绞结,有出奇之胜。

  金蛇剑实出于艺术构想,现实并未有此蛇形之剑。

  本溪大地,却有奇异之剑,形如葫芦又似琵琶。

  状如琵琶的青铜剑

  梁家与卧龙,隔太子河相望。

  驱车逆太子河上行,路边山崖壁立。

  山崖下,一块石碑。上边有字,意思是这里是青铜文化石棺墓墓址。

  苍茫的山崖,透露出古老的信息。

  3000年前的先民,带着比他们更古老的祖先——马城子人的基因来此倚山而居,临河而住。

  有一天,他们突然消失在历史的山坳上,只留下数方石棺将他们的信息封闭在山间。

  1974年,考古的足音震醒了这一片的沉寂,重启了被封闭的信息之棺。

  揭开石板,长方形的墓室用石板支砌,墓室底部也是用石板铺就。完全不同于汉文化的墓葬形式,让新来的考古队员表情讶异。接下来,墓中的陪葬物更让人意外。形状如剑,但剑叶不是中原常见的柳叶形状,一泻而下的流畅,而是在剑刃两侧刃身有二三道弯弧,仿佛一串串的葫芦,从更大的角度看,仿佛琵琶。习惯了中国传统的柳叶形流畅的剑面,这就是一个另类。

  考古报告既专业又形象:青铜短剑1件,由剑身和枕状物组成,剑身双侧为曲刃,呈柱状脊,中脊前部有一突棱,脊延长尾部形成短铤,剑铤近似于圆,剑铤的顶端磨成平面,剑叶前部较窄,后部较宽。在整个剑身两侧的刃部有非常清楚的人工使用痕迹,刃部较钝。枕状物1件,石质为黑色磁铁矿,经过精细的琢磨加工而成,两端突起磨出瓜棱形沟槽,棱线尖利,中间凹陷顶部有一条磨制光滑的平面。

  我来归纳,就是三大特点。

  第一特点,两侧的剑刃不是流畅的平面,而是有二三道弯弧凸起像葫芦一样。一把剑的刃口像一串葫芦,这样的形状当然奇特。

  第二特点,剑脊即通俗说的血槽,不是常见细长形,而是像柱子一样的粗壮。更为奇特的是柱状的血槽到剑尖时突然钝住成为一个圆形的断面。

  第三特点,通常的剑柄和剑身为同一方向,是直的。眼前这柄剑剑柄的顶端装有一个较重金属矿石制成的细腰形枕状物。通常审美意义中流畅的直剑变成了“丁”字形,自然很另类了。

  辽宁地区发现这样的剑是在1953年。从海城县大屯的古墓群中出土一柄形式奇异的青铜短剑。这种剑剑身很短,圆脊起棱,两叶刃部中间凹曲,剑柄部装有一个较重金属矿石制成的细腰形枕状物。第一次见到这种剑的专家们也有点懵,一时不知这是什么名称的剑,也无法断定它的时代。

  当然,经过很多年的研究,这种剑有了个长名:“辽宁双侧曲刃青铜剑”,它的诞生地就在辽宁。只不过是发源于辽西还是来源于辽东,专家们至今还在争论。

  一般认为,从夏朝起,中国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夏代出现了成熟的青铜礼器和兵器,但奇怪的是,武器中却没有铜剑的影子。

  到了商代,中原地区进入了青铜锻造的繁荣期,闻名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就是这个时期的顶峰之作。然而商文明自身也没有铜剑,武器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青铜戈。但同期间,在中国北方已开始了青铜短剑的铸造。

  东周时代,中国进入了铜剑制造的高峰时期。欧冶子、干将、莫邪等铸剑名师都出现于此时,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剑成了那个时代铸剑技术的顶峰。《楚辞·国殇》云:“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足以说明青铜剑在那个时代的盛行。不过,中原地区流行的是长剑,东北地区风靡的是短剑;中原地区以扁茎柳叶形铜剑成为审美的剑形,东北地区则以双侧曲刃的样式为美。

