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与唐代那些纯粹的官员书法家相比,宋代名家大多是自命不凡的文人。他们精通经史,饱学诗文,甚至兼擅绘画,根本不把前代的书法家放在眼里,注重自我表现,由此形成了“尚意”的书风。宋代书法尚意的审美标准,就是要求书法家具有广博的学识,书法创作要注重表现哲理、人品性情和个人意趣。
这是宋代文人士大夫试图通过书法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要求和塑造理想的审美对象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其中代表人物就是被后人称为“宋四家”的“苏黄米蔡”。前三者分别是苏轼、黄庭坚、米芾,毫无疑问,唯独“蔡”存有疑义。有人说,原本是指蔡京,后来因为蔡京成为奸臣,人们便以蔡襄替代了蔡京;也有人说,原本是指蔡襄,而在蔡京成为当朝宰相时,利用自己的权势和影响,替代了原本是“宋四家”之一的蔡襄。但其实,蔡京的书法笔法更沉稳,蔡襄显外放而已。
启功说得好:“北宋书风,蔡襄、欧阳修、刘敞诸家为一宗,有继承而无发展。苏黄为一宗,不肯接受旧格牢笼,大出新意而不违古法。二蔡(指蔡京蔡卞兄弟)、米芾为一宗,体势在开张中有聚散,用笔在遒劲中见姿媚。以法备态足言,此一宗在宋人中实称巨擘。”
“苏黄米蔡”为何只有蔡襄无蔡京
我们都知道北宋的四大书法家是“苏黄米蔡”,这里的苏指的是苏轼,黄指的是黄庭坚,米指的是米芾,而蔡指的则不是蔡京,而是蔡京的堂哥蔡襄。
蔡京(1047~1126),福建仙游人,字元长,为徽宗朝“六贼”之首。宋徽宗赵佶对他宠信有加,朝廷中每一次的反蔡风潮,徽宗虽迫于情势,不得不将其降黜或外放,以抚平民意,但总是很快就官复原职。从崇宁元年(1102年)任蔡为尚书右仆射(相当于第二宰相的职权)兼中书侍郎起(半年后,蔡京便正式就任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成为当朝第一宰相)到靖康元年(1126年)罢其官爵止,20多年里,四次罢免,又四次起用。最后,蔡京年已八十,耳背目昏,步履蹒跚,遭到御史,被迫退位。
蔡京居高位的时候,大肆铲除异己,而且常行奢侈之事,刚愎自用,党羽遍布朝野,但是却无视民间疾苦,因此有了靖康之变。因此蔡京的名声非常的不好,后人对他的评级也不高,这一点也体现在了对他们书法作品的评价上。
平心而论,蔡襄和蔡京的字都非常的漂亮,但是蔡京的字却更胜一筹,但是当人们提到北宋的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的时候,这个“蔡”指的是蔡襄而不是蔡京。所以人不能犯错误,很多错误的后果可能需要一辈子,甚至更久的时间来补偿。
相比于蔡襄的字,蔡京的字可以说更具特色,在造诣上也更加高超。这其中又有很多说法了,有的说是本来这四大书法家中的蔡,所指的就是蔡京,但是因为蔡京的名声实在是太差了,于是后人就把蔡京给换成了和蔡京同姓,而且还是蔡京的堂兄,并且在书法上也非常有成就的蔡襄。但是也有人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蔡襄的字也非常的俊秀,有实力能够排到这四大书法家之中去。这个问题也是千百年来被历代的人都讨论的谜案,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米芾再狂傲 也有蔡京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中的米芾是最目中无人的,但是狂傲的米芾都说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据说,有一次蔡京与米芾坐在一起闲聊,蔡京就问米芾:你觉得当今世上谁的书法写的最好?米芾答说:在唐朝后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
大家都知道,米芾是个书法狂人,一直以来都是目中无人的,他既然对蔡京有如此高的评价,说明蔡京的书法确有过人之处,但是蔡京当时的地位非常高,也不排除米芾是为了保命活着溜须拍马,故意讨好蔡京才这么说的。
但是至于蔡京的字到底写的怎么样,能够懂字的人也都能够从他的书法中获知一二,也不需要别人来做什么评价了。
