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在北宋铜母的大讨论中,泉友们对母钱的共性特征有了共识。但有的泉友又提出,如何认识宋母个性精度和状态上的差异。这个问题问得好,问到了关键处。北宋钱币币种多,版别丰,其母钱精度、状态也各有不同,表现不一。下面,笔者依据手中的母钱实物,谈谈这方面的认识,旨在抛砖引玉。
宋母个性精度、状态上的差异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其一,祖传因素
母钱精度,取决于祖钱即雕母的精度。而祖钱精不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作母钱的材质。用木质材料制作祖母,材质软,易雕刻,雕出的祖钱精度高,字口犀利,立面平整,转角清晰,笔划间隙分明。用这样祖钱翻铸的母钱也必然非常精致,如(图1)崇宁重宝母线精美至极。这枚母钱应该是由木质雕母翻铸而成的。
而用铜质材料制作祖钱,由于铜质比木质相对硬度大,比较难雕刻,钱体上会常常出现啃刀痕迹,字根处刀痕较深,这就需要更加细致的打磨加工。这样的祖钱,字口、转角、轮郭就显得比较圆滑,不如木质雕母那样犀利。用这样的祖钱铸出的母钱,精度上也自然略逊一点儿。如图2元丰通宝折二阔缘母钱应该是由铜质雕母翻铸而成的。
其二,铸造因素
北宋母钱精度上的差异,大都是铸造过程中形成的。铸造宋母是人工操作的。由于铸工们的技术水平不可能完全一样,操作技能也会良莠不齐,所以铸出的母钱也不可能做到整齐划一。特别是钱币的背郭,既便是高技能的铸工也很难保证每枚的背郭都做得方方正正。所以,移范(偏郭)属正常现象。图3元丰通宝折二狹宝母钱,美中不足就是背稍偏。人无完人,母钱也不能十全十美。
其三,自然因素
由于母钱金属元素构成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温度不同,钱体表面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锡怕冷,如果遇到零下13.2摄氏度以下的冷环境,锡元素就会发生物理性变化,由块状会变成粉末状。因而,含锡较高的母钱如遇到这样的冷环境,钱体会出现脱皮现象,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到母钱的品相。图4宣和通宝小平长宝母钱,白铜质,含锡13%,含铅22%,曾遇到过低于零下13.2摄式度的冷环境,钱体有脱皮现象,对其品相略有影响,但其母钱的神韵和风范犹在。
其四,使用因素
母钱有两个用途,一是存档留样备查,二是用于翻砂铸造流通行用钱。从母钱实物状态看,有使用过的,也有未使用过的。使用过的母钱,钱文和轮郭边缘有明显的磨损痕迹,字口里残存范泥硬结。而未使 用的母钱,钱体洁净如新。图1崇宁重宝就是未曾使用的母钱,图2元丰通宝折二阔缘就是使用过的母钱。
总之,不同因素致使母钱呈现不同的精度和状态。故而判定北宋铜母,要具体实物具体辨析,不能用个性精度和状态去衡量所有母钱,一定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灵活准确地把握,要坚持“同版四品四次比较”,看铜质,看做工,看雕母留下的痕迹,在比较中认识和鉴别北宋铜母。(作者 郭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