  流行在万山深处的青铜短剑

  本溪有两个有关青铜的时代遗存。

  以马城子为代表的洞穴墓葬,它的时代标签是“青铜时代洞穴墓葬。”以石棺墓为代表的墓葬形式,时代已处于春秋战国时代了,但它还有另一个名称:青铜短剑墓。本溪出土的青铜短剑大都来源于石棺墓。

  时代虽已不同,但有关青铜的内涵一直在围绕着这两个时代流转。

  小市附近有个张家堡,这个堡的山上有个洞穴,因是青铜时代的洞穴墓葬而被称为张家堡遗址。在这个遍布着磨制石器工具和陶器用品的地方,却意外地发现了6件铜饰品,分别为铜环、圆形铜饰、长方形铜饰、铜耳环。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鉴定铜饰件均系铜、锡合金。

  6件铜饰品的发现,也给专家们带来了困扰。

  张家堡洞穴埋葬的先民们,还处于早期青铜文化阶段。此时出现于中原地区的青铜冶铸技术,不可能流传到了太子河上游。既然不可能,这批精致的青铜饰品又是如何到来的?也许,这已是无解的谜。

  虽然是无解,但青铜冶铸技术依然在发展,依然在流传。

  穿过历史的烟岚,我们会发现,红山文化时期,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台西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已有了铸造铜饰件的陶合范,能冶铸红铜环等青铜饰品。

  青铜时代的法库湾柳地区的先民,已有了很高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他们制造的铃首刀、鹿首刀、环首刀、有銎斧、管銎斧、板状斧、青铜钺、铜镜等青铜器,有的是双范合铸,有的是分铸与合铸结合使用。

  这些青铜技术流传到太子河流域不是不可能的。有趣的是,有的考古学家还把湾柳文化归为马城子文化。

  对先进技术的渴望当然也是马城子先民们与生俱来的天性。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太子河流域的先民们终于迎来了青铜短剑的时代。

  先进的东西,自然代价就高,拥有者就不能普遍,只能是部落的首领。本溪的万山深处,就见部落的首领腰系短剑,带着部落的人群奔跑在群峰之间狩猎。每每与狍子、野猪相遇时,首领的短剑一挥,这些野兽当即流血丧命。短剑的锋利让部落的子民羡慕不已。

  地下考古发现,双侧曲刃短剑流行于本溪各地。

  梁家发现了两座青铜短剑墓。

  上堡发现了4座青铜短剑墓。

  刘家哨发现青铜短剑墓。

  朴堡发现青铜短剑墓。

  这些墓中除有青铜短剑外,还出土了属于燕汉文化遗物的泥质陶器,还有中原文化中常见的铜镜。同时,还有代表了土著文化的夹粗砂叠唇罐,当然,石棺墓的形制更是土著文化的标志。两种文化遗存共见一墓,反映了它们密切关系。

  土坑墓也发现了青铜剑。

  南芬区火车站附近发现两个墓葬,相距20余米,一号土坑墓调查时断壁尚存墓葬遗迹,有小块残骨,黄沙土质,发掘有青铜短剑1件。2号土坑墓有铁钁和刀币。出土的青铜短剑,是辽东地区青铜短剑晚期形式。土坑墓,是流行于中原的墓葬形式。墓中的人,或许是燕国人,也或许是汉代人。

  本溪青铜短剑还有一次最重要的发现。

  2012年7月25日,位于本溪市平山区桥头镇金家地区的本钢钨钼厂正在进行厂区的改造升级,紧张忙碌的工人们突然发现前面地面塌陷。一批深绿色的“宝贝”就这样被发现。

  发现的文物共有15件,主要为青铜短剑、青铜壶、青铜镜及青铜肩甲等。大量的青铜器如此集中地出土在本溪实属罕见,这些文物经过专家鉴定均为战国时期器物。

  十分珍贵的是,这次出土的青铜壶、青铜肩甲在辽东地区是首次发现。

  专家通过出土的青铜肩甲分析,配备如此装备的人应是一位很有地位的军事长官。桥头镇是中原通往辽阳的重要通道,这位军事首长带领着数量不少的军事武装守卫在这里。

  本溪青铜剑的时代特色

  本溪出土的青铜短剑中,最早的一把是明山区高台子梁家墓葬出土的。它的特色是剑身较短,剑叶较肥,尤其剑身节尖位置靠近剑锋,被认为是这类曲刃青铜短剑演变序列中比较早的形制。

