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东汉,纵148厘米、横76厘米、厚22.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校官碑
天津美术网讯 此碑全称“汉溧阳长潘乾校官碑”,碑额题为“校官之碑”,故简称“校官碑”或“潘乾碑”。此碑为南京地区乃至江苏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汉代碑刻,为江苏发现的唯一一块汉碑,也是江苏省现存最早的三碑之一(另两碑分别为吴《天发神谶碑》及《禅国山碑》)。《校官碑》出土于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畔,全碑16行,每行27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碑曾在溧水县中学保存,1957年被江苏省政府颁布为省级文物,1958年运往苏州市江苏省博物馆保存,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溧水县(今南京市溧水区)令喻仲远在固城湖边(现高淳区境)发现了此通古碑。碑主潘乾,字元卓,陈国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东北)人,灵帝光和中为溧阳(故城在今江苏省溧阳市西北四十五里)长。潘乾在任时非常重视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去世后,他的下属县丞赵勋及左右尉董并、程阳等为颂扬其在担任溧阳长(当时溧阳县的地方长官)时的办学功绩,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在溧阳县学立“校官之碑”,以表达对潘乾的纪念。《校官碑》的碑文内容记述了潘乾的品行和德政,“政绩卓著,泽被乡里”,特别指出潘乾“构修学宫,宗懿招德”(《江苏金石志》)等兴办学校、宣扬教化的事迹,当地百姓因而在县学为其立碑刻石,才有此《校官碑》的诞生。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翁方纲考释说:“官者,学舍之统称,潘君之职,自是县宰。东汉时不闻特设学校之官。永平幸南阳,所谓校官弟子者,学校之弟子耳。兹碑特颂其兴学之事,故其石刻于学舍。”校官即学舍。此碑文字漫漶难以识读,元朝至顺四年(1333),文学椽单禧曾根据释文刻有《释文碑》。
此《校官碑》为汉隶成熟期的重要碑刻,具有典型的隶书风貌,历来得到诸多书法家、鉴赏家的重视。清方朔跋此碑说:“字体方正淳古,有西京(指西汉)篆初变隶风范。东京(指东汉)中唯《衡方》 《张迁》二碑如其结构。”(《枕经金石跋》)认为此碑具有“方正淳古”的风格特色,为隶书完全成熟后的作品。杨守敬则说:“方正古厚,已导《孔羡》之先路。但此浑融彼峭厉耳。”(《平碑记》)认为此碑“方正古厚”,有“浑融”的书法风格特色。康有为说:“至于隶法,体气益多,骏爽则有《景君》《封龙山》《冯绲》,疏宕则有《西狭颂》《孔宙》《张寿》,高浑则有《杨孟文》《杨统》《杨著》《夏承》,丰茂则有《东海庙》《孔谦》《校官》,华艳则有《尹宙》《樊敏》《范式》,虚和则有《乙瑛》《史晨》,凝整则有《衡方》《白石神君》《张迁》,秀韵则有《曹全》《元孙》。”(《广艺舟双楫·本汉》))
《校官碑》与《东海庙碑》《孔谦碑》同为丰茂书法风格特色的典型,在汉隶碑版审美风格特色中应具有其独特的审美地位与艺术特点。此碑通篇以隶书刻就,字文满布行格,不留空隙,布局茂密雄强,气势沉雄浑厚,给人以丰茂峻伟之感。字体方严朴茂、浑厚古拙、紧饬严整,用笔多用圆笔,方圆兼备,寓圆于方,笔力沉郁雄浑、厚重含蓄,整体书法风貌则呈现出厚重古朴、方正雄伟、茂密浑融的艺术特色,不愧为汉隶书法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