明代王夫之在《宋论》中有一节专门讨论蔡京,结论却颇不高。他认为,只有李林甫、秦桧这样的奸臣,才算是有才能的奸臣。必须是权倾天下,上有能力代君主做出各种决断,又有能力满足君主的意图,下能压制百官,终至“胁持人主”。而蔡京明显不是这样。在王夫之看来,蔡京不过是皇帝的弄臣罢了。宋徽宗以弄臣看待蔡京,蔡京也以弄臣自居,根本是无法做到“胁持人主而终不敢轻”的。
我们知道蔡京是历史上的大权相,拜为太师,他有实力掌控朝政,但他多次被皇帝削官贬谪,可见他仍被皇帝牢牢掌握在手上,成为皇帝攫取享乐物质的最得力工具。
方面称蔡京是治国之才,另一方面却又视之为无能的奸臣。看似矛盾的背后却是蔡京悲剧的根本。蔡京在徽宗朝任宰相后,主持了大规模的经济改革,通过强化禁榷制、改革币制、完善市舶制等措施,使得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同时支撑了徽宗朝在西面对西夏和青唐政权的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满足了徽宗”丰亨豫大“的挥霍。蔡京的经济改革暂时缓解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满足了最高统治者的奢侈之求。且其制度设计的精巧与合理之处,在保证政府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也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求。为后世所仿效沿用,不能不说是其才能的体现。
蔡京的文学才华堪称一绝
蔡京是北宋的宰相。他的这个宰相不是靠什么歪门邪道得来的,而是正儿八经通过科举考了进士,做了个小官;后来做了外交官出使辽国回来,做出来了业绩,调任为地方主行政官;再后来地方治理的非常OK,又调回到中央重用,这样慢慢升上去的。连王安石也默认他为自己的接班人,司马光更赞美他:如果天下都能像蔡公,何愁天下不大治!
蔡京是实实在在靠读书上位,真正有大才华、大能力之人。
蔡京在文学理论上有自己见解,对诗歌不同体裁作区分。其子蔡絛 《西清诗话》载:鲁公尝谓之曰:“汝知歌、行、吟、謡之别乎?近人昧此,作歌而为行,制謡而为曲者多矣。且虽有名章秀句,若不得体,人眉目娟好而顚倒位置,可乎?余退读少陵诸作,黙有所契,惟心语口,未尝为人道也。予按《宋书。乐志》曰:诗之流乃有八名,曰行,曰引,曰歌,曰謡,曰吟,曰咏曰怨,曰叹。’皆诗人六义之余也。然则歌行、吟謡其别,岂自子美耶。”
蔡京创作有《保和殿曲宴记》一卷、《太清楼侍宴记》一卷、《延福宫曲宴记》一卷等文集。蔡京被贬官流放后,还写了一首词:“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翻成梦话。”
同时著有《宣和书谱》二十卷,从文学的角度和笔法记载了汉朝至北宋的所有书法名家及其作品,价值很高。《四库全书提要》云:“宋人之书。终于蔡京、蔡卞、米芾,殆即三人所定与欠!”
“历史杯具人物”也只有蔡京
蔡京的种种努力,其根本目的并非为国为民考虑,而是为了邀宠固位,投上所好。在宋徽宗无穷的欲望和挥霍之下,蔡京的才能一再成为满足皇帝难填欲壑的得力工具。最终,过人的能力,精巧的构思,缜密的制度,都成为无度敛财的苛政。只顾眼前敛财不顾长远的经济改革,过早地消耗了民力,激化了社会矛盾。
尤其悲剧的是,蔡京以自身的才能奉迎邀宠的同时,是宋徽宗将蔡京掌控欲股掌之间的政治手腕和骨子里的不信任。他看似宠信蔡京,但不完全信任他。只要他感到蔡京有专权的迹象或对蔡京厌倦时,就一定会借天变、臣僚的口诛笔伐而罢免蔡京。即使蔡京在相位,徽宗也总是在其身边安插自己的眼线,对蔡京的一举一动进行掌控。无论蔡京使用怎样的手段讨好徽宗,但徽宗牢牢掌握着驾驭他的主动权。而蔡京明白自己的权力地位来之不易,自己是高官厚禄还是身败名裂完全取决于宋徽宗的皇权。保住自身权位唯一的办法就是尽死力为皇帝卖命,让皇帝高兴。
所以,蔡京的悲剧,源于他的政治立场和自身定位,在宋徽宗的种种控制下,他泥潭深陷,最终沦为皇权的提线木偶,在徽宗的权力欲望下葬送了自我。
在小说《水浒传》和《金瓶梅》中,都将蔡京塑造成了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但文学创作归文学创作,也就不能全信,野史轶闻归野史轶闻,也不能当真,我们试想一下,一个在官场浮沉几十年,先后五次坐上了宰相的位子,这个人会是个简单的人吗?(作者 华刚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