  梁家2号墓出土的青铜短剑,被称为“长锋曲刃式剑”。特点是剑锋体长,曲度平缓,剑叶前长后短,剑铤短亦扁,剑身两侧的刃部还有二条锥形的浅沟,与1号墓的青铜短剑相比,已有明显的工艺进步,其时代应晚于梁家村1号墓,定为战国初期。

  刘家哨青铜短剑墓出土的短剑,除铸造上的工艺进步外,套于剑身之上剑钩管部引起了专家的好奇。经过分析,认为这件剑钩用途当同于剑璏,应为一种新式剑璏。更方便佩剑者直接把剑鞘挂于腰带上。因此,其年代约为战国晚期或稍后。

  本溪满族自治县上堡的2件青铜短剑,其中的一件极具特色,有肩折刃。该式短剑还曾见于鸭绿江、浑江、太子河流域。

  本溪满族自治县朴堡出土的1件青铜短剑,剑身为折刃,其独特形制是目前仅见的一例。

  中国古代的北方,春秋战国时期分布并盛行在东北地区,尤其是辽宁、吉林等地的双曲刃式短剑,本溪大地也曾是它的舞台。

  之后,青铜剑衰落,起而代之的则是铁剑,起而代之的是另一个时代,但当一柄一柄的青铜短剑重见天日时,我们仿佛见到昨日的剑气仍然纵横在今日的山川之间。

  相关链接

  辽宁双曲刃式短剑

  这种短剑的两侧刃身有二三道弯弧,剑身是琵琶形,剑柄是“I”字开,与剑身分开,故又称“琵琶式短剑”,日本学者又曾叫做“辽宁式短剑。”显然是青铜时代活跃在辽河西岸、长白山下的某些强悍部族的武器。

  青铜器

  最早出现的铜器并非青铜,而是红铜。红铜是从一种发绿的叫做孔雀石的石头中炼出来的金属,较软,不宜制作工具。后来,人们有意识地在红铜中再加进两种金属,一种是锡,另一种是铅,这样得到的金属硬度就增强了,因而能够制成各种耐用和锋利的工具。因为它还是以铜为主,呈青色,所以人们就把红铜与锡、铅的合金称为青铜。青铜的熔点比红铜低,就硬度来说,它也比纯铜高,在铸造性能上,青铜优于纯铜。这些优势使得青铜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实用性,所以青铜的生产发展速度很快。

  青铜器是人类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大大提升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由石器到青铜器,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为何艺术收藏不像止痛药一样成瘾
• 生肖藏品行情正开启 狗年纪念币11月发行
• 赵幹《江行初雪图》赏析:散势的景趣
• 唐伯虎轶事:游山观水 翩然而性
• 先贤手泽:黄易的藏砚与砚铭
• 万历、天启、崇祯民窑款识鉴别
• 香港邮政将发行“竹刻”主题邮票
• 海派收藏家陈宝定百年纪念:守护算盘的人
• 古砖收藏在吴昌硕的学艺中有那么重要吗
• 揭秘收藏陨石的猎星者:贵的陨石1克值三千元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霍春阳花鸟画艺术研究所在津成立 霍春阳花鸟画艺术研究所在津成立
  • 中国书法艺术大展在天津开幕 中国书法艺术大展在天津开幕
  • 名家国画邀请展在青创美术馆开幕 名家国画邀请展在青创美术馆开幕
  • 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展在津开幕 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展在津开幕
  • 津门油画助力名家画蔚县作品展 津门油画助力名家画蔚县作品展
  • 范扬人物画作品展在忻州开幕 范扬人物画作品展在忻州开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