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辽博珍宝与央视综艺第一次“亲密接触”
天津美术网讯 “终于等到你!”央视综艺频道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停播一期后,昨日迎来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的三件文物,分别是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之铜鎏金木芯马镫、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又名《万岁通天帖》)和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而国宝守护人宁静、陈晓、关晓彤的精彩演绎通过“前世传奇”部分讲述被历史尘封的故事。在节目开播前,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向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讲述了辽博首次录制文化综艺的幕后故事,他表示这次创新性的尝试点燃了公众对博物馆认知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国家宝藏》的热播让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而博物馆要更好地发挥作用,用更多优秀的展览来留住观众。
从前期调研到国宝守护人拍摄,《国家宝藏》节目组先后五次来到辽博。马宝杰说,宁静、陈晓等明星对文物有一定的认知,“特别像宁静对书法是了解的,她临帖,对书法不外行。明星需要对自身民族文化多一些了解,作为公众人物,他们会引导粉丝多多参与博物馆的活动,这点非常有意义。”
作为国家级博物馆,有着丰富文博纪录片拍摄经验的辽博与央视综艺节目合作尚属首次,回想起当时的感受,馆长马宝杰乃至全馆上下都一头雾水,内心也很忐忑,“借助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是好事情,同时我们也担心综艺节目制作过程会跑偏。毕竟博物馆是要向社会传递正确的、真实的知识信息,我们承受的压力很大。”马宝杰称最担心的就是“前世传奇”的部分,“如果联系得太牵强或者有硬伤那就麻烦了,没想到节目播出后非常受观众的喜爱,说明节目组的创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节目也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此次尝试,马宝杰也认识到“综艺+纪录”的方式已然成为当下制作文化综艺的流行趋势,作为博物馆人,传统“守宝”的理念需要颠覆,通过更多的传播形式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是当下博物馆吸引观众的重要考量。
宝物选择:曾极力推荐红山玉猪龙
辽宁省博物馆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座博物馆,馆藏文物总量达12万件,当导演组告知只能推荐三件宝物时,马宝杰和辽博专家们都犯了难,“三件实在是太少了,很难代表辽博的馆藏特色和收藏水平。”红山文化玉猪龙、北燕鸭形玻璃注、《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张旭的《古诗四帖》,宋徽宗赵佶的草书《千字文》,利玛窦的《两仪玄览图》,徐扬的《姑苏繁华图》……还有各种青铜器等,不下十件都在辽博推荐的文物名单上。
然而节目组综合九大馆初选的近百件文物,更青睐于辽博的铜鎏金木芯马镫、《洛神赋图》和《万岁通天帖》,马宝杰告诉记者,相比地域性、珍贵性,节目组在宝物选择上更注重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代表性意义、节点意义的文物,“比如说铜鎏金木芯马镫,其实从文物完整性和精美程度来衡量,它都不是最好的文物。但节目组特别看重这件,因为它是传世最早的、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双马镫的实物,它的出现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骑兵史,意义非凡。”而被誉为“下真迹一等”的《万岁通天帖》更是研究东晋书法最珍贵的资料,入选《国家宝藏》9件国宝展览的可能性最大。当记者询问最受辽博推崇的宝物到底是哪件时,马宝杰直言曾极力推荐红山玉猪龙,“按地域文化讲,辽博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红山文化,但由于史前文化的故事不好讲,最终节目组放弃了,红山玉猪龙落选了我觉得非常遗憾。”
后续发力:
《洛神赋图》《万岁通天帖》将5月展出
辽博的馆藏文物绝不止节目中展现的那三件文物而已,正在辽博展出的《古代辽宁》《中国古代货币》《辽代瓷器》等展览都非常值得一看。节目播出后,许多观众在网上表达了想近距离一睹三件国宝风采的愿望,记者了解到,鎏金木芯马镫正在辽博推出的基本陈列《古代辽宁》的第三展厅展出,马宝杰也透露辽博将在5月份完成展厅的升级改造后,推出常设的书法馆和绘画馆,辽博馆藏的部分珍贵书画将面向广大观众展出,《洛神赋图》《万岁通天帖》就包含在其中。马馆长还介绍说,“辽博收藏的缂丝刺绣在全国范围内,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最有特色和影响的,地位是高过书画馆藏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5月份,缂丝刺绣馆也将对外开放。”(记者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