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要说彩瓷的发展巅峰,当然是清代。清代的彩瓷,鼎盛时期是康雍乾三朝,以珐琅彩和粉彩为代表。彩瓷中最精美,艺术和文物价值最高的,是康熙瓷胎珐琅彩。珐琅,是一种颜料,它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在珐琅中加入各种呈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磨碎制成粉末状的彩料后,再填嵌或绘制于以金属做胎的器体上,经烘烧而成为珐琅制品,即景泰蓝或画珐琅器。
清康熙晚期,按照皇帝的授意,将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这就是珐琅彩瓷。您看北京故宫藏“康熙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精致吧。
到雍正时期,珐琅彩工艺更加完善,色彩鲜艳、雅致,看北京故宫藏“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
乾隆朝继承和发扬了珐琅彩工艺,使制品更加富贵、精美,您看“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碗”,这只碗2006年11月28日,在香港佳士德拍卖公司拍卖,以1.51亿港元成交,被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永珍女士拍得,原收藏者是她的哥哥张宗宪先生,兄妹易手。
珐琅彩器因用于观赏和把玩,所以少有大器件,而且仅限于官窑。制作过程是先在景德镇烧好素胎,运到紫禁城后,交内务府下的如意馆,由画师绘画,再送到养心殿低温焙烧制成。所以数量少,价值高。原清宫收藏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最集中的地点是乾清宫东庑端凝殿内,共有400多件,每一件或两三件盛一木匣,匣盖上刻填色品名,曰“瓷胎画珐琅”。1933年,其中的300多件装箱后离开北京故宫随国宝南迁,运往四川等地,抗战胜利后辗转回到南京。
本欲运回北京的大批国宝,因国民党战事不利,1948、1949年陆续被运往台湾,也包括这300多件珐琅彩瓷器。还剩下的40多件,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它还有晚清流散出宫的珐琅彩瓷,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手中。
受珐琅彩的影响,康熙晚期又创烧出新的品种——粉彩。粉彩,是在彩料中加入了三氧化二砷(砒霜),砷的乳浊作用使各种彩料有深浅浓淡的改变;其次,用芸香油调色,使颜色柔软清丽,故又有“软彩”之称,与五彩用清水调色,称“硬彩”相对应。雍正年间,粉彩发展成熟,并发明、使用了国产的彩料。您看北京故宫收藏的“雍正粉彩过枝桃蝠纹盘”,桃寓意长寿,蝙蝠的蝠与福同音,代表“五福临门”。
在2002年5月7日的香港苏富比(微博)拍卖会上,一件原来一直放在家里当灯架使用的“雍正粉彩桃蝠纹橄榄瓶”,以4157万元港币成交,得主还是上面说的张永珍女士。这件粉彩橄榄瓶在当时颇有影响,出现许多仿烧产品。您要是喜欢,不妨买一个摆在家里观赏,但千万别当真。
观复也藏有官窑粉彩瓷器,您看“雍正粉彩团蝶纹碗”,多漂亮。还有“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纹大瓶”,与它成对的另一只在法国吉美博物馆。
粉彩瓷器自乾隆以后一直兴盛发展,无论皇家、民间都大量制造使用,与青花瓷器分去半壁江山,这也是彩瓷最鼎盛的时期。彩瓷中还有一种像生瓷的绝技,模仿之逼真,令人叹为观止,无